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小说巴士 / 泣血征程之五胡乱华 / 4.变态君王

4.变态君王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苻生即位之后的第一件事是改年号,按照职业行规,新皇帝登基的第一年一般不改年号,为缅怀刚刚死去的先帝,示天下以仁孝之心,要等到第二年才改,不仅有先例,而且从来如此,更有皇帝用先帝年号好多年的。对于苻生的不孝举动,大臣们自然反对:“先帝晏驾甫尔,不宜改号。”在一片反对声中,苻生想起父亲临终前的嘱托,怒而不从,穷推议主。
  穷推议主的意思就是说,苻生说什么都要找到那个反对他的主谋,然后办了他。
  355年七月,苻生杀右仆射段纯(辅政大臣之一),以太子门大夫赵韶为仆射,太子舍人赵诲为中护军,著作郎佐董荣为尚书。自此之后,苻生身旁佞臣环绕,好多个贤良忠直大臣,就是由于他们的蛊惑和挑拨而被杀死。
  如果说,改年号是为了早日推陈革新,杀辅政大臣也可理解为段纯本就居心叵测,任用亲信完全是被蒙蔽视听。那么,苻生接下来要做的事情,几乎可以确信他是个十足的暴君和混蛋了。
  苻生当年和桓温北伐大军浴血奋战时,其麾下有一位名叫强怀的将领战死沙场,不巧的是,其子强延尚未得到授封,苻健就已经去世。于是,在新皇帝苻生的某一次出游途中,强怀的妻子樊氏身穿白衣孝服,拦住苻生车驾,为儿子请封(论怀忠烈,请封其子)。
  这是烈士遗孤,战友家属,为国尽忠之后,孤儿寡母在请求她们早该得到的抚恤……。
  欣欣然的喜悦被打断,苻生顿觉很是晦气,怒声骂道:我想赏就赏,哪是你能求的?樊氏趴跪在地上,一介弱女子,唯一能做的就是不停地哭泣,乞求怜悯。苻生张弓搭箭,射而杀之!
  家里的男人为国战死,赏她口饭吃,又能怎么样呢?
  我相信,那时那地,苻生身后的三军将士们,都在睁着眼睛看。
  355年九月,中书监胡文、中书令王鱼上奏苻生:“根据天象,有客星犯帝,应在大秦,不出三年,国有大丧,大臣戮死,愿陛下勤政修德,惠和群臣,以成康哉之美,感动上天,躲过劫难。”
  天人感应,本就虚有,这是臣下借天象劝谏皇帝修德向善之举,然而苻生曲解了其中深意,既然“国有大丧。大臣戮死”,那么,让国家现在出现这种情况不就应验了!“皇后与朕对临天下,亦足塞大丧之变。毛太傅、梁车骑、梁仆射受遗辅政,可谓大臣也。”于是杀其妻梁氏及太傅毛贵,车骑、尚书令梁楞,左仆射梁安(皇后祖父)。不久之后,又诛侍中、丞相雷弱儿及其九子、二十七孙。
  苻生登基仅三月,辅政大臣八戮其五。
  然而,这仅仅只是开始。
  356年正月,天象再次有异变:日蚀之灾。右仆射董荣趁机进言:“日蚀之灾,宜以贵臣应之。”且“其在王司空”。至于董荣要置王司空(辅政大臣王堕)于死地的原因,竟是因为王堕不愿和他说话,并且骂了他(董龙是何鸡狗,而令国士与之言乎!),总之,生从之。
  杀完王堕之后,苻生于太极前殿大宴群臣,饮酒、乐奏,苻生亲自献歌一首以助酒兴。但是,担任酒监的吏部尚书辛牢(辅政大臣)担心大臣们喝多了会酒醉失仪,劝酒不是很积极。正打算与群臣同乐的苻生勃然大怒,张弓搭箭,射而杀之。
  堂堂吏部天官、辅政大臣,竟然因为劝酒不力被杀。
  大臣们无不满饮,昏醉污服,失冠蓬头,僵卧朝堂,再也没有人在乎君前失仪。生以之为乐。
  这是怎样的君臣关系?固然是为君者的不仁,却也是为臣者的悲哀。
  每天上朝,苻生都在手边摆着弓、箭、锤、钳、锯、凿等各种刑具。看到哪个不顺眼,就砍腿、砍手、锯脖子、拉断双肋。即位仅仅几个月,杀大臣五百多人,八个顾命大臣,到此处时,只存太师鱼遵一人。
  每逢苻生喝醉了不上朝,大臣们就互相庆贺,恭喜多活了一天。
  他的亲舅舅光禄大夫强平实在看不下去,入殿进行规劝,话还没有说完,苻生即命侍卫凿穿他的头颅,强平顿时脑浆迸裂,当场死亡。强太后(苻生生母)得知有逆子如此,忧郁成疾,绝食而死。
  苻生丝毫不为母亲的死而悲伤,反而亲手写下诏书,为自己辩解:
  “朕受皇天之命,君临万邦,嗣统以来,有何不善?而谤讟(dú)之声,扇满天下,杀不过千,而谓之残虐,行者毗肩,未足为希,方当强刑极罚,复如朕何?”
  杀的人还没超过一千,居然说我残暴,往后更要强刑极罚,你们又能奈我何?
  不评论了,我们继续看下一则故事。
  话说苻生尤爱吃枣,吃完后不怎么刷牙,于是牙疼。太医令程延检查过后,奏报:“陛下别无他疾,食枣太多,因致损齿。”苻生听后一声狂吼:“咦!汝非圣人,怎知我多食枣?”
  程延刚想下跪谢罪,脑袋已经被砍掉。
  苻生闲暇时问身边侍者:“自临天下以来,外人以我为何如主?”
  有侍者答曰:“天下太平,百姓都歌颂陛下圣明。”苻生怒骂:“你这是在阿谀奉承。”立即将其杀死。
  数日之后,苻生又问了同样的问题:“外人以我为何如主?”
  左右不敢再奉承,于是对曰:稍觉滥刑。
  苻生怒骂:“你这是在诽谤君王。”立即将这人杀死。
  那么,不说话还不行吗?当然是不行的,拒不回答皇帝的问题同样也是死罪,毋庸置疑。
  大臣们度日如年,有弃官不做逃离朝堂者,皆曰:“从虎口出。”宗室、勋旧、亲戚被屠戮殆尽,侥幸存活者身心俱残,道路以目。
  一日,苻生出游阿房,路遇男女二人,相貌清秀俊美,异常般配,遂命左右召唤二人,亲自问话:“汝二人却是佳偶,已结婚否?”二人答道:“小民乃是兄妹,不是夫妻。”生笑曰:“朕赐汝为夫妇,汝即可就此处羞羞,毋庸推辞。”兄妹俩坚决不从,苻生拔剑出鞘,斩之。
  大臣们不服从命令苻生都能马上杀掉,更何况俩小老百姓。不过即使真是夫妻,众人面前的羞羞也是万万做不得的,不如被斩之。
  随后,苻生和夫人(继妻)登楼眺望,见帅哥一枚从楼下过,夫人问道:“姓谁名谁,现居何官?”苻生视之,乃尚书仆射贾玄石,其人仪容秀伟,素有美名,形如宋玉,貌若潘安,比一只眼的苻生不知要好看多少倍。
  苻生顿时醋意大发,酸溜溜的味道溢于言表:“莫非汝艳羡此人乎?”苻生随即解下佩剑,命卫士执剑斩玄石头来,卫士携剑下楼,顷刻之间,取玄石首级复命。
  苻生将贾玄石的头颅扔到夫人身旁:“喜欢,就送你好了!”
  夫人羞愧难当,局促不安,匍匐待罪,幸好其人生得颇有姿色,苻生没舍得杀,终携手与归。
  至于贾玄石的死,……幸甚幸甚,没有牵连到家人。
  当时,潼关以西,长安以东地区,野兽出没,虎狼为害,白日敢拦路行凶,夜晚敢入室寻猎,不食六畜,专务吃人。百姓徙居城邑,不敢下田耕作。于是,百官奏请禳灾,苻生狞笑道:“野兽腹饥,自然食人,饱即不食,何必过虑。天道本有好生之德,只因民多犯罪,特降虎狼替朕助威,惩罚罪人,为什么要去祈禳呢?”
  其实,苻生的话很有道理,野兽吃饱了,自然不会再去伤人,反正我是信了。在苻生之后千年,依然有人说出同样有道理的话来。时大明嘉靖年间,蒙古大军入侵,兵临北京城下,内阁首辅严嵩有言:“抢够了,自然就退了!”一语中的,果然如此。
  357年二月,有天象“太白犯东井”,秦太史令康权上言:“……恐主暴兵犯京师。”苻生一阵狂笑:“太白入井,想是口渴了要喝水,与人事有何关系呢?”
  说的很对,也很幽默风趣,但在那个“畏天意,敬神明”的时代,苻生的幽默却是在表现自己的无知。
  天象和人事本是没有什么关系的。其中联系在于,有心人想要二者之间发生关系。我们要畏惧的不是天象,而是人心。
  康权终究没有善终,为他的忠诚和执着付出了生命的代价。357年六月,康权再次上奏:“根据天象显示,恐有以下谋上的祸患产生。”意思就是说可能会有人要造反,苻生怒而拍案:“又敢来造妖言么?”立即下令将其扑死。
  古有名言:君明则臣直。明知道苻生残暴昏聩,康权仍然多次劝谏,直至身死,其行可勉,其忠心可嘉。
  识时务的人太多了,于是,在世人皆醉时仍然清醒并坚守者,难能可贵!
  357年夏,苻生梦大鱼食蒲,以为不祥之兆,又有长安民谣曰:“东海大鱼化为龙,男皆为王女为公,问在何所洛门东。”民谣本意指东海王苻坚,因有“大鱼”的原因,苻生不及分辨,诛杀太师鱼遵及其七子、十孙。
  至此,苻健指定的八位辅政大臣,全部被苻生杀掉。
  然而,屠刀能够杀戮的是人们的头颅,却永远诛灭不了人们内心的反抗。
  长安复起民谣:“百里望空城,郁郁何青青?瞎儿不知法,仰不见天星。”预指清河王苻法。苻生不解深意,听闻之后,尽毁境内空城。
  疏忽大意的地方,往往就是要命的所在。然而,苻生的朝堂之上,再也不会有“康权”告诉他了!
  因为是半瞎,苻生听不得“不足”、“少”、“无”、“缺”、“伤”、“残”、“毁”、“偏”等字眼,通通不能讲,谁若是不小心说出来,就会被杀掉。
  高贵的身份和残缺的身体的差异导致苻生心理上的畸形病变,容不得别人有丝毫的不敬或讥讽。
  有一次,太医(非太医令程延)调配安胎药,苻生嫌所用人参太过细小。太医回答:“参质虽细,未具人形,但已可合用。”
  苻生大怒:“汝敢讥笑我吗?”使左右剜出医目,然后枭首,太医至死不知所犯何罪。后有他人察及剜目情由,才知苻生误以为太医借未具人形之人参喻己。
  然而,枉杀了,并不道歉,连尸首都已被苻生喂了狗。
  苻生还有一种奇特嗜好,专喜看男女羞羞事。大殿之上,苻生高坐饮酒,呼令嫔妃、宫女与大臣们全部脱光衣服,在大殿之上做那些男女之间羞羞的事情(裸体羞羞)。
  苻生还喜欢看活剥牛、羊、马等动物的皮,剥皮以后看它们在殿上奔跑。或者将鸡鹅鸭点着,看它们活活烧死。还喜欢剥下死囚的脸皮,命令他们挂着脸皮跳舞。一同观看的嫔妃、宫女如果面露怯色,则立即杀死,尸体扔到渭水喂鱼。
  种种怪剧,不胜枚举。
  残缺的身体并不可怕,变态的灵魂尤为可怖!苻生惨无人道的变态行径,早已天怒人怨。
  357年七月,东海王苻坚篡位,杀苻生。
  死前,苻生饮酒数斗,昏醉受刑。年二十三,谥厉王。
  十年后,苻生的五位弟弟先后举兵叛乱,时称“五公之乱”。
  篡权夺位的仇恨,是没有办法用“仁义”化解消融的,苻坚虽然迅速平定了五公之乱,但并没有从中吸取教训,隐忧仍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