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小说巴士 / 探花郎在现代 / 第17 章 对联

第17 章 对联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第二日,杜仁礼在闷热中起床,数了数身上剩下的钱财,决定先在书店呆两天,等对外界有一定的熟悉后,再去找张大伟,幸运的话,再挣些钱。
  他随便吃了点儿东西,走到求是书店。门口摆着花篮,门上面挂着大红的横幅,门旁边贴着大红的告示,上面正是杜仁礼昨晚写的东西。一个大腹便便的中年人正在指挥众人在搬东西。
  “快些!陈先生一会儿就来了!”中年人嚷着,“把门口收拾干净!对了,李晴,让你找的读者都来了没?要是人太少,让人面子上不好看,咱们也卖不了书。记着,一定要让他们排队拿着书去让陈先生签名!这样的话,陈先生高兴,别的人看到有那么多人买,也会跟风买!”
  “都安排好了,领导放心。”李晴笑眯眯地道。
  李晴看到杜仁礼,招手让他进去,给他手中塞了一本书,道:“一会儿,等作者来了,你拿这本书去让他签名。这本书就送给你了,不要钱。”
  杜仁礼谢过,看了看书名,翻了两页,大概是什么爱情故事,了无兴趣,便放在一边,拣其他的书看。
  杜仁礼正在书店一个无人的角落里看得认真,忽然听得书店外面人声鼎沸,他想起李晴的交待,便拿起书走出去。
  “让我们欢迎著名作家陈来!”一位年轻艳丽的女子拿着话筒,满脸堆笑地对着一位瘦弱的中年人,“陈先生,今天有幸请您来我们书店,读者们都非常渴望知道您这本书的创作历程,麻烦陈先生给我们讲一下。大家说,好不好?”
  下面一群人异口同声地叫道:“好!”
  杜仁礼悄悄走到人群里,听著名作家陈来讲述他的创作历程。十多分钟后,陈来讲完,接着是读者互动环节。两个人问了几个不痛不痒的小问题,一位十七八岁的女孩子站起来道:“陈老师,您结婚了吗?”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大家对待感情还比较羞涩,陈来没想到大厅广众之下,一个小姑娘竟然问他这样的问题,呵呵一笑遮掩道:“我孩子都上中学了。”
  小姑娘眼神一黯,坐到了座位上。书店的工作人员忙示意下一个人提问。
  杜仁礼看小姑娘的神色,明白她大概是喜欢上了作家。他又翻了两页书,看到里面有一段话写男主对女主的深情,海枯石烂什么的,心道:“这样的东西也堂而皇之地写出来,还这么受人欢迎,看来世道是真的变了。要知道在以前就是再心悦一个人,也不会说得这么直白啊。”他读了一遍,鸡皮疙瘩都要出来了呢。
  最后是签名售书,杜仁礼也排队上前,在书上拿到了陈来的亲笔签名。他签完名,便继续进书店里看书。身后一个四十多岁的中年店员正同另一个店员闲话:“这个作家好厉害,这本书他都赚了二十万了。听说还要拍电视剧,到时书卖得更火。咱们书店把他请来,虽然花了一笔钱,不过到时候也能大卖一波。”
  二十万?杜仁礼一惊,这样的书也能赚大钱?他倒不是鄙视这通俗文学,只是自古小说之流不入士大夫的眼,他们追求的是立功、立言、立德,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样只讲男女情爱的东西怎么能让清贵的士大夫们移步呢?
  杜仁礼倒不排斥这些东西,杜老太太喜欢礼佛,佛教里有许多有趣的故事,而杜夫人喜欢听戏,戏曲中的悲欢离合引人落泪。杜仁礼从小跟着母亲和祖母听了不少这样的故事,要比陈来这书有趣多了。
  钱虽然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二十万对于此时大部分民众来说是一笔巨款,颍河县城最好地段一所三室的房子也不过四五万啊。更不用说一穷二白的杜仁礼,二十万简直是一座金山,闪耀着要闪瞎人光芒的金山。他虽然中过探花,父亲杜尚书又是传统的士大夫,也同样渴望着立功、立言、立德,但因他从小过得适意,现在陡一落到清苦的下层,反而更能体会到钱的意义。
  虽然从《故事会》和《读者》那里得了稿费,但远远不够用啊。
  杜仁礼想通后,把陈来的小说从头读了一遍,心里有了底,便向李晴问个仔细。
  李晴高中毕业没考上大学便来这个书店打工,很喜欢读书的人,因此看到杜仁礼写的一手好字后,心内更是对这个爱看书的中学生喜欢,很高兴为他解答问题。
  只是这个问题……李晴听后,吃惊地看着杜仁礼。
  “晴姐,这本书能赚多少钱?这书店的书哪些最赚钱?”
  “能赚几十万吧。”李晴道,“那些摆在最显眼地方的书最赚钱。只是,小锋,你才多大,问这些做什么?”
  杜仁礼笑笑:“我只是好奇。我家里穷,我想学着写小说,自己挣钱读大学。”
  李晴一听杜仁礼这么有志气,肃然起敬:“好啊,你写吧。你写完了我帮你看。我们书店经常会和出版社的编辑打交道,到时可以拿给他们看行不行。”
  杜仁礼从李晴那里了解到一本书从作者写完,到出版销售要经过一系列过程。他心里有了数,便打算回家后写书挣钱。
  他在书店里呆了四天,把求是书店里能看到的历史类的书籍都翻阅了一遍,又看了些关于现代的书。晚上回到地下室的住处一看,只剩了二百四十多块钱了。回去的路上还要留一百五十块作路费,要是不回家,想在这里再呆几天,得想办法挣钱了。
  杜仁礼没有身份证,问了几家,别人看他小,只让他做苦力一样的工作,他摇摇头走开了。
  这天,他正在街上转悠,李晴碰到他,道:“你这两天怎么不来店里看书了?对了,那天你写的字被我们老板相中了,说还要让你写,一百块钱一次呢。”
  杜仁礼欣然应允。原来,求是书店的老板那天见到杜仁礼写的告示和横幅后,大为赞赏,以前过年时大家都写对联,现在随着日子越来越好,而会写毛笔字的人却越来越少,求是书店的老板觉得这是个商机,便准备印刷些对联来卖。
  “一副对联一百块,你把这十副写了就可以得一千块。”李晴激动不已,她在书店一个月才三百块钱。
  “这对联一副是不是可以随便印?”杜仁礼问。
  “理论上是可以的。只要不过时,有人买。毕竟年年过年都要贴对联啊。”
  “那一百块钱太少了。我要版权费。”杜仁礼道,“那个作者陈来的稿费不是随着印书的数量增加吗?”
  杜仁礼在心里飞快地算了一账:对联家家户户都要贴,年年都要贴,每个房门都要贴,逢着喜事也要贴。如果印刷,一副字可以无限印下去。那一百块钱不是打发叫花子吗?
  “晴姐,麻烦你告诉老板,我不仅会写楷书,篆体、隶书、魏碑、宋体,只要明朝以前有的字体我都会写。我要首付定金,也要版权费。五五分成好了。”
  李晴惊得张大了嘴巴,要是有人忽然给她一千块钱,她只怕高兴得就要晕了,没想到这个贫穷的中学生却像个精明的商人,只同她谈了一番,在书店里呆了几天,便比她这个在书店工作几年的人还懂得做书的门道。她却不知道,杜仁礼事先已读了大量相关的书。
  一本书的成本除去最初编辑、校对、设计,印刷、纸张、流通等的费用,会付给作者稿费,有的是一次性给付作者。但大多除了稿费,还有版权费。因为图书只要有人喜欢,就可以多次印刷。第二次印刷时用上次的底版就可以在印刷厂直接加印。前期的编校、设计等费用就省下了。
  最终,求是书店一次性付给杜仁礼一万块钱。杜仁礼写了十副大众喜闻乐见的对联,用的都是常见的楷体。而后面十年中,求是书店光靠这十副对联就赚了上百万。
  这种情形杜仁礼虽然提前想到,只是他现在没有身份证,身份证最小十六岁才能办理。他这次千里迢迢来这里,一是要找张大伟,一是想见世面。他在北方长大,不太适应这种湿热的气候。等见过张大伟,他回去后,不知多少年才能再来。
  如果与求是书店订立合同,他没有有效的证件,人又不在当地,到时候求是书店会不会依约给他支付后面的款项呢?杜仁礼觉得可能性不太大。到时他即使起诉,想走现代人的法律渠道,只怕也没那么多时间来回奔波。他提出五五分成就是为了让首付款多些。
  求是书店呢,要请名家写对联费用不菲,再加上这是个新事物,谁也没法预料将来的情形,赔钱的风险由求是书店承担。杜仁礼的字虽然比名家的还有力道,当他没名气,还是个中学生,一万块钱已经是天价了。至于十几年后,求是书店再想让杜仁礼写一副,酬金就不可同日而语了。
  拿到钱后,杜仁礼拿出五百元感谢对他有帮助的李晴。李晴推辞,杜仁礼道:“晴姐,要不是你的帮忙我也不会赚到钱。再说,以后我回到家要是写了东西,还要请你帮忙。”
  李晴只好收下了。
  杜仁礼当晚换了个正规的旅馆,要了一个标准间,费用也从十块一晚涨到了一百一晚。他又买了两身衣服,一双球鞋和一个背包,焕然一新。
  钱的后顾之忧解决了,杜仁礼当天又给张大伟打电话,这次对方有个老头接了。他满口的方言,杜仁礼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听明白对方的话:“张大伟?哪个大伟?这里有十多个叫大伟的。陈大伟、王大伟、李大伟,还是张大伟,你找哪一个?”
热门推荐
夜的命名术 吹神 夜的命名术 吹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