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小说巴士 / 浮—夸 / 欣赏寂寞

欣赏寂寞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不知道如何开篇,但那就是我真实的写照。我觉得我至少有半年的时间没有认认真真的去梳理思路了。忙碌、无章、杂乱的生活,或许大部分人的状态就是如此。这段时间里的情绪是犬牙差互的:情绪有高潮、也有低谷,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东西。正常的太正常了,也就发现了其中的异常。也就有了今天停下来挤出时间地去一点点的梳理,异常在哪里,是什么。
  大学里有位老师曾经说《百年孤独》所讲述的核心问题,就是“最大的悲剧,就是这世界上除了你自己以外,没有人能够读懂你的孤独。”我觉得这句话是不完全准确的,《百年孤独》在台湾译本里名字叫做《百年孤寂》,所用“孤寂”二字而并非“孤独”。在老师的定义的基础上,如果我们同意说,“孤独”是没人能够读懂的,那么我们可能就把“孤寂”置于了一种尴尬的境地。“孤寂”一词,在程度上是于孤独之上的,先孤独,再寂寞,因此称为孤寂。在前提存在的情况下“孤独”已经不能够被读懂,那么更别提“孤寂”了。
  但我们可以试着分析一下,孤独是否真的不能被读懂?孤独是什么意思?为了避免先“孤”后“寂”的影响,我把“孤寂”一词拆开,去掉“孤独”仅仅保留“寂寞”。在《辞海》中,对孤独是这样定义的:“孤独是指身体上与别人隔离,没有任何同伴,没有与人共享的机会,单独一人的状况。”对于“寂寞”《辞海》中并没有给出十分具体的解释,于是我查了一下百科。百科中给出的解释是:“指寂寞;冷落凄凉。常用于形容人寂寞的心境或者状态。”
  二者对比之中我们会发现:孤独的要求可以是“只有一个人”,但却无法找到一种可以具象化的条件来要求“寂寞”。“寂寞”并不以“孤独”为前提的条件。对于“寂寞”的其中一个种类:有这样一个描述:寂寞,是池塘里有很多鱼,但却没有鱼和你玩儿。
  “孤独”可以较为轻易地被定义和感知,但“寂寞”很难被全部定义,也就难于、甚至无法感知。所以我们经常对于一个人的直观印象是,这个人很孤独,但我们不敢说这个人很“寂寞”。我们在建议中常常说:“你不要让自己太孤独了”,但我们几乎没有说过:“你不要让自己太寂寞了”。寂寞无法以孤独作为判断的前提,因为其与孤独的联系从来就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紧密,孤独和寂寞不是互相依靠着对方而存在的。寂寞是一本书,别人看着看着笑了,你看着看着,哭了。
  孤独有人懂,寂寞没人懂。与其说没人能理解你的孤独,不如说没人能窥探你的寂寞。寂寞是遗世独立,寂寞是孤芳自赏,其实很多时候我们并不孤独(或者说没那么孤独),但却寂寞。孤独把你和人们分离开来,寂寞把你从这个世界剥离出去。每个人都想保持着自己的独特性,没有独特性的人是不存在的,因为这个世界上不存在完完全全相同的两个人——作息、长相、爱好、想法完全一样。如果有,那么“他们”就也是“一个人”了。正因此,这个社会里的人们才具有“各向异性”。
  寂寞是神创造这个世界万物的时候留给人们的净土,它既是一种悲剧,因为你无法表达。也是一种利好,因为没人能够探知。寂寞不是落寞,寂寞的底色也没那么悲凉。孤独的时候,人跟树洞说话,跟花瓶说话,跟自己说话;寂寞的时候,人不说话。
  我是一个生来寂寞之人,我不认为有谁能跟我彻彻底底地沟通。并非我不愿意敞开心扉,而是没人懂。在自我察觉之初,我很不习惯,并试图去突破这种宿命而来的东西。后来我发现这种强行反而造成了更多的误会和争执,这种误会和争执使我渐渐的意识到。人的寂寞是无法被别人理解的,这种不理解的原因其实很简单——他(她)不是你,他(她)不会想你所想,念你所念。人与人之间所能够沟通的,其实无非是言语上最表层的东西,即思想所能够化为言语的部分。那些不能够化为言语的,不能够通过外在任何一种具象化的方式表现出来的东西,就是寂寞。。
  李诞说:人世间其实没有什么意义,但人世间有美。我其实比较同意后半部分的话,我爱好艺术,当寂寞也能够作为一种艺术形式而作为被欣赏的作品的时候。我们其实会发现,原来寂寞,很美。这种美超然于凡尘俗世,纯粹朴实。
  佛曰:不可说,一说,即是错。万法空相,很多东西只能靠参禅者自己顿悟,无法言说,寂寞亦如是。所以我们不能描述,何为寂寞,为什么寂寞。我们只能说寂寞像什么,只可以,这是一场自我顿悟的苦行,原野茫茫,唯有你一人,背上行囊,素履以往。
热门推荐
圣墟 万界天尊 太初 圣墟 万界天尊 太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