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小说巴士 / 王者故事簿 / 第二章 牛大王

第二章 牛大王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牛大王
  李文元
  要说小时候最想听到的声音,就是牛大王那声悠长的吆喝:“兑糖换针(ni)线啰”。
  牛大王何许人,我至今不知,只知道他是个挑着担、走村穿户的货郎。他是我们小孩子最乐于见到的人,也是村里母亲们最想见的人。只要牛大王几日不来,母亲们就会骂:“这个杀头的牛大王,死哪里去了,几天不见鬼影。”话很难听,却透露一丝亲昵。
  几天后,牛大王那声经典的吆喝声再次响起时,母亲们就会颠颠地跑出来,手里拿着一些碎布、破鞋等,围着牛大王换些针线头脑,以作家用。而我们小孩子则眼睛死死盯着那些碎布和破鞋,在寻思:这些藏哪儿呀?我们怎么会找不到呢?
  要知道,在要布票的年代,这些碎布可都是宝贝,可用作纳鞋底,过年的一双双新鞋都指望着它,母亲们也是万不得异,才肯拿出来换。而破鞋也很少见,因为孩子多的人家,总是遵循这样的规矩:老大新,老二旧,老三破,一双鞋要穿三代人,才真正成为破鞋。而这些碎布和破鞋,在我们孩子眼里,却等同于牛大王货郎担里的糖,一种绍兴安昌镇做的搓(或扯)白糖。
  偶尔,母亲们也会有开恩的时候,给一些碎布什么的,让我们去换几片糖解解馋,每到这个时候,心里的幸福感就像上了天堂一样,看着牛大王在一盘圆圆的、纯白的糖带上,用小铁锤轻轻敲打切刀时,糖还没下来,口水早已不争气地漏满了嘴角,那种记忆中的鲜甜滋味也随着口水咽进了肚里。
  当糖到手,连忙跑回家,找个隐藏处,拈一片轻放嘴中,小心翼翼地用舌头一舔,那种满足感,现在就是让你吃山珍海味,恐怕也难以体味。
  或许糖太好吃了,村里有的孩子也会铤而走险。像邻家一个孩子,竟把当时很珍贵的半支薄荷牙膏硬挤成只剩一片铝壳,去换了糖吃,结果可想而知,被狠打一顿,问他后悔否,他却摇摇头。
  做完一上午生意,牛大王会到当时村村都有的代销店去喝酒。牛大王的喝酒方式如鲁迅笔下的短衣帮,站在柜台外面,打上一碗酒,用一粒“罗汉豆”,或一颗糖,或一条京枣,作下酒菜。他总是抿一口酒,再用嘴轻舔一次下酒菜,一碗酒有滋有味下肚后,下酒菜往往还原封不动,待酒全下肚后,才会奢侈地吃下去。有时,牛大王也会大方地把糖送给他认识的孩子吃,而这个“幸运儿”常常惹得我们怒目相视。
  牛大王高兴时也会恶作剧我们一下。当我们围着他,看着他那么有滋味地喝酒,总以他喝红糖水一般。看着我们目不转睛的样子,他就会说“某某家的儿子,过来,张开嘴。”当被叫着的孩子过去,牛大王会用手指轻轻蘸一下酒,放入孩子张开的嘴中,刺鼻的酒精味一下惹得孩子连连咳嗽,牛大王则哈哈大笑,说“还想吃嘛,还想吃嘛”,我们一边摇头,一边眼睛则仍盯着他手中的下酒菜。
  牛大王在村里人看来,是个生意精,有时为多换或少换一根线针,争得面红耳赤,可他并不贪昧心财。
  一天,村里一个孩子拿来一条黄色的金属,说是捻河泥的船里捡到的,要换糖吃。牛大王大吃一惊,他认得这是黄金,他不肯换,说要见孩子的妈妈,等孩子的妈妈来后,牛大王告知是黄金,孩子的妈妈并不知情,也大吃一惊。
  后来,这黄金上交给了国家,政府也奖励了这孩子。。
  这是多么淳朴的年代啊,虽然穷,也讲不出“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的古训,可大家始终自觉地恪守着。
  “兑糖换针线啰”,这悠长的声音,如今已叫进了历史,可却化为一粒乡愁的种子,已种在了我心里。
热门推荐
圣墟 万界天尊 太初 圣墟 万界天尊 太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