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小说巴士 / 盛唐贤士 / 第九章 教育要从孩子抓起

第九章 教育要从孩子抓起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赵子卿送给薛仁贵的那些书,哪里是什么他收藏的,不过是他买宅在的时候,房主送给他的。
  他以前的书籍顶多就是他科举考试用过的那些。
  而那些书籍对于薛仁贵这样的人来说,其实作用不太大。
  而送给薛仁贵的这些书可就不同于他以前的那些了。
  这可都是实实在在的好书,其中还有好几本是兵法书籍,对于薛仁贵这样的帅才而言是非常有作用的。
  据说他买的那座宅院,以前有位将军在里面住过,那位将军也不算很出名,但偏偏就是有藏书的习惯。
  后来打仗的时候,不小心在战场上送了命,人也没回来,留下的这些书籍,也没人看。
  房主见赵子卿是龙门县县令,而且有学问,二话不说,直接把它当成赠礼送给赵子卿了。
  “来人。”
  “大人,何事?”张顺从府外跑了进来。
  如今,王龙、张顺二人已经成为赵子卿的家丁了,平时三大男人都住在一块。
  “你还记得柳冰儿家吧?”赵子卿问。
  张顺点了点头,很正经地问:“记得,大人,你……还想去抢那女子?”
  “我抢你妹。”赵子卿给了他一个大大的白眼。
  “大人,属下没有妹妹!”张顺可怜兮兮地说。
  “你……”赵子卿顿时无语了。
  “你……把这些东西都给我送到柳家去,到的时候你就按实话说,这是我送的,特地为上次的事赔礼,懂否?”
  张顺点点头,“大人,我懂了。”
  “懂了就赶紧去。”
  “大人,能不能让王龙陪我一块去?这么多东西,我一个人可搬不过去,而且柳家离这儿也不近。”
  “这么点东西都要两个人?”赵子卿哼道:“这就是你们与薛仁贵之间的差距,人家一个人从修村那个地方把东西拿到这里都没说累。”
  “大人,这东西是薛仁贵送来的?他人呢?”
  “刚刚走了,怎么?你想见他?”
  “当然了,大人,那可是神箭手中的神箭手啊!他要是去从军,凭他那出神入化的箭法就足以在军中立足了。”
  “你这是想去抱人家大腿了?”
  “抱大腿?”张顺摇摇头道:“大人,属下没有抱男人大腿的爱好。”
  “哎!”赵子卿突然觉得跟古人好难交流啊!
  “好了,别废话了,赶紧把这些东西送过去。”
  ……………………
  这一日,赵子卿闲游到县学所在地。
  县学,是唐朝在地方上的学校教育制度,其下还有市学和镇学,县学之上,还有府学、州学,这些都统一归长史掌管。
  唐朝中央还设有“六学”、“二馆”。中央六学属于直系,包括国子学、太学、四门学、书学、算学、律学。
  六学直隶于国子监,长官为国子监祭酒,前三学属于大学性质,后三学属于专科性质。
  二馆是弘文馆和崇文馆,属于旁系,弘文馆属于门下省直辖,崇文馆归东宫直辖,皇族子孙另立皇族小学。
  可以说,唐代继承了隋朝的学校教育制度,在政治统一,经济繁荣、文化水平发达的基础上,经过百余年的发展,学校教育制度已经相当完备了。
  赵子卿也不知道为何就突然来到了县学。
  不过,他也觉得很有必要看看唐朝时候的教育情况。
  县学的建筑一般,甚至还可以说是有些破旧。
  墙壁上坑坑洼洼,学校大门也歪歪扭扭。
  这倒是让赵子卿想起了以前上小学时的场景。
  几个同学经常扒在学校的大铁门上,摇来摇去,从来没想过会把门给摇坏。
  当然了,这县学的大门是没有孩子在玩耍的,古代的孩子可不像现代的这样调皮捣蛋,弄坏了父母也有钱赔。
  赵子卿走进去,只听学堂内传来一阵阵稚嫩的读书声,心里唏嘘不已。
  心说他们也是国家的花朵,唐朝的将来也有他们的一份责任。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不知怎的,赵子卿突然就想起了这句由明代顾宪成所撰的对联。
  也许是因为其读起来朗朗上口,所以不自觉地就念了出来;也有可能是这里的情景太符合,才有了如此的感慨。
  “风声雨声。。。。。。。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啧啧,上联将读书声和风雨声融为一体,既有诗意,又有深意。下联有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雄心壮志。风对雨,家对国,耳对心,极其工整,特别是连用叠字,如闻书声琅琅。好一副对联,足以流传千古。敢问阁下是?”赵子卿突然听到左面传来一道声音,转头来看,竟不知其人,想来可能是县学里的老师。
  “县。。。县令大人?”赵子卿转过头的时候,来人正好看到他的面目,顿时把他给认了出来。
  “属下张陵见过县令大人。”
  “你认识我?”赵子卿很惊讶。
  “大人每天忙于农事,多次下到田间帮助百姓,又造曲辕犁,挖锄,铁锹,钉耙等先进农具,利国利民,属下怎么会不知呢?”张陵是这县学里的老师,他曾经几次见过赵子卿。
  况且,他身为县学的老师,要是连县令长什么样都不知道,那他这老师也是白当了。
  “哦,是吗?“赵子卿表面上一副不为所动的样子,其实内心里还是很得意的。
  “大人,刚刚那对对联当真是大人所作?”张陵比较关心这个。
  赵子卿有些尴尬,要说是自己作的,可能会被很多人骂无耻,毕竟他这属于盗版。可要不说是他作的,那该说谁呢?顾宪成?可人家还要几百年才能出身,这能行吗?
  “随口说的,不足为奇。”赵子卿摆手道:“本官且来问你,县学里平时都给孩子教些什么内容?”
  张陵的注意力被赵子卿给转移了。
  一听县令大人问起教育的情况,急忙回答说道:“回大人,县学里主要教的是儒道两家的学问,包括《论语》、《孟子》、《老子》等书。”
  赵子卿一听,皱眉问:“孩子们学习积极性怎么样?”
  “很好。”张陵干脆地回答说。
  赵子卿点点头,然后缓步走到一间学堂前,透过窗户朝里面看。
  “这。。。。这也叫很好?”赵子卿问张陵。
  “怎么了?大人。”张陵疑惑不解,说道:“这些孩子们都念的很认真啊!”
  “整个学堂也就二三十人,睡觉打盹的起码有二十个以上,这也叫很好?”赵子卿压低声音问道。
  张陵一听,瞬间明悟了。
  “大人,孩子们一直以来都是这样的,这能有十来个认真听的已经很不错了。”
  “呃,关键是你们讲的这些内容孩子们能听懂吗?”赵子卿有些不满。
  《论语》如果老师讲的好的话,聪明一点的孩子应该能理解,可《老子》这样的书可就不一样了。
  他可是很清楚,这《老子》,现代的高中生理解的没几个,背完整的也没几个,极为晦涩难懂。
  他以前的高中语文老师就给他们讲过《老子》中的一段:“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
  这段,应该说好多人都念的很溜,可老师讲解起来的时候,连连解释了三遍,都没人听懂的说的是什么道理。最后由于难懂,老师也放弃给学生讲《老子》了。
  现代老师的思维可比古代的要开放许多了,讲的如此灵活花哨,也少有人能懂,更别说古代了。
  可他也知道,李唐是信奉道教的,更是将老子李耳奉为道教始祖,自家的祖先。
  县学里有这一教学内容也是难免的。
  “大人,读书这事,都是靠悟性,如果资质天赋不够,再怎么教,也是没有用的。”话里的意思很明显,就是能读懂就读懂,不能读懂也就算了。
  “既然这样,那教育目的何在?”赵子卿不悦,道:“须知教育得目的在于提高民众的文化素养,一个孩子听不懂,那是悟性问题,三个孩子听不懂,这可就是老师的问题了。作为老师,就应该努力让孩子听懂。”
  “大人,孩子们不想听,你说我们能有什么办法?”
  “任何问题都是可以解决的,孩子们不想听,那就想办法让他们想听。”赵子卿着力强调道:“总之,教育得从孩子抓起,不可松懈。”
  张陵听了,觉得他说的有些道理,可还是不知道要怎么做。
  “大人,具体要怎么做呢?”
  赵子卿心里暗暗鄙视了一下张陵,这种问题都要问,这要是放到后世,一准就是被撤职的下场。
  什么都要上司来出主意,那要你做什么?
  ”很简单,孩子们都喜欢听人讲故事,那么你们作为老师的就可以尝试将所要讲的做人道理用一个小故事讲出来,这样孩子们不就能听进去了吗?“
  ”讲故事?大人,属下这哪会啊?“张陵顿时苦着脸说道。
  赵子卿顿时脸黑,这也不会,那也不会?你还会干点啥?
  ”看来,还需本官好好引导他们。“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