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小说巴士 / 故里山花此时开 / 第六章 红烧肉·小鱼儿

第六章 红烧肉·小鱼儿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大老李醒来的时候,发现外孙女正坐在床边的小凳上等着自己。
  从来不对烹饪感兴趣的金妮,竟然破天荒求自己烧一顿最好吃的红烧肉。
  大老李挠挠头,外孙女的要求一向有求必应的,但是,最好吃的红烧肉是可遇不可求呀。
  首先要选上等的好猪肉,洗干净后,也不必焯水,只放点葱姜和料酒,直接下到一大锅水里用大火闷煮,40分钟后,打开锅盖,把血沫弄掉,再继续煮40分钟,直到汤收到小半锅时,才放冰糖、姜和老抽;大火再煮10来分钟,到汤汁浓稠,最后收汁时,还需要不停地翻炒,再放少许盐,这才端盘上桌。
  等到知道外孙女是想把红烧肉带到学校去给同学品尝的时候,大老李故意逗外孙女:“红烧肉有三种烧法——饭店里的烧法,民间百姓烧法,还有就是自己琢磨古书里的方法研究出来的宫廷烧法,你说,该选哪种方法才好呢?”
  小姑娘认真地想了想,问外公:“这有什么区别吗?”
  大老李,也就是解放军的前军医竟然被问住了,举起了双手做投降状,是呀,有什么区别呢,他也说不清,但是,在内心里却有个声音一直在说,烧不出好吃的、能吃的,下一代怎么得了?得了,就用宫廷烧法,把我们家的小公主给伺候好!”
  然而,韩成功最终并没有吃到如此精心烹制的红烧肉——在大老李托人到乡下找寻上等猪肉时,金妮竟然在一次淋雨后一病不起。
  这回,前军医大为紧张,因为,金妮得的实在是一种罕见的神经类型的病。
  大老李再没有心思研究美食,而是重新拿起了医书,直奔神经科的各种著述而去。
  对于这类疾病,其实他并不陌生。
  战争期间容易医治的是枪伤和皮肉创伤,而战争给军人带来的心灵创伤则是最难医治的。
  在长达数十年的内外战争中,到底有多少人罹患了神经方面的疾病不得而知,他只是听说,和物理学、核医学这些二战后新发展起来的学科一样,现代神经科学在美国这类的发达国家不仅得到了军方的资助,还得到了麻省理工学院、哈佛大学等高校的大力加盟,多年下来在西方已经取得了长足进步!
  而反观我们国内,却举步维艰。甚至还在战争与和平、军用与民用之间存在着鲜明的分界。
  前军医暗下决心,就从自己开始,就从自己的外孙女开始,通过自己的研究,让神经科学这一学科能早一点打破分界,能在军用和民用机构中取得齐头并进的发展。
  韩成功身旁的座位空了许久许久……
  而此时,县城官场也有了一系列的变化。
  先是县长升任为地级市的副市长,教育局长去了发改委,而老校长因为身体原因提前退了休。
  教改方案也就被束之高阁。
  钰凤到底也没有到县城里上小学。为此,她曾经有很长一段时间没有搭理她的父亲——劳动大队的书记大人。
  李刚则在盛世镇声名鹊起,一则,连姜大勇都不敢惹的人竟然门门学科都接近满分,再则,每次从乡下回到学校,李刚都会带来瓜子、香瓜、梨、红枣等各式美食,吃人家的嘴短,很快,受了好处的同学都一致拥戴李刚做了班长。
  随着时间的发展,韩成功倒是越发想念同桌了,可惜,一直都没有她任何的消息。
  但是,生活似乎并不打算亏待这个不远千里南下求学的少年,在接下来的一两年时间里,他的父亲调回了家乡,甚至还差一点进了教育局成为推行改革的接力队员;而他的姐姐也从南京来到了县城,并且顺利地进了老校长怀恋不已的重点中学初中部,除了自己的弟弟还在真州舅舅家之外,一家五口人倒有四个团聚了。
  因为人多了,再租房子也就显得不适宜了。在韩成功姐姐来到县城之前,他的父母毅然决然地举债在隔的不远的三元桥街道上买了一幢房子。
  不过,与其说是房子,还不如说是棚屋更为恰当。后来韩成功才知道,那其实是人家当年为了防范闹得厉害的地震而搭建的防震棚,棚子一直搭到马路边,只在后面有两间瓦房算着正式的民居,而谈房屋交易的时候,是连前面的防震棚一起算在里面的,地皮不要钱,民居500元,倒是防震棚要了1500元。
  那个年代,这次交易足足要了老韩夫妇40个月不吃不喝的工资。
  老韩倒是挺满意,在自己家乡的县城里能买房置地,也算圆了自己儿时的梦想。接下来的一步,让自己的三个出生在几千里外插队处的孩子都能进到自己的母校读书,这辈子也就知足了。
  所以,他并不珍惜能进教育局的机会,相反,却看上了一家能上夜班的国企。
  只为白天可以烧饭给孩子们吃。
  而这个当初被人看上去很傻的决定在多年以后终于得到了平反:三个孩子都考中了大学——这也成了三元桥几十年来的一件盛事和几乎再也打破不了的一个记录。
  老人家就传,说早年间RB人在的时候,防震棚所在的地方就是最高的所在——RB人把据点修在了那里。
  这就成了多年后韩成功的一块心病:到底是自己家的努力,还是托了这块地的福?RB人一准算过,把这里作为占领地的制高点有利于他们的统治,而自己家误打误撞,偏偏就选了这么块地。
  但是,竟然还有一种更为隐秘的说法,旁人都对这块地知根知底,唯恐避之不及,只有他们这个外来户傻乎乎的,挑了一块大家都不要的地。
  似乎也忌讳这种说法,在韩成功也顺利地进入初中后,韩家夫妇终于大兴土木,把原来的都推倒,再在原址上盖起了二层楼房。
  然而,新房子注定要有一番劫难,盖到一大半,南边的邻居却闹了起来。
  先是说审批手续不全,再则说二层楼遮挡了风水,因此坚决不给往高处盖。
  新房子也就裸露着,经历了一天又一天的风吹日晒。
  韩成功被迫回到了原来租住的房里,并且在一个夜里发了高烧,身体烫得吓人,而且还尽说莫名其妙的话。
  母亲起了慌,出门去找睡在新房里看木料砖瓦的丈夫。
  等到韩家夫妇带着从乡下雇来帮忙起房子又留守下来的老乡推着拉砖头的板车准备送韩成功去医院的时候,奇怪的一幕发生了。
  据韩成功事后不太清晰的回忆,两位女尼,一位扶正他坐着,一位只在他的额头上用手指蘸水画圈,并且口里还喃喃有声。
  确定是胖的在画,瘦的在扶。
  自己也就一会儿清醒,一会儿迷糊,但是越来越舒服,而且一点也不想睡去,只任着意识在做飘飘荡荡惬意的四处散步。
  北国的河水清澈,游鱼细石,水草杂物都能看到,马拉着车,车载着他过河的时候,手一伸,就能碰到河水甚至小鱼……
  而水却很快浑浊了起来,再也见不到一条鱼,只有冒起来的水泡表明了生物的存在。在这样的河边,自己没有了安全,更没有了欢乐。
  再后来,就是浩荡的江流……
  两个女尼不赞成这么晚送孩子去医院,何况烧已经开始消退……韩家夫妇虚惊一场,也就由着她们。
  这之后,韩成功的父亲成功地和邻居达成了和解——未来邻居也可以盖两层楼的房子!
  而韩成功,也终于彻底离开了两位很是神秘的女尼,搬进了在三元桥颇为气派的新家。
  大难不死,必有后福!来恭喜的亲戚开着韩成功的玩笑——只不过,这不会在一时就看出来。
  能看出来的是,自此以后,韩成功明显地改了性子,变得和同学有说有笑了。
  韩家也就陆续迎来了几个来自农村的中学生——韩成功上的就是当初老校长一直想办起来的农村班。
  那年和后来的好多年,来自县城农村的孩子组成的初中农村班也就这么空前绝后的一个,只不过,48个孩子中,却有小一半名不副实——他们是城里的孩子,另一多半才是乡镇和大队里考上来的优等生。
  李刚语文考了95,数学考了98。
  钰凤考了两个99。
  伍不凡的分数并不知道,但是在他一惯的神秘和颇显学识渊博的外表背后,没有人会怀疑他上不了这样的班级。
  王明芳没有来,但班级里却有一位也叫明芳的同学。
  宋雪华成了韩成功的新同桌,巧合的是,他仍旧坐在第一排。
  至于她考了多少分,韩成功不知道,也不想知道,只是很快就明白了,这个班里,除了县城里上学的,其余的成绩都比他好!
  历史在这里仿佛和孩子们开了一个并不算好笑的玩笑,因为是教改试验试点班,教育局也就批准了在全县毕业考试中语文数学总分180分以上的才有资格参加试验,而对于城里的孩子,除照顾了四个刚好适龄的教师子女以外,就是县里的唯一一所实验小学H县城所在地镇中心小学每班推荐上来的优等生。
  韩成功两门只考了177分,却被葛老师推荐为班上唯一的优等生。。
  而这一次,到了新学校,他却异常思念起曾经并不太在意,但是却越来越感到亲切的第一个同桌来。
  金妮,你还好吗?
热门推荐
夜的命名术 吹神 夜的命名术 吹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