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小说巴士 / 营销大揭秘 / 3 沉重的思考

3 沉重的思考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望着钱进文和宋世昌远去的背影,周劲松怒火中烧,还没来得及发作,电话的铃声响了。周劲松想都没想,连看都没看一眼直接挂了电话,用的力度之大差点把按键给按坏了。此时就是天王老子的电话他也不想接听,也不想和任何人说话。
  欺人太甚!生活里原来充满了玩笑,他原本想着自己能够在飞驰扬名立万,创造出一个属于自己的事业和神话,没想到飞驰却给他迎面泼来了一盆凉水。他意识到事情已经无法改变,下意识地掏出手机,迅速地在通讯录里寻找高兵的名字,然后拨了出去。看到通讯录里高兵名字的时候他感到一丝欣慰,还好路没有断,自己还有选择的余地。自己对飞驰未来的向往和刚才这股难以名状的情绪似乎也随着电话一起拨了出去。情绪在那瞬间似乎得到了释放。电话刚拨出去,他就立马取消了。理智告诉他不要在有情绪的时候做决定,他还需要时间仔细地斟酌一下,自己和飞驰之间是不是已经完全没有了余地,是不是就在此刻彻底的决裂。
  这样就放弃他实在是不甘心。他需要时间思考一下。就算是和高兵谈判,自己也得理好了思路再谈而不是这么匆匆忙忙地胡乱开口。想到这他合起了手机,走出宋世昌的办公室,理了理自己的发型然后朝着自己的办公室走去。此时销售部里的情绪已经酝酿成一团热火了。似乎一点就可以爆炸。坐在窗户边上的韩风看见周劲松从宋世昌的办公室走出来,立马跑了过去,李立和祝剑文几个立马也跟了过去。几个人一边追着周劲松,一边七嘴八舌地说了起来
  “老大怎么办,这也太欺负人了”
  “头,我们撤吧”
  “宋总怎么说?”
  “你们都回办公室去,所有事情晚上再说”。周劲松没有理会他们的目光和话语,冷冷地回了一句。他意识到在公司里肯定不能安宁了,周围的一切似乎都成了不安定的因素。一下子这个自己熟悉的地方似乎多了一些陌生。于是加快脚步向停车场走去,他现在需要找个安静的地方静一静。
  “我出去一下,一切等我回来再说”,他面无表情地对周围的人说。显然是在努力克制自己的情绪。
  “韩风,剑文你们带他们回去”,韩风和祝剑文看着他的脸色,知道老大的脾气就不再烦他,几个人目送周劲松走出办公楼。
  上了车,周劲松点燃了一支烟,看看周围除了民宅,到处都是农田,厂区边上几家小卖部横七竖八地挂着各种招牌。那时候查桥的新世纪工业园才刚刚筹建一切都还处于开发状态。车一启动,他就往北面的吼山开去。
  虽然才是六月,但是无锡的天气已经炎热无比,空气中夹杂着令人不安的热量,只有山道两边浓密的香樟树才让人心神安定,车轮沿着山道在香樟树下缓缓前行,两边的茶树郁郁葱葱,刚才的怒气已经消去大半,他梳理了一下自己职业生涯,他来飞驰已经三年多了,公司的销量节节攀高,销售队伍也逐渐扩大,在各行业大喊市场饱和产能过剩的时代,虽然还有很多不确定因素,但是电动自行车绝对算的上是一个朝阳产业。
  从重庆摩企到查桥的助力车厂,他非常后悔自己一个冲动的选择就让他进入了摩托车这个夕阳产业。日落西山的摩托车行业让他备尝艰辛,就在他感叹自己入错行的时候,已近不惑之年的他,由于一次偶然的机会。豁然开朗地发现自己处在一个新的领地。
  随着飞驰的飞速发展,他也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一个销售老兵转身为一个行业领军人物。去年23万的销量虽然不是行业的第一,但是销售额让整个行业侧目。高价又好卖的飞驰,在一年生产5万辆车就觉得自己是大厂的2004年,飞驰的一个省就相当于普通企业的一家工厂的销量。飞驰的业绩在查桥、安镇一带成了津津乐道的一个话题,这个业绩慢慢地在业界传开,甚至在常州、台州和天津也声名鹊起。年初几家工厂的暗送秋波已经令他心神荡漾。而公司的发展也让他踌躇满志,这是他一展身手的大好时机。如果不是因为这个,他也抵不住年初豫章高总拿出的30万现金挖人的诱惑。
  然而公司也不是一马平川。老板宋世昌虽然比他小一岁,只是初中毕业而且不善言辞。但是天资过人,少年老成,是个十足的人精。身上具备十分明显的所谓的浙商的气质,精明且能吃苦。26岁就在广东掘到了自己人生的第一桶金,少年得志,锐气十足。
  年纪轻轻就已经三次创业。几番起落让他身上有着一种极为罕见的魄力。但是因为年少得志,虽然栽过跟头但是仍掩盖不住身上的锐气。自己虽然是公司的销售总监,却只是名义上的。自己这个正牌的武汉大学工程系毕业的高材生,对他可谓唯命是从。宋世昌经常拿这个恭维他,但是在只有初中学历的宋世昌面前,他的学历似乎成了一个拥有一个具有讽刺意义的紧箍咒。这里面的苦楚与无奈,恐怕只有周劲松自己才能体会。
  生活就是一场永不休止的战斗,在学校比的是成绩,读大学比的是学校,工作了比的是业绩,谁也逃不这个比武场。周劲松在公司的地位问题,是一个历史性的问题。公司刚成立的时候,也是行业刚具雏形的时候,各个部门的存在感都很弱。或者根本就没有部门这么一说,销售部不是像后来的这样明确清晰,销售负责人对企业的销量负责,市场明确渠道清晰,年初签个业绩指标,年终根据销量算业绩。大家责权分明。
  行业刚发展的时候,整个行业一年能卖多少车还是个未知数。加上标准未定,隔三差五就有标准的信息传出,弄得人心惶惶。市场有多大?渠道在哪儿?这些都是未知。一开始大都是从和电动自行车相关的渠道切入,卖自行车的或者卖摩托车的,而且一般都是带着卖。很少有专卖。2003年的时候,电动车还是个新鲜玩意。电动自行车的渠道都没有形成,随着市场的发展和销售的火爆。市场发展中期不但吸引资金投入上游生产,也吸引了资本进入经销的环节。出现了专卖店,甚至连锁店,但是刚刚起步的电动车行业初期,连自己的客户在哪都不能确定,这时期的销售部一般都是由市场的自然力驱动着,而不是公司的一种有明确意识和目的行为。所以整个部门也是一种模糊不清的存在。
  面对强势的宋世昌,周劲松更多的是采取绥靖政策。虽然他一味忍让,但是他和宋世昌的关系始终隔着一层,三年多来两个人的关系更多的是公司事务上的,情感上的似乎只有一些必要的客套。去年的提成他享受的利益也只是江苏区的利益,而不是整个销售部的,这个既成事实在他自己看来是当初自己进公司时谈判上的失误,还有争取的空间。哪一种方案更好,现在还不好说。
  在销售部人事上他的话语权也受掣肘,但是这似乎只是他和总经理钱进文之间的博弈,与宋世昌没有直接的联系。公司目前的几个部门的核心都是追随宋世昌创业的老伙计,副总钱进文更是他一手从事业单位里挖来。两人情同手足,就差磕头拜把子了。传闻公司有钱进文的股份,虽然不知真伪,但绝不是空穴来风。钱进文长袖善舞的交际手段和出类拔萃的政治智慧弥补了宋世昌身上的人际交往的不足,这对组合是很好的互补。从这一点上可以看出,宋世昌对自己还是有着很清醒的认识。自己和宋世昌之间的关系,几次试图往前更进一步,都感觉到两人之间似乎有着一层若隐若现的隔膜。至于原因他自己目前还没搞清。
  随着企业的发展,公司的各个部分也飞速扩张,当初的混沌一体也慢慢地变为拥有各个职能的部门。去年销售部的提成发放,就已经让不少人眼红了,生产车间、财务部、技术部、采购部、其他几个职能部门的人,基本上都既羡慕又心怀不甘。没少在宋世昌面前说销售部的坏话。什么自由散漫,上班不按时间,凡此种种。当时他就觉得隐隐约约的不安,但是还没有上升为一种明确的意识。但是这些都没有成为宋世昌作为决策的理由。周劲松可以确定宋世昌的决策肯定和这些有关。不过他还没有站到更高的高度去考量这个问题。
  这次调提成系数明显是他和钱进文商量好的,3、4、5这三个月的销量均超过去年同期的2倍多。按照这个趋势今年的销量绝对是去年两倍。如果到年底公司发展到40万辆的话,他的入帐也不会低于50万。这个待遇在行业内应该是非常高的了。但是比起销售总监这个名头,明显还是不尽人意的。
  然而这个美梦还没来得及去做,宋世昌却把提成系数给改了。活生生地降了一半。这就意味着,今年即使公司的销量翻番,但是自己的收入却没有任何改变。如果市场有什么意外的话,今年甚至还不如去年。公司的销量节节攀高,自己不但没有功劳,反而受制。但是自己能和宋世昌谈判的筹码,除了一帮自己带过来的兄弟其他的却寥寥无几。是啊,还有兄弟们。想到这一层他不免有点神伤,一种过河拆桥的抛弃感油然而生。自己的团队风里来雨里去的在外奔波玩命,辛苦播种,最终到享受劳动成果时却被禁止在利益之外。
  如果公司目前真的有困难,他也可以做出妥协,表达一种同舟共济的意愿,这样不论从感情上还是利益上都可以更进一层。他还没达到那种唯利是图置公司的利益于不顾的境地。但是下午宋世昌和钱进文的话,明显是站不住脚的,钱进文的话蛮横无理让他气愤至极,公司的毛利起码在500以上,去年23万的销量让公司的财库日进斗金,按照公司规划的建设规模。公司完全有足够的资金投入,而且现在每天还有更多的资金入帐。有500的毛利还剥夺我们这10块的利益,为公司创造上亿的利润,自己连1%的利益都享受不到,这简直剥削。更让他感到生气的是,这么大的决策他竟然事先一点风都没听到,这不仅是一种藐视也刺痛了他的自尊心。
  很明显即使身为销售总监的他,在宋世昌眼里也是个局外人。如果这次就这么妥协了,那么以后在公司里就会任其摆布,而且自己也不会被再被自己的团队所认可。宋世昌的这次任性妄为,无疑将他置于一个非常难堪的位置。宋世昌似乎要向他的团队表明,作为团队领导的周劲松没有能力保护自己团队的利益,同时公司也没有正视他这个销售总监的存在。想到这,周劲松似乎明白自己该干什么了。心底想起了一句“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
热门推荐
夜的命名术 吹神 夜的命名术 吹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