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小说巴士 / 唐朝小郎君 / 第006章 清秀女子

第006章 清秀女子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虽说唐朝社会风气开放,但毕竟还是不同于现代,她们还算是比较矜持的。
  苏仪眼看着那个出身江南水乡的清秀女子从他身旁走过,正想上前攀谈几句时,那清秀女子却是十分谨慎地打量了他一眼,便忙不迭地离开了此处。
  不是说俊秀公子最容易引起古代女子的好感吗?
  为什么那清秀女子看向他的眼神,似乎流露出一种小白兔撞见大灰狼的感觉。
  苏仪讪笑着摇了摇头,叹息一声,便与慧儿继续往前走去。
  转过街角,二人离开了那条繁华的大街,去了另一处临河的街道。
  一路上,苏仪与慧儿言笑晏晏。
  小丫鬟活泼可爱,年纪也不大,听到苏仪说起一些有趣的事情,也会不由笑了起来。
  闲聊期间,主仆二人沿着街道走了没多远,便发现前面不远处围了不少人。
  “郎君,那边怎么了?”
  婢女慧儿有些好奇,踮起脚,努力想要看清前面的情况。
  苏仪也望向那边。
  “走,过去看看。”
  还未走近那里,议论声便传了过来。
  “这小乞丐也是的,竟然得罪了王员外的公子……”
  “可不是嘛,也真可怜……”
  “看你们说的,这事与那小乞丐有何关系,还不是那王郎君仗势欺人罢了……”
  “噫!兄台,这话可不能乱说,若是被王郎君听了去,少不得麻烦……”
  “是啊,是啊……”
  围观的几人,你一言我一语,苏仪也不是听得很明白。
  拨开人群,才看到有一个年纪大概七八岁的小乞丐躺在地上。
  胸口很明显有几个脚印,像是刚被人打了一顿。
  可打他的人似乎已经离开了。
  至于那个小乞丐被打得不轻,疼的在地上翻来覆去,也没见有人上前帮个手。
  苏仪好奇的问一旁的一个老者:“老丈,这是……”
  老者摇头叹息一声:“哎,这小乞丐方才与王郎君要些赏钱,兴许是那王郎君嫌他脏,便没有赏他,那小乞丐也不识相,上前抱着王郎君,便这般被王郎君的奴仆给打了一顿,也是可怜啊……”
  慧儿听了,有些气不过,说道:“不给便不给,怎好随意打人呢……”
  “几位莫非不知那王郎君是何人也?”
  老者疑惑地望了望苏仪二人。
  这些围观者只说是王郎君,却不说他姓甚名谁,是哪家府上的,苏仪与慧儿自然不清楚,便点点头,问道:“敢问老丈,那王郎君究竟是何来历?为何你们如此怕他?”
  一旁有人搭话:“王家是扬州城的大户人家……”
  也有人说:“听说那位王郎君与沈别驾的公子关系甚好……”
  又有人附和:“可不是嘛,昨日我还瞧见他们在望江楼有说有笑呢……”
  围观的路人越说越起劲,喧闹声顿时响了起来,各种关于王郎君的信息扑面而来。
  在这些信息交叉之下,苏仪总算弄清楚了他们口中那个王郎君的来历。
  那位王郎君名叫王子山,如今是州学的学子。
  能够在州学读书的,本身也证明了他的来历不小。
  据他们说,王家原本只是扬州城的一个小地主,并不起眼,后来随着均田制被破坏,百姓的永业田可以自由买卖了,王家便与官府勾结,趁机以低价大量收购老百姓的田地,随后再将买到的田地租给那些穷苦的佃户耕种,收的租子却比其他地主人家要高出许多。
  除了这个,王家还是扬州城里私人放贷最多的人家。
  许多跟他们借过钱的,最后若是还不起,便逼得人家卖儿卖女,举家逃亡。
  那些围观的路人说起王家时,皆说王员外为富不仁,他的儿子王子山嚣张跋扈,趋炎附势,巴结别驾公子之类的话。
  苏仪一边听着,眉梢也是微微挑了挑。
  那些路人中兴许有几人也曾受过王家的欺辱,所以说起这些,也是义愤填膺。
  一旁的慧儿听着听着,小拳头紧紧握着,明显是气愤的。
  “郎君,这王子山倒真可恶哩。”
  苏仪扭头望了慧儿一眼,并未有所回应。
  不过提到王子山这个名字,他倒是有些印象,应该是之前见过几次。
  最令他感到疑惑的是,提到王子山,他竟然又想到了一个人。
  沈互……
  便是那些围观者口中所说的,扬州别驾沈轩的公子。
  这个沈互……似乎与自己有些不对付啊。
  此时正想着这些,身边的路人却又开始议论纷纷起来。
  苏仪回过神,朝那边望去。
  有一个女子穿过人群,快步走到小乞丐身旁,小心将他扶到一边,又拿出手帕,替他掸去胸口的脚印,眼眸中尽显关切。
  苏仪的目光不由投向她。
  那女子年纪大概十六七岁,穿着也是朴素,布衣荆钗,不过却生得面容清秀,身段婉约,举手投足间特别的柔美,气质也是很出众的。
  苏仪看了片刻,忽然愣住了。
  这不就是方才遇见的……那个清秀女子吗?
  “你没事吧?”
  “姐姐,疼……”
  “能走吗?姐姐带你去看郎中……”
  “嗯。”
  简短的对话后,布衣荆钗的女子将小乞丐扶起,走出了人群,往西面而去。
  随后,人群渐渐散去。
  “那位小娘子心地真好。”
  一旁的慧儿突然开口说道。
  声音将苏仪从恍惚中给拉了回来,再望向场中时,那清秀女子已经扶着小乞丐离开了。
  “走吧。”
  苏仪有些惋惜地摇了摇头,往前走去。
  慧儿跟在后面。
  主仆二人继续闲逛扬州城。
  路上,慧儿有些气愤地说起方才的事情,苏仪也是随口应和了几句。
  这种事情不要说是在唐朝,即便是在现代也很常见。
  见多了,也便习以为常了。
  走着走着,肚子突然有些饿了,前面正好有几个小摊,是卖汤饼的。
  苏仪随意找了一个摊位,走了过去。
  小摊前,苏仪与卖汤饼的妇人笑着说话:“婶子,这汤饼怎么卖的?”
  “两文钱一碗,若是加些配料,还得加钱。”
  “给我们两碗汤饼,再加……两个鸡蛋吧。”
  “唉,好咧,小郎君与小娘子先坐,待会儿便好。”
  那妇人十分热情地将苏仪与慧儿迎到了一旁坐下,随后便去煮汤饼了。
  过了没多久,妇人将两碗汤饼端了过来。
  唐朝的吃食类型还是比较少的,像这类小摊一般卖的皆是汤饼,蒸饼之类的吃食,其中他们点的汤饼其实就是面片汤,做法也极其简单。
  苏仪见那妇人将锅里的水烧开后,用手指挤出一小坨面团,每坨面团大概拇指宽,两寸长,极薄的一片,随后丢进水里煮。
  配料有猪油葱花,也有鸡蛋鸡肉,当然也有放鸭肉,羊肉,姜汁的……
  总而言之,有点后世面条的雏形。
  苏仪等的过程中,看了一眼四周,发现做汤饼的小摊比较多,竞争显然是很大的,平均下来,每个小摊前也没有几个客人,汤饼端过来的时候,苏仪与那妇人闲聊起来。
  “婶子,一天的营生如何?”
  妇人叹息一声:“不好做啊……”
  “嗯?”
  “郎君也看到了,这边皆是卖汤饼的,价格味道皆差不多,平常辛苦了一天,纯利也不过二十几文钱……”
  “如此说来,一天也卖不上几碗啊?”
  “是啊……都不容易啊。”
  这边说了许久的话,那边也没见有客人走过来买汤饼,苏仪才知这妇人所言非虚。
  一盏茶时间过后,小摊前突然来了一个头发梳成两个发髻,如同头上顶着两角的孩童跑了过来,满脸慌张的样子。
  “阿娘阿娘,三郎看见刘痦子……刘痦子过来了!”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