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第八回叔侄仨游相国寺庙会
昨天,济州知府王彭,乘改任知抚州赴京述职之机,年前赶到王帅府,探望年迈的父亲。难得机会与家人共渡新春佳节,心情特别舒畅。
今天。皇祐四年(1052)正月十五日元霄节。王彭又领着诜、谦两个侄儿,来到千帆竞发的汴河大港口。
爬上大相国寺桥,四下眺望这座天下最繁荣的、国际大都市。汴河两岸绿荫掩映,楼房店铺鳞次栉比,大道上人来车往、熙熙攘攘、热闹非凡!
两个侄儿看不够,叔叔一声招唤才跟着下桥。
只见远处气势恢宏的大相国寺,这是一座园林型的皇家寺院。
王彭先是在远处、却步讲解,“你们看!眼前的大相国寺,是我朝著名的佛教寺院。原是战国时期、魏公子信陵君的故宅,唐代改名大相国寺。”
“大雄宝殿为重檐歇山式,斗拱层层相迭黄绿琉璃瓦大屋顶。八角琉璃殿、中央亭高高耸起,格外巍巍壮观”。
三人穿过了斗拱挑梁、四坡悬山顶的山门,进了内院。只见参天古柏遮天蔽日,翠柳婆娑,绿荫掩映倍感阴凉。
王彭边走边随景解说,“左右两侧是九级石塔,中间乃三重檐香炉,四周乃游廊”。
看看说说,忽听翘角上的风铃随风作响。顺风向咋一看,殿内银杏木雕密宗、高约两丈余,全身贴金的、四面千手、千眼观音巨型塑像。
王彭急唤两侄儿,一同上前跪拜进香。
起身离开时发现,还有几位日本和高丽使节在候位顶礼膜拜!
大相国寺,地处繁华街市。大街两边店铺林立,绸缎庄、酒肆、饭铺、客栈、竹木行、金银珠宝店、钱庄、镖局、书画轩、布匹店、米铺、南杂铺、果子行、鱼行、药铺琳珑满目应有尽有。
这里每年还要举办五次百姓交易庙会,车水马龙人山人海。成为政治、商贸、社交、文化等重要活动场所。
今天是上元节,各式千姿百态灯笼高高挂起,火树银花不夜天。
大食、交趾、占城、真腊、苏门答腊、波斯、天竺、高丽、日本等多国的商人,来到享有“富丽甲天下”之美誉的大汴京。
带着他们的象牙、犀牛角、红驼毛、金银七宝装交椅、汗血宝马等名目繁多的抢手货,到市场交易。有的还从西域,把骆驼也牵进来兜售。
这里不乏进献贡品的外国使节,也在观光巡察。他们到时要把所见所闻,带回国去仿效发挥,富国惠民。
喧天的锣鼓、伴随着阵阵鞭爆声,由远而近!王彭急唤:“诜儿,你们快过来看啦!”
只见一队队舞龙队伍来了!金龙、花龙,条条摇头摆尾,疑是翻江倒海。
红狮子、绿狮子昂首挺胸活灵活现,它要甚嚣天下!
船夫比划着桨板,采莲船、像是荡漾在荷塘的水面上。
渔夫与蚌壳仙女翩翩起舞,她们在斗智斗勇拼搏较量。
叔侄穿插在人山人海的人流中,走走停停目不暇接,真快活!
王彭早就想去逛逛、闻名遐尔的汴京瓦市。
这一回,算是等待许久有备而来。特意穿布衣入市,他们三人游兴未尽,又兴致勃勃地一前两后转到了相国寺附近的“瓦市”,它叫法多样,“瓦肆”、“瓦舍”、“瓦子”都是一回事。
这一回,可算是亲眼目睹“庐山真面目”了。原来这里都是简易瓦房,或由竹木席等材料搭起来的大棚。最大的棚内、竟可容纳数千人。
通常棚内有勾栏,界定伎艺演出场地。经常有艺人,在勾栏内作场。
还有货铺、饮食、剃剪、纸画等服务性店铺摊点。
还有卖药、游医、卦师、令曲、变把戏。
以及各类江湖杂耍者,均活跃在其中,云其:“瓦者,易合易散之地也。”可谓餐饮服务、文艺娱乐集一体的大世界。
这里万头攒动,繁华喧嚣,多是来消费,也有来看热闹的。
王彭领着两个侄儿,从拥挤的人群中匆匆而过。
先是在变戏法的场子外停了下来,见布罩上人,布一揭人没了。百思不得其解?
尤其让谦儿摸不着头脑,追问叔父这是咋回事?!
三人再往前走,来到了杂耍场。众人看得正起劲时,两个纨绔子弟,率领一班打手,要收他地盘保护费。
杂耍师傅交不出钱,被一拳打翻在地!
当几个打手、拥上去再施拳脚时,已经火冒三丈的王诜,一个箭步冲上去,将打手头子打翻在地!全场叫好!
王彭见侄儿行侠仗义,也就让他试试拳脚。
这时,一个闹事头人,自以为武功高强,一把抓起王诜衣领,正要出拳时,被王彭截住。劝其住手,不要和小后生较劲。他不由分说见王彭就打!
王彭迫于无奈,把对方打了个扑地吹灰。
这伙人知道不是对手,边撤边嚷:“有种就别走,老爷马上回来收拾你!”顿时全场哄堂大笑!
瓦市赶来围观的人越来越多,围了一圈又一圈,虽说水泄不通,但众人还是让出了一条小径,用敬佩的眼神,目送这一大两小的“侠客”。
相关链接(八)
8-1大相国寺
大相国寺,位于七朝古都开封的市中心,它既是一座中国佛教
史上、具有卓越地位的著名寺院,也是一座璀璨文化的艺术宝库。大
相国寺,建于北齐天保六年(555),后毁于战火。唐景云二年(711)重建,第二年,唐睿宗为纪念其以相王身份继承皇位,赐予“大相国寺”之名,并赐御书匾额。宋代,相国寺成为皇帝平日观赏、祈祷、寿庆和进行外事活动的重要场所,被誉为“皇家寺院”。由于寺前处在重要码头,因而成为了一个繁华的民间交易和游乐场所。
8-2汴京瓦市
瓦市勾栏,宋元时期,人们把商业性游艺、文艺、杂技等场所称为瓦市(或称“瓦子”、“瓦舍”、“瓦肆”,)。而在瓦舍里设置的剧场称作“勾栏”(或称“勾阑”、“钩栏”)。为什么叫瓦舍呢?吴自牧曰:“瓦舍者,谓其来时瓦合、出时瓦解之义,易聚易散也”。至于“勾栏”的名称,始于《水经注》:“吐谷浑于河上作桥……施勾栏,甚严饰”。李商隐《倡家诗》有“帘轻幙重金勾栏”句,到了宋元,“勾栏”的名称,被专指演出的场所。
下一回提示:
王彭叔侄仨在瓦市行侠仗义后,王诜蒙祖荫到禁军服役,开始了十余年的军旅生活。他是怎样从士兵提到列校?又如何晋升到将军(利州防御使)的?该算个“蛮拼的”!下一章细说分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