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小说巴士 / 汴京文坛风云 / 第十回 王彭苏轼相从凤翔

第十回 王彭苏轼相从凤翔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风翔古称雍州,后置凤翔府。属下岐山邻西,它南按秦岭,北枕千山,西踞灵山、维山,中为广阔平原,渭河、雍水河、横水河、韦水河穿境而过。
  时维三九寒冬,北风呼啸,卷起阵阵沙尘。宋兵的六个方队,在大校场列阵操练,杀声四起!
  身材高大魁梧的凤翔府监军王彭,头戴红缨盔,身着锁子金甲腰挂宝剑,骑上了称作“黑龙驹”的大宛汗血宝马,在两骑军校护卫下,一跑飞奔,来到了练兵场。
  值星军校,疾步来到马前禀报,接着受命划一演练。此时,疾马来报:苏轼从岐山来府上求见。
  嘉祐初年,苏轼兄弟随父赴京赶考,轼高中进士,授大理寺评事,在岐山候职。不巧,凤翔府太守换任,前任已走,新任未到。好在已命王彭暂时代理府衙事务。王彭赶回监军府,在飞檐翘角的大屋花厅迎客。
  苏轼头戴方桶帽、身穿桃红雅士便服,在衙役引领下,跨步进入花厅,双手抱拳、深深一躬道:“久仰都监威名,在下特来请命”。
  刚要下跪时,王彭赶忙从太师椅上起身,双手扶起苏轼说:“往后你我同僚,不必行此大礼,快快请起!”接着招呼苏轼就座,吩咐上茶。
  王彭凝视着苏轼,诙谐地开言:“凤翔府上下都说我是祖宗基因、造就的第一大高个,莫想到呵!你竟比我这个七、八尺的军汉还高出半个头。”
  一席话,两人的距离拉近了,通过深入交谈,苏轼倾慕这位全材的上司。王彭也赏识苏轼才华少年。两人大有相见恨晚之感慨。
  王彭家,住在离监军府四、五里地的、一处官舍大院内。他住的这栋官舍,也不过是座硬山顶、陈旧不堪的板壁瓦屋,四室两厅连个小院子都没有。正好相邻一栋同样大小屋的屋主、调走刚搬出.王彭就把这套房子给了苏轼家。
  于选好吉日的一大早,大雪刚停。王彭与苏轼双马并行、嘀嘀答答在前,王弗抱着幼小的苏迈和小自己五岁的王缄,坐在马车里。车轮轧在冰雪地上吱吱作响!呈现深深的车辙.
  穿过一片茅屋、卷棚民居前,绕到一座瓦不遮雨、壁不避风,菩萨都受煎熬的破庙背后,在官舍大院一栋瓦屋前停了下来。
  戚夫人领着十来岁的王谠,赶到马车前迎接。吩咐衙役和下人,从车上把书箱、细软、包裹搬进了打扫得干干净净的屋子。
  王彭的堂屋中间摆了张八仙桌,办事麻利的戚夫人亲自下厨,准备了满满一桌饭菜,可谓美味家肴,热气腾腾为苏轼一家四口接风洗尘。两家人正好一桌。
  王彭招呼苏轼和自己一起坐在上首。厨娘提来一大壶冒着热气的年酒,先给二位先生满上,接着又给戚夫人和王弗夫人及其小弟王缄倒满。
  王彭站起身、端起酒碗,面对苏轼说:“苏大人合家光临寒舍,蓬荜生辉!请大家同饮”。
  应声站起的苏轼道:“小侄受之有愧,在下就恭敬不如从命了。”
  酒过三巡、茶过五道之后,略有醉意的王彭对苏轼说:“家父(王凯)、所管武胜军治所的熙州,为秦凤路重镇。这里是对西夏作战和茶马交易的
  冲要,也是民族聚合纷争之地。故唐代就有“北斗七星高,哥舒夜带刀。至今窥牧马,不敢过临洮”的歌谣。凤翔同是拉锯争斗之地!吾少时就从父讨贼,已经习惯了边关风尘。可你一介书生,怎承受如此恶劣环境。
  苏轼应答:“面对西夏、北辽的侵扰,下官早有从戎报国之志,不信!有本人‘少年带刀剑,但识剑出游’的拙诗为证。”
  王彭听后高兴地说:“明日我去岐山巡视军情,你就与我一路同行如何?”
  苏轼应答道:“下官乐于从命。”
  王彭为了磨练苏轼,故意定在鸡鸣丑时用膳亦饮马,天还未亮的平旦寅时出发,一声声鞭响,双马飞奔,从凤翔到岐山,高速疾驶不间歇。
  食时间就赶到了营房,神不知鬼不觉地地私察完毕。这一招真厉害,把苏轼累得喘气、浑身冒汗,还不敢喊苦,心甘情愿接受砥砺。不是说要佩剑出游吗?
  李进团练使,率几位军校、兵士送王彭都监一行出营盘后,二人双马并排缓行。
  苏轼建言:“既来岐山,何不就便去周公庙走一遭。”
  王彭道:“真合我意,你在前面引路。”
  苏轼应了一声:“遵命!”双腿一夹马腹,紧接着朝马屁古抽了一鞭,白马飞奔起来,乌龙驹也追了上去。
  两马一前一后一路急跑,蹄下扬起杂杂尘云。约个把时辰,来到了姬旦庙的山门。
  二人勒住缰绳,翻身下马,将马拴在拴马柱上。拍了拍身上灰尘,接着并行向里走。抬头望见庙前古柏参天,举步院内、
  绿荫蔽日花草遍地,清泉口口小桥流水。亭榭楼阁点缀其间。汉槐蔽日、唐柏遮天,令人心旷神怡。
  这里殿宇众多,主殿为(周公、召公、姜太公)三公殿。其中周公,就是文王第四子、武王弟周公旦或称姬旦,他可是王家的老老祖宗。
  王彭三步拼两步,撩起战袍、跨过门槛,顶礼膜拜。三拜九叩之后,还往功德箱里广种了福田。此处香火燎绕,爆竹阵阵。王彭与苏轼一前一后、穿行于如云的香客之中。转眼快近哺时,苏轼摧捉早点去驿站用餐歇息。
  两人一上马,王彭一声:“回凤翔!”鞭子一挥,跑出十多丈远。
  苏轼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随即吆马追了上去。两人披星载月一路狂奔,夜半三更才回到官舍大院。
  次日,王彭毫无倦意,午后就赶到凤翔府衙操持公事去了。几天后才消除疲劳的苏轼,请王彭过门小酌闲聊,二人边吃边谈。
  王彭言道:“我家谠儿,在私塾几年还算用功。只是动辄伸手要钱,常去街头巷尾迷听三国古话。据说,聚坐的听书人,听刘备战败,就
  皱眉苦脸,甚至有的还痛哭流涕。闻曹操大败,则喜笑颜开。说烦也不烦,此地乃抗击西夏的前线,没有京师瓦市、勾栏那等繁华!听听说书道也难怪。算作消遣吧!”
  说到这里,苏轼尤感兴趣,要求准谠弟领他去书坊尝听。
  苏轼这天换了身布衣,扮着平民样子和王谠与小舅子手牵着手、走过三道街四条巷,来到一处十字路口一角空旷地。只见挤满了听说古话的人,有的坐在长凳上,有的围站在外圈,大都在交头接耳谈笑。
  苏轼总共花了六文钱,泡了一杯茶,买了个雅座,坐在说书人的条桌侧面。两少年坐在下方的长凳上。坐下不久,只听说书先生惊堂木一拍!接着说:“诸位客官、闲话少说,书归正传。”顿时鸦雀无声。
  只见说书人手持折扇一挥!说开了:“小子这回说的是:关公走麦城。话说建安十六年的十二月,刘备带兵入巴蜀取益州;关羽留守荆州,此乃曹操、孙权、刘备三方必争之地。赤壁之战以后,孙权与曹操合谋,乘机索还荆州。关羽坚决不让!孙权大怒!即派吕蒙率领两万兵马,用武力强取。他们声东击西,乘关羽攻襄阳城之时,拿下了荆州。荆州失手,关羽退守麦城。孙权派部将,在必经的路上埋下了伏兵;在草丛中布下了绊马索,一个马失前蹄,关羽扑通一声!应声倒地。被拥上来的、一群吴军兵将摁倒在地,尔后,五花大绑押解到临沮。要问生死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惊堂木猛敲了下去!听众还不愿离去。有的说:“下暗器算什么好汉!”更多的人担忧关公的生命安危。
  散场后的回家路上,谠儿老听客,觉得很平常。
  缄弟感到很新鲜。
  苏轼体会颇深,喃喃地自语:“说书人的一把折扇充当刀剑棍棒,一张嘴巴模仿万人腔调。上窜下跳、演译各种场面绘声绘色,犹如亲眼目睹,身临其境。一个人展现所有场面,好一个创新的表演形式。”忽然又大声赞曰:“美哉!快哉!”
  相关链接(十)
  10-1凤翔城
  凤翔城,别称凤凰城。古称雍城、雍州,地处关中盆地和渭北黄土台塬西部。今宝鸡市境内,是陕西省首批历史文化名城。相传,秦穆公之女弄玉善于吹笛,引来善于吹箫的华山隐士箫史,知音相遇,终成眷属,他们双双乘凤凰飞翔而去。故曰:凤翔城。著名景点有:东湖公园、秦公陵园及秦穆公墓、先秦古雍城遗址等。凤府三绝有:东湖柳、姑娘手、西凤酒。秦文化、凤文化、酒文化、苏轼文化等,为凤翔文化之精粹。
  10-2西岐
  商周时期古地名,今陕西省岐山县。岐山县是中华民族重要的
  发祥地之一,相传是炎帝生息之地。岐山是周王朝发祥之地,从周
  太王迁岐到周平王东迁近400年间,一直是西周的中心。岐山有一个著名的典故:“凤鸣岐山”指的是周文王在岐山时,有凤凰在附近山上栖息,这山就叫“凤凰山”。《国语·周语上》上就有周朝兴起之时,有凤凰一类的鸟,在岐山上鸣啼的记载。
  下一回提示:
  您想知道,王彭怎样支持提拔苏轼?又怎样帮助化解苏与其上司陈太守之间的矛盾?使苏得以在凤翔建功立业的成长过程吗?下一章为您详尽道来。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