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小说巴士 / 探花郎在现代 / 第10 章 考试

第10 章 考试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周一再上课时,杜仁礼发现,李大毛果然没来,陈玲玲也没去学校。班里少了几个人,就如大海中少了几滴水,老师们好像早有预料,并不惊讶,同学们私下里议论了几天,也就忘了。
  过了一周,张大伟买上火车票,拿到杜仁礼面前小小炫耀了一番。他还没坐过火车,最远的地方是去县城,对未来的憧憬充满了年轻人好奇而踊跃的内心。杜仁礼更不用说,他还是第一次听说火车,二人通过电视上见到的,对第一次坐火车的美好景象畅谈了许久。
  杜仁礼把那张粉色的车票拿到手里,翻来覆去看了一番,忽然道:“这上面怎么写着无座?是没有座位吗?”
  张大伟不以为然道:“火车经过咱们这里的车站只停几分钟,当然没有座位了。”
  “那别的人呢?”杜仁礼不是无知幼童,当得知张大伟要在车上坐二三十个小时,刚才的憧憬变成了担忧。
  “我也不知道。不过上了车就知道了。”张大伟兴致勃勃,“对了,哥跟你说,你可别和别人乱说,陈玲玲也去。”
  “你们一起,那不是私奔吗?”杜仁礼道。
  “你瞎说啥!”张大伟拍了下杜仁礼,他平时在张小峰面前以大哥自居,见张小峰揶揄他,有些不好意思,“听说在那边,女的比男的好找工作。陈玲玲也是去那边打工挣钱。我们不在一起。”
  杜仁礼“哦”了一声,他虽然觉得张大伟要去他上辈子打倭寇的地方打工挣钱有些玄,但他来这个世界才几天,对一切都不熟悉,劝说起来没有一丝力度,只好道:“大伟哥,你到了那边好好干,发达了别忘了兄弟。”
  张大伟志得意满地笑道:“当然!咱们是好兄弟。你要是不上学了,尽管去找我!”
  “对了,大伟哥,我也想知道外面的事,你到了那里,没事的话给我写封信,让我也见识见识外面的世界。”
  “写信?”张大伟生平一次信都没写过,但看张小峰热切地看着他,拍拍胸脯道,“没问题!”
  张大伟怀着对未来的希望坐上绿皮火车走了。杜仁礼也迎来了期中考试。
  第一科考语文,拼音不会,别的太简单,杜仁礼半个小时就做完了。
  英语虽然是杜仁礼最大的短板,也是他这个从天朝中华来的古人不愿意学的蛮夷文字,凑巧的是,除了最后的一篇作文,全是选择题,他看着哪个选项顺眼就选哪个,十分钟就完成了。
  数学和物理费了一番工夫,好在杜仁礼考前一直认真听讲,老老实实写作业,虽然有一半试题都不会,但与张小峰平时的水平差不多。
  地理和生物基本内容都是背的,同学们都不重视,张小峰难得的老老实实做完了。
  历史是杜仁礼的强项,现在还没学到清朝历史,他只觉得内容太简单,好容易后面遇到两道问答题,他洋洋洒洒地写满了试卷,肚子里还有好多话未说。
  考试完成绩出来。张小峰的成绩和平时差不多。班级第十八名。不过语文和历史是单科第一。英语、数学和物理刚及格。地理和生物却考到了八十多分,名列前茅。不过,让杜仁礼疑惑的是,第一名是那个整天爱看小说的同桌徐丽君。陈良宇考了第二十名。
  语文老师李卫涛是个刚从师范学校毕业的热血青年,二十出头,原先他并没在意张小峰。这次考试完,特意把张小峰叫到自己的办公室兼卧室,抑制不住欣喜道:“张小峰,没想到你的作文写得这么好,像古文一样,字也是,我都以为卷子拿错了。告诉老师,你最近读了什么书?”
  “也没什么,就是背了些唐诗和古文。像《史记》《汉书》《大学》《论语》什么的。”杜仁礼一副老实学生的模样。
  “那你背一段《大学》给老师听听。”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杜仁礼背完经的部分,对认真听的李卫涛道,“老师,经的部分完了,还要背传的部分吗?”
  什么经?什么传?不都是《大学》吗?李卫涛怕在学生面前露出自己其实并没读过《大学》,更不懂什么经,什么传,忙道:“再背一段《史记》。”
  杜仁礼便背了《项羽本纪》鸿门宴的片段。
  李卫涛拍手不已。这么优秀的学生还这么谦虚,平时还那么乖,他怎么没发现呢?这不是遇到了宝吗?要是张小峰在中考的时候也能考这么好,那他不跟着出名了?全县到时知道考语文第一名的老师是谁,自己想要去城里的学校还不容易吗?要知道数理化满分不稀奇,语文就是成绩再好也就是八十多分,张小峰除了第一题拼音错了,别的都答得堪称完美。尤其是作文,因为这次作文题目是《吃一堑长一智》,要求写议论文,好多同学都看不明白作文题目,更不知道怎么写,而张小峰却写得有理有据,论点鲜明,让老师怎么不高兴呢?
  一篇六百字的作文对于曾经的探花郎实在不值一提,杜仁礼对老师过度的兴奋有些不太理解,没放在心上。
  “张小峰,你这次考得好可不要骄傲,你要是这样一直保持下去,说不定就能考上高中。”
  “李老师,怎样才能考上高中?”杜仁礼道。
  李卫涛沉吟了一会儿,道:“要想考上一高,得全级前三名才有希望。咱们初中每年也只有不到十个人能考上高中和中专。”
  石桥镇有十五个自然村,每村都有一个小学,每个小学少的有一个自然班,多的有两个,每班差不多三十个学生。而石桥镇只有两所初中,每级只有两个班,初一每班有七十多个学生。这样算下来,不到一半的学生才能上初中。而初中的学生里有很多中途退学的,也有不少留级生,这样算下来,考上高中和中专的人是百里挑一了。
  这时还没有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中专生毕业后可以直接分配,是农村学生和家长的首选。石桥镇大部分老师都是初中毕业后读了师范进来的,张小锋的语文老师李卫涛和英语老师就是如此。而班主任刘卫国则是民办教师,根本没上中专和师范,那时读书的人少,他初中毕业后在学校里当了两年老师,后来自己考上了,才转成公办教师。有大专文凭的老师根本就没有,更不用说有本科文凭的老师了。
  “考上高中,就能考上大学吗?”杜仁礼又问。
  石桥镇隶属于颍河县,颍河县有两所高中,一高是重点,另一所是普通高中。
  “如果能考上一高,就基本没问题。”李卫涛道,“如果是二高,可就玄了。”
  “那得多少分才能考上?”
  “除了语文,其他的都得九十五分以上。”李卫涛道,“不过,中考前一高有选拔尖子生考试,如果能考上选拔生,中考分稍低些也能上。”
  李卫涛见张小峰这么有志气,更是高兴,主动分析道:“你这次期中考试,副课不错,可主课里除了语文,别的都不行。要是这个成绩,恐怕上个二高都勉强。不过,你只要好好学习,还有一年多呢,加把劲儿!”
  可能李卫涛的年龄与上世杜仁礼差不多,杜仁礼见他全心全意为自己着想,心下感动,便不由地多说了两句,把心中的话说出来:“别的科目都可以。可我不喜欢英语,觉得学了也没什么用,怎么办?”
  好多男生的英语都是个难题,李卫涛道:“你把英语书里的课文背了,然后记住里面的短语和一些词语的用法,多背些有用的句子,就不成难题。你古文自己都学了,还怕英语吗?”
  “可学了有什么用?”张小峰继续问,“一个外国人也没见啊。”
  李卫涛叹气道:“没用也得学。现在评职称英语必考,你将来工作了也一样。不过,你学好了,将来出国肯定用得着!”
  “为什么要出国?”杜仁礼实在不明白这样一个小镇的人学英语是为了出国?
  “国外好啊。”李卫涛道,“你没见电视上演的?人家住的大楼,穿的衣服,根本就不能比!还有家家都有小汽车。比咱们发达多了。听说国外刷盘子一个月就能挣一万呢。我一个月工资才一百多块钱,唉。”
  杜仁礼看着李卫涛提起国外时,双眼放光,跟张大伟提起南方时的神情一模一样,心里忽然无比辛酸,我们的天朝大国已经沦落到这种地步了吗?一个有着体面工作的老师待遇远远不如一个扫地刷碗的?
  “小峰,”李卫涛看杜仁礼一脸懵懂,拍拍他的肩,“你现在还不清楚,等你考上大学,进了大城市就知道了。好好学习,啊?”
  因李卫涛对张小峰的喜爱,他这次语文成绩又独占鳌头,甩了别人一大截,便把他的作文试卷贴到了教室后面的墙上。
  杜仁礼实在没觉得那篇小儿科的作文有什么好。但见徐丽君和几位同学的也在上面,他只好由着去了。
  陈良宇和几位同学趴在几篇示范作文前看了一会儿,回到座位上对张小峰道:“张小峰,没想到你还藏着啊。平时你语文成绩跟我差不多,从没上过八十分,这次放卫星了。快给我说说,你看了什么作文书?”
  “《史记》《汉书》《文选》《资治通鉴》《论语》《大学》……”杜仁礼随口说了几个名字。
  “你耍我呢。”陈良宇一听,只知道《论语》,还是因为课本上选了两段,别的连听都没听过,脸色一黑,“不愿说就算了。”
  一边的徐丽君听到了,小声问:“张小峰,你说的是真的吗?这些书你都读过?”
热门推荐
夜的命名术 吹神 夜的命名术 吹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