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小说巴士 / 异明末帝 / 第十五章 孙承宗的高见 新

第十五章 孙承宗的高见 新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陛下。”
  对于孙承宗的样貌,在不了解明朝历史的人眼中,孙承宗的形象应该是个威严高大、不怒自威的正经将军,而现在正好反了过来:
  一身白布袍,一堆简朴的黑鞋,米七八上下的壮实身板,一张忠厚儒雅的面容,那闪着精光的深邃双眼,散发着与常人不同的气质,不愧是明朝的一代名将,帝师。
  额,孙承宗穿这身衣服还挺合适的,不过进宫面圣至少穿的正式点啊,就算是皇帝的老师也不用这么浪吧。
  朱由校一时也想不出该怎么称呼孙承宗,便打算客气点,反正历史上都说了,朱由校不是挺尊重孙承宗的么。
  “老师来了,坐吧。”
  “嗯,谢陛下。”
  emmmm,孙承宗倒是真没客气,要是换别人肯定要推辞一番,算了算了,谁让你是我老师呢。
  “老师来见朕,是为何事?可若与牢狱之事有关,那就请回吧。”
  “陛下多虑了,那些人的所作所为,千刀万剐也轻了,只是臣有些意外,陛下能藏的这么深,连臣都瞒了过去。”
  “哈哈,老师过誉了,若是没有老师,朕怕是还如之前般吧。”
  朱由校松了口气,要是孙承宗想保下谁,这事还真不好办,毕竟是自己老师,若是保的人没什么大罪,还是要给些面子的。
  “臣此次前来,确实有事想和陛下一议。”
  “哦?老师请说。”
  “臣年事已高,无力再任官职,今日前来是想辞官还乡,还望陛下准许。”
  本来他还以为孙承宗来是为了和他讨论辽东的事,毕竟历史线变动了,说不定孙承宗会提早去辽东修防线呢,结果变是变了,变成孙承宗不去辽东,想回家养老了!
  “啊?什么!”
  “老师你是不是遇到什么事了?说出来朕帮你做主。”
  朱由校真的不想放走孙承宗,这可是明朝历史上的大转折点,鬼知道孙承宗不去修防线会发生什么,而且自己也不知道该怎么处理辽东的烂摊子啊。
  “老师你怎么突然就要辞官啊?要不您再考虑几日?大明不能没有老师您啊。”
  “陛下,臣意已决,还望陛下准许!”
  “老师你也知道的,朕初掌大权,需要几个信的过的人。”
  “承蒙陛下如此信任,臣深感圣意,但无奈臣已旧老,还请陛下恩准。”
  见孙承宗去意已决,朱由校也不好挽留了,留下来又有什么用,还不如想想之后该怎么办,孙承宗走了,难道要用那王在晋?
  说道王在晋,说实话,朱由校觉得这人挺有才能的,主张修筑加固山海关,大扩八里铺计划,确实挺符合明朝当时的国情,也不知道那么多人黑他干嘛。
  “唉,算了,那老师回去好好休息吧,若有什么需要尽管和朕说。”
  “臣也没什么想要的,只是想提醒陛下两件事。”
  “哦?何事?”
  “白慎行可用,辽东可弃。”
  白慎行可用?劳资没把他砍了就不错了,万一被他捏了权,又合着人来次造反,自己岂不是凉凉?
  白慎行身上的谜团太多了,就拿“临阵反水”来说,朱由校是怎么想都想不透,而且事后还一副若无其事,飘飘然的样子,难道就这么肯定朱由校不会杀他么。
  不过朱由校承认,白慎行这人是有些才智的,昨晚无意中和白慎行谈论到国家大事,说的也是句句有理,指出了大明好几条病根。
  至于辽东可弃,孙大佬你是不是说反了,要知道孙承宗和朝里那堆文官就是为了所谓的“面子”,反正后金也不想要那几百里土地,收复之后还可以吹嘘一波,呲呲,四百里没人住的贫瘠土地,虽说国土不可丢,但在特殊时期,又有什么用呢?
  往私了说,就是想捞点银子好处,集兵、收材、筑城等一项项下来,那油水的肥度,朱由校可不信明末的那堆官员能不动心。
  往公了说,满朝文武没一个人敢出去承担那所谓的弃国土而不收的恶名,明末真的什么都不行,尤其是人!
  结果就是被建奴绕过山海关,绕了几百里远路从上方打了进来,简直形同虚设,而且年耗巨大,好像是总耗两千万银子上下。
  总结:关宁防线有用,但消耗太大,根本就不符合明朝的国情,还不如王再晋的主张。
  朱由校看着孙承宗,一言不发,是啊,此孙承宗非彼孙承宗,历史也不是自己熟悉的那个历史了,照着前史来走,结局怕也差不了多少,不如照着自己的想法来,放手干他一场!
  “老师可知道,这白慎行就是此次谋反的主谋之一,还是说老师早认识此人了?”
  见朱由校的语气越发沉重,孙承宗赶紧解释道:
  “回陛下,臣在之前与这白慎行谈过几次,臣平心而论,此人虽有谋逆之罪,叛逆之心,但的确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陛下可适当放些事给他去办。”
  “嗯,朕会好好考虑的,至于那辽东可弃,又是为何?”
  朱由校很好奇,孙承宗怎么就改变了对辽东的看法,按道理来说就是历史线变了,孙承宗还是会主张修防线才对,看来是有什么人改变了他的看法。
  “臣认为,后金国土虽阔,但多为贫瘠荒凉土地,国家财力有限,每次来劫掠我大明,无非就是为了钱财。”
  朱由校调侃道:“老师说的有理,这后金国的建奴,确实都是穷鬼,哈哈。”
  “再而言,我大明主兵为步兵,善守,后金主骑兵,主野战,战力也均在我明军之上,正面交战胜算太低。”
  “辽东土地也多为贫土,也没什么百姓,根本无财可掠,不然先放弃掉,依王经略的方针来加固山海关内外,日后再做图谋,这才是上上之策。”
  “陛下觉得如何?”
  孙承宗的一番话语下来,朱由校有些没回过神来,孙承宗说的几点的确没错,那建奴就是穷,玩国力根本玩不过大明,辽东那土地可以不拿,但不能不要,日后找机会连本带利一起拿回来不就成了。
  只是朱由校很奇怪,孙承宗什么时候能把这事看的这么透彻了,莫非孙承宗也被人魂穿了?
  带着这个有点不现实又最合逻辑的想法,朱由校说了一个英文单词:
  “YES。”
  “陛下,您说什么?”
  “靠,咳咳,没什么,随口说一句而已,老师说的不错,朕会考虑考虑的。”
  唉,还以为找到伴了呢,要是有还有一个穿越者在这,情况就会好很多,而且要是还会造点东西,这直接带飞啊。
  可惜朱由校在这方面是什么都不懂,文科生,学习成绩还很一般,除了语文、政治、历史等文科项目还懂点之外,化学物理还处于初一前几节课点水平,标准学渣一枚。
  “那陛下,臣先退下了。”
  “老师真的不打算留下来么?算了,若是老师有空,可要回来看看你的学生啊。”
  “哈哈,陛下说笑了。陛下日理万机,勤于政务,最近又生了不少事,臣就不打扰陛下了。”
  “嗯,小李子,替朕送送老师。”
  孙承宗走后,朱由校也陷入了深深的沉思,到底是和历史上一样,修关宁锦防线,还是选自己的想法,加固山海关一带,调兵重守北方四边重镇,这对于朱由校一个普通的高中生来说,真的是个艰难的抉择。
  过了许久,朱由校做了决定:加固山海关,清军就是拿人命去填也不可能打下来,以守为攻,反正小冰河时期即将来临,自己把国内打理好,朱由校就不信了,就后金那渣渣国力,耗的过大明?
  对了,得赶快把毛文龙派过去开发东江镇,这可是专门捅建奴屁股眼的利器,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冷不丁的就出来骚个扰劫个掠,作战时还可以牵扯不少建奴兵力。
  等着吧,等银子到手,抽了一两百万银子给毛文龙,再抽点人组个新军一起带过去,“捅菊花镇”·东江镇的计划就这样敲定了。
  突然朱由校想到了一个人,这人或许能和毛文龙合得来,一起去皮岛也不错,相辅相牵,其实就是朱由校信不过毛文龙,毛文龙这混蛋给后金建奴卖过粮!
  说实话,卖给后金粮食,比侵占明土还要严重!朱由校是绝对不允许这种事存在的,而且毛文龙真不是什么“好人”。
  后金那段时期里最缺的就是粮食,要是没有那堆狗商人走私粮食,怕是早就崩了。
  要是日后发现谁敢卖粮食甲器给后金,朱由校会毫不犹豫举起屠刀,直接斩杀掉,无论是谁。
  “来人,拟密旨,予王在晋。”
  朱由校也不打算说的多文雅,让太监把自己说的话如实的写了上去,大体意思就是:
  “王在晋,你给朕听着,辽东没了,这山海关你就是死都不能丢,朕会给你派兵,给你发银,给朕加固山海关,在关内外修上几座城堡,招兵买马,你最大的后盾就是朕,放开手脚去办,切记,莫要出关与后金交战!”。
  总之一个字“守”
  当夜子时,十轻骑从紫禁城东华门出,过西安、崇阳、广渠三门,直奔山海关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