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小说巴士 / 寒门权术 / 第三章 鱼我所欲也

第三章 鱼我所欲也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儿啊,我昨天梦见你父亲了,你父亲说他在那边冷,让我给他做件衣裳穿。”莫娘丝毫没有在意徐明之手上的鱼,只是朝徐明之念叨说。
  徐明之一边拿出自己的地质锤用扁头部分刮鱼鳞,一边对莫娘说道:“行啊,我父亲他活着的时候也没享福,既然他托梦让你给他做衣裳,那就该做。”
  “我才不给他做,我留的布一半是给官家交税,另一半是为你将来娶媳妇用的,这可马虎不得。”莫娘又继续说。
  徐明之刮完鱼鳞,紧接着又开始给鱼开膛破肚。可怜莫娘家里连把菜刀都没有,徐明之唯一能找到的铁器就是一把锄头。所以每次给动物做解刨的工具都是用自己的地质锤解决的,从杀鸡杀兔到杀鱼,这把锤子整个成了自己随身携带的万能工具。有时候徐明之想想还想笑,在现代他用地质锤敲击岩层考察,回到古代又用地质锤杀鸡做饭,看来等到自己离开尘世的时候,这把地质锤还要陪着自己殉葬。不知道未来的考古专家挖开自己的坟墓,然后发现这把地质锤会有何感想,会不会以此推断说,早在魏晋时期中国就有完善的地质学了,比西方世界早了一千多年。
  三个孩子中最小的是那个女孩,她叫蒋俊,字静姝。名字是章丙给取的,是《诗经》静女篇中的: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名字好听,诗也很美。只是徐明之感觉她的大名太男性化,所以一直都习惯叫她静姝。
  静姝今年才五岁,他母亲在生她时难产而死,父亲则是跟着莫娘的大儿子同一时间进了军营。本来静姝还有个奶奶可以照顾她,可是奶奶在两年前去世了,是阿云看她可怜就收养她做了自己的养女。
  剩下两个小男孩一个叫白乾,一个叫白坤,他俩都比静姝大一岁。据章丙说,他们俩都是秦朝名将白起的后裔。就算是名将的后代在历史的轮盘下也变成了寒门子弟,祖先的荣光也无法永远庇护自己的子孙,可以说这就是命运,也可以说历史是公平的。他俩是堂兄弟的关系,也是各自跟着自己的母亲生活。
  徐明之让静姝点火烧水,她现在是自己的火头军司令,每到需要点火的时候,徐明之就会让她用打火机把干材点燃。每次静姝轻轻按下打火机冒出焰火的时候,都会逗的他们三人哈哈大笑。这可比章丙爷爷给他们讲《山海经》中的故事有趣多了,徐明之也是为了不引起不必要的麻烦,他对三人说这个点火的秘密只能他们四个人知道。
  把鱼身上的血水洗干净,徐明之就开始在鱼肚子中添加佐料。葱姜蒜倒是一样都不缺,葱是山林中找到的小野葱,这玩意多得是。姜三皇五帝时期就在中国扎根了,还好莫娘种了一些。蒜就要感谢张骞了,当年张骞从西域带回来很多中国没有的植物,这其中就包括大蒜。虽然莫娘家种的蒜远没有北方的蒜大一些,但味道都是一样的味道,吃完后哈出的气同样熏死人。
  过了半个钟鱼汤就差不多煮好了,徐明之掀开盖在陶锅上的木板,顿时一股无比鲜美的气味从锅内传出。随着香气四溢的蒸汽在空气中飘散,莫娘这才从里面的屋子走了出来。“儿啊,什么东西这么香。”
  还没等徐明之回话,静姝就抢先朝莫娘叫道:“莫娘,是明之兄长做的鱼汤,好香啊,你快过来喝鱼汤。”
  莫娘笑容满面的走了过来,徐明之不紧不慢的拿着筷子先挑了一碗鱼肉,然后又用另一只碗倒满了鱼汤。“母亲,这是你的,剩下的可都是我们的了,你可要吃完啊。”
  徐明之把两只碗放到一旁的石板上,紧接着又开始给三个孩子一人盛了一碗满汤满肉。最后直接剩下的只是一些残汤鱼骨,徐明之随即回身进屋拿了一些野菜和大豆,又添了些水接着煮。
  “我儿做的饭可真香,我就喝点汤得了,肉还是你们这些孩子吃吧!”莫娘把自己那一碗鱼肉端到他们四人面前说。
  他连忙拦住莫娘道:“你就吃了吧,我那边河里还有鱼呢,等会我们再做可就没你的了。”
  莫娘开心的看着自己的儿子如此孝顺懂事,真是不妄自己每日每夜的祷告上苍,是天神显灵感念她这个老婆子无依无靠,才把自己的小儿子给送了回来。
  徐明之连吃了两碗大豆野菜饭,直吃的肚子内咕噜咕噜响,这玩意也不能多吃啊,吃多了老是放屁。可是也没办法,莫娘因为身体干不了重活,只能种一些豆类比较简单的农作物。虽然他也种了一些小麦,但产量低的吓人,除去留种的麦子,剩下的只能拿到集市换些需要用的东西,吃都舍不得吃。
  最为主要的就是食盐极度缺乏,莫娘家是一点盐都没有,其他人除了有几户以前存留的一点咸菜,也是没有任何多余的盐。想吃盐了就只能去人家换口咸菜吃,那些咸菜都是腌的一些野菜根,味道是又涩又苦,而且还散发着一股霉味,徐明之都感觉这就是毒药啊。
  他听章丙说早年还有一些私盐贩来村里售卖食盐,虽然来得次数不多,但一年的话也能来个两三次。可是最近这两年因为晋国开始筹备灭吴,所以粮食和盐铁这些军用物资都被朝廷大力征用,农家人留把锄头种地就可以了,盐嘛少吃一点又不会死人。
  天气越来越冷了,莫娘特地给徐明之做了一件新衣,窄衣窄袖,穿起来很是合身。这应该算是胡服吧,远没有汉服那种大袖飘飘的感觉。在晋朝好像只有上层人士才穿汉服,普通老百姓就只能穿一些胡服样式的窄衣。这样其实也很有好处,一是用料少省钱,二是干活也方便。
  虽然穿上了这件新衣服,可是徐明之还是感觉有些冷。这年代又没有棉花,棉花原产阿拉伯地区,就算是最先知道棉花的阿拉伯地区,早期都还是当做观赏植物。而莫娘在衣服中给自己添加的所谓的棉,都是一些木棉、杨絮、芦苇絮和麻丝。如果里面不穿一件贴身的细麻衣,这衣服绝对是一走一痒,非常刺挠。
  尤其是到了晚上气温骤降,徐明之在木榻上真感觉冷气直往自己骨头里钻。自己盖的是一床跟衣服同样材质做成的被子,留不住热气,而且因为这床被子年代久远,上面布满了各种污渍和破洞,又硬又重。他终于体会到杜甫那首《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真实写照,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这不正是自己现在的处境嘛,第一次距离诗圣的精神世界这么近,他感觉得到了稍许宽慰。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