字:
关灯 护眼
小说巴士 / 乱入天宝 / 第十一章 真实的大唐 新

第十一章 真实的大唐 新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随着方无期对于阿拉伯数字的讲解,并演示了加减乘除的用法之后,李豫的眼睛彻底的直了,他不是傻子,对于这种歪歪扭扭的数字所带来的便捷他怎能不清楚,他的眉头皱得更深了。方无期所表现出的博学大大超出了他的预料,以至于他更加执拗的想要知道自己为什么前途晦暗。李豫平时看似不务正业,实则是个非常有想法的人,对于看人,他有自己的一套方法。
  学堂只有上午安排了课程,下午主要就是集体劳动,以增强他们对于学校的认同。
  “温老师,下课了!”方无期和刚刚从教室出来的温秋娘打招呼。
  这个年代真正的学堂是不可能有女先生的,温秋娘来此当老师也是被方无期逼得没办法,不过才短短一节课的时间,她就爱上了这个职业。对于老师这个称呼也是十分受用。不过最令她吃惊的却是那本教材上所写的各种急救方法和野外生存手段,她暂时无法验证,但是学医这么多年,他对于这些急救方法是否有用有着最基本的判断,这也是令他对方无期不解与好奇的地方。
  温秋娘对着一旁的李豫躬身施礼,李豫摆摆手,“嫂子,别拜来拜去了,显得生份。”
  方无期一脚踹在李豫的小腿上,“你小子瞎说什么呢,别污人清白。”
  温秋娘的脸连同雪白的脖子都变得通红,但是却没有反驳,她用那细若蚊蝇的声音对着方无期说道,“方公子下午有空吗?”
  方无期还没回答,李豫抢先笑了起来,“你看我是在瞎说吗?”
  温秋娘臊得不行,扔了句“我爹说想见见你!”就跑开了。
  这李豫太可恨了。
  方无期摇摇头,他喜欢温秋娘是事实,可是然后呢,自己能娶她吗?即便娶了,可是当自己赚够了积分要回去呢,她怎么办?这对她不公平……
  方无期甩了甩脑袋,不想去想这个问题。
  “我要去贺老家一趟,我们边走边聊?”
  李豫一直没离开就是为了等他的解释。
  风在呼啸,开始有雪子往下掉,方无期拢了拢大衣。接过秋菊在手上的雨伞,“不用跟着了,你去温家庄等我吧。”
  李豫明白了方无期的意思,有些话是不方便外人听的,他挥退了身后的丫鬟仆役,拿着一把伞,两人并肩走在寒风中。
  雪子是下了一小会,然后就有漫天鹅毛般的大雪飘落下来。
  “其实你的未来和大唐的未来是捆绑在一起的,我之所以说你的未来晦暗,是因为大唐的未来是晦暗的。”
  李豫摇摇头,他对大唐的情愫就像现代人对于中国的情愫一般,那种深深的自豪感让他不认同方无期的话,“你可了解我大唐?”
  方无期笑道,“大唐自高祖皇帝起兵建国起,历经了太宗皇帝的贞观之治,高宗皇帝的永微之治,武后的贞观遗风,到得如今明皇帝的开元盛世,可以说如今的大唐是天底下最富庶强大的帝国。”
  李豫点头,身为大唐皇族,这也是他最为自豪的东西。
  风雪自空中肆意挥洒,整个世界缓缓被白色包裹。
  “其实这些都是表象,我们看一个帝国要从深层次去看,隋朝鼎盛时期,全国有九百万户,人口肆仟六百万,但是到了大唐开国的时候,全国只剩下两百万户,你想啊,从九百万户跌倒两百万户,才十年时间啊,人口减少了七成,这中间到底发生了什么?难道是因为战乱死了那么多人吗?其实不然,这是因为开国初年的行政效率不行,人口统计非常粗略,很多人没有报户籍,也就是不纳税。到了后来贞观之治全国统计人口也只有三百万户。而且当时的税收,每户纳税二石粮食,隋代的时候是每户三石粮食。如此算来,税额是隋代的七成,人口是隋代的三成,中央拿到的税收就只有隋朝的两成左右。如此以来,民间富有了,自然也有了前面说的贞观之治、开元盛世。”
  “那这只能说我大唐都是爱民如子的好皇帝。”
  方无期摇摇头,“我们从事实出发,看问题的本质,税收少了,国家财政自然就少了,你想,宫里的宫女太监、京里的王宫贵胄,守卫边疆的士兵军官,哪里都需要支出,太宗年间,整个长安的官员定员只有七百三十人,到得如今,光宫女就有四万人,带品级的宦官三千人,官员数量一万多人,加上皇族,官员子弟,各式各样的仆人,你想一下中央财政如何负担。”
  李豫陷入沉思。
  方无期继续说道:“太宗年间只需要每年往长安运送二十万石粮食就够了,但是现在,每年几百万石粮食运来都不够,而运粮有困难重重,走陆路运费比粮食还又,走水路黄河的三门峡又是一个天险,根本运不过来那么多粮食。那怎么办呢,高宗时期就有不下七次从长安搬到洛阳,天后直接定都洛阳,而明皇帝在长安居住的时间合计不下十年。”
  李豫点点头,算是认同了这个看法,“这只能说我大唐却是存在问题,只要运用贤相名臣,这种问题是可以改变,还不至于危言耸听到未来晦暗……”
  方无期呵呵笑了起来,“有个现象不知道你看到没有,为何明皇帝执政初期涌现了一大批贤良的宰相,比如,宋景姚崇,张说,张九龄这些人,如今却要用李林甫这样的奸臣为宰相?难道明皇帝真的老了?”
  “无期兄不可胡说……”若说李豫最初还是有意结交方无期,此时听了这番话已经想要倚他为心腹了。
  方无期摇摇头,继续说道。“宋景姚崇等人治理国家本的都是儒家的那套理想,为政清廉,轻徭薄赋,这本身没什么问题。但从财政的角度来看,那问题就大了,他们可以帮助皇帝节省开支,却没有能力增加财政收入,他们认为盘剥民间,与儒家理想相悖。而你再看看如今的李林甫、宇文融。他们之所以能身居高位,那是因为他们有聚财的手段,能解决目前的巨额财政收支问题。这本身就说明了这个问题。”
  方无期看着前方的贺府,停下了脚步,“财政问题还仅仅只是如今朝廷面临的其中之一,自高宗以来,随着社会发展,均田制逐渐破坏,流民逃户成为了严重的社会问题,明皇曾采用很多方法试图解决,一是重申均田令,严禁流徒;二是检括户口,落实户籍;第三就是招募流民充军,前两种方法都失败,而招募流民充军虽然解决了流民逃户的问题,但也使得原本的府兵制朝着募兵制演化,从而进一步加剧了中央财政的困境。”
  李豫的眼神变得有些迷离,不知在想些什么。
  “随着财政困境加剧,大唐对外扩张也无法继续运行,边疆形势开始由攻转守。开元间所设立了缘边节度使,这也和边疆形势是分不开的。在这以前,我大唐厉兵秣马击败了东厥之后,实际上对外用兵一直都是保持着旺盛着扩张进攻的。开国初年先后击破了东厥,薛延陀,降伏漠北诸部,设立都督府;此后,又打败西突厥,灭高昌,于其地设立州县治理,奠定了唐朝辽阔的疆域。但进攻的步伐还没有停止,显庆年间又平西突厥贺鲁,设立二都护府统其地。又在新疆以西,波斯以东的地区分置都督府十六、州七十二,县一百一十。最后,在显庆五年讨伐百济,总章二年平高丽,达到了颠峰状态。在这段时间,征讨是由行军总管和大总管统领部队临时出征,事毕则解。所以杜佑说“……皆是卿相,率兵御戎,戎平师还,并无久镇”,缘边都督“其在边疆,唯明烽燧,审斥候,立障塞,备不虞而已”,和后来的缘边重兵的节度使大不相同。但是从高宗仪凤年间开始,到景云、开元之际,边疆形势就逐渐发生变化了。”
  方无期看着沉思的李豫继续说道:“随着对吐蕃连续两次惨败,甚至在仪凤三年时大将刘审礼葬身青海,损失掺重。从此时开始才“少发兵募,且以备边”,“且令大将镇抚,蓄养将士”。到了武后时期,狄仁杰更提出“边兵谨守备,蓄锐以待敌。待其自至,然后击之”,他认为“当今要者,莫若令边城谨守备,远斥候,聚军实,蓄武威”。定远以及东中西受降城都是在此时设防的。在东北方面,由于奚和契丹在受到突厥的煽动诱惑,侵袭州县,朝廷于朔方置云中守捉和大同军镇之。特别是自奚和契丹号曰两蕃之后,唐廷多次调发大军与战,却是每战皆败,于是更加紧的地方边区的军镇建设。范阳的清来军、威武军以及平卢军都是此时陆续设置的。到了如今设立缘边节度使,正是这一形势的延伸。开元之际,大都护府实际上已经被八节度使所代替,缘边驻扎数十万镇兵。而且由于四面受敌,朝廷开始收缩战线,对东北契丹和奚晋封为王,并进行和亲,以腾出兵力对付西面北面的吐蕃和突厥。”
  方无期叹了口气,“如今你还觉得我大唐只有繁荣与富强吗?其实只要外敌抵御得当,并无什么大问题。一个系统的崩溃主要还是来自于内部。我大唐真正的问题不在于财政困境,也不在于外患,而是下放给节度使的权利啊……这是一柄双刃剑。”。
  方无期搓了搓手,朝着贺老府邸走去。后面的话他没有继续说下去,相信李豫能够明白。
  李豫站在风雪中一动不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