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小说巴士 / 重生之鲲鹏再起 / 第十章 夜莺不在啼哭

第十章 夜莺不在啼哭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路过门口的岗亭,陈鲲打了个招呼,来的还算勤,其实门卫对陈鲲还是熟悉的。
  军区大院不是一片房子或者一栋房子,大院因为王朔,“大院子弟”这事儿被拿出来热炒,知道不知道都跟着哄。
  实际上没那么邪乎。
  “大院”是个独有的现象。五十年代开始,很多军队机构和机关都有大院,不光是指BJ。说白了就是围上块地,弄上围墙岗哨,院子里边,基本上吃住上班都在里面。也就是自成一个小社会。大院有军队大院和行政大院,现在说大院,主要是指军队大院了。
  因为受一些莫名其妙的大院的小说、影视剧误导,很多人觉得大院里的孩子,就是高干子弟、红二代、官二代。
  其实这个说法是错误的,有人说大院里住的都是少将以上,这简直就是缺乏常识了。
  大院里确实有高干,都住在大院里面的小院中,另有一层围墙和警卫。
  大部分住在院子中的,负责警戒后勤的士兵干部住在军营,其他机关干部,根据级别、年龄和婚姻状况不同,住在宿舍楼中。
  面积还不一样,比如陈鲲爷爷,结婚前只有个很小的宿舍,和陈鲲奶奶结婚后,才搬到略大点的两居室房间,不到六十个平方。
  在陈鲲的印象里,大院的宿舍楼,除了一楼有些单元房之外,2楼到4楼全是筒子楼结构。一条长长的过道,排着六户人家。
  院子里有门诊部、操场、花园、日杂商店、托儿所(收三四岁以下小孩)学校是不在院子里面的,在大院的对面,也就是后来的八一中学。
  总的来说,大院的生活是自成体系的,但除了这点优越性以外,其实和外面都没区别,只是院子非常干净整洁,因为有士兵们打扫,大部分时间秩序井然,十分安静。
  大院子弟其实分层次分得很明显,当然主要的就是年龄层了,一拨人聚在一起,是不和另外年龄段的小孩儿玩的。
  大院子弟基本的出路就是去当兵,这方面倒是比外面的小孩,有点特权。
  所以,大院并不是传的那么邪乎。里面是高干,更多的中下级军官,以及他们的家属。而这些大院家属和大院子弟,多数也得和普通人一样,每天出门去赶车上班,为工作和买房发愁。到了陈鲲这一辈,大院的人早已经住不下了,围墙早已经打破。
  大院子弟与其他人并无本质不同,要说骄傲,只是因为他们的父辈是军人。
  真要说起来,陈鲲都算不上是大院子弟,他父亲才是。
  陈鲲的奶奶就是住在一楼的,门口种着一片兰花草,到没有什么名贵的品种,只是陈鲲的爷爷爱这口儿,大部分都是过去爷爷在的时候去周边山上挖下来,若干年后有个名词“下山兰花”指的就是这个,值钱是肯定不值钱的。
  墙角有一颗种在水缸里的三角梅,长得非常茂盛,都是当年爷爷种下的,这时正是花期,攀着架子一直到蔓延到屋子的房沿,碧绿的叶子夹杂着淡紫色的花,开的煞是好看。
  据说当年种下这花其实还有原由,奶奶刚结婚那会儿,身体并不好,月事老是不准,爷爷就托人带了这么株三角梅种在院子里,这花其实还有个很好听的名字叫做紫茉莉,花可入药,主要的功效其实就是调和气血,调经一类的。
  每年花开的时候爷爷都用花给奶奶泡着红糖水。
  俗话说花无百日红,这个称呼不适应于紫茉莉,对于这株花一开就过百天的紫茉莉,奶奶自然是很喜欢的,这花想开的好,修剪是最重要的,如今开得这么茂盛,奶奶修剪打理的功劳是必不可少的。
  陈鲲来的时候,正好看见自家奶奶穿着件棕色的夹克,带着两个袖套,拿着剪刀在修剪花枝。
  陈鲲甜甜的叫了一声:“奶奶”。快步向前来到身边,接过奶奶手里面的剪刀。
  “说了句让我来。”
  奶奶姓赵闺名叫凤秀,这时见自己孙子来了,也是十分高兴,拉着陈鲲的手说道:“别弄了,走,进屋。”
  奶奶老了,尽管奶奶的头发依旧梳理一丝不苟,腰背还是笔挺,显得比陈鲲后世年轻,可陈鲲依旧固执的觉得奶奶老了。
  接过奶奶手里剪刀时,手背上露出的老年斑无不述说着些。
  看着门口的三角梅,陈鲲觉得时间往往最有情义的,同时也是最无情的。
  张奶奶摘下袖套,先在厨房洗着手,又拿过一个大苹果一遍洗着一边问陈鲲道:“小猴子今天怎么有时间来奶奶着儿?最近学习怎么样?”
  陈鲲结果奶奶递过来的苹果,感觉自己到哪里都是被人问学习如何,这让三十几岁的陈鲲多少感觉不习惯。
  笑了笑回答道:“想奶奶了呀,所以过来看看,学习还好呢,我最近比较努力。”
  听说孙子想自己,李奶奶眼睛都笑得眯了起来开心道:“还是我孙子最好,比你爸强,中午想吃什么?奶奶给你做。”
  母亲评价儿子,做孙子的不好评价,这会儿陈鲲转移话题谈起一些新鲜事。
  聊着聊着就聊到隔壁老唐家里了。
  老唐家指的肯定是隔壁唐柯家了,唐家说起来和陈鲲家里也算世交,爷爷在的时候两家关系很好,唐老头一个哥哥和陈鲲爷爷的二哥类似,都是旧社会的帮派人物,只是陈鲲爷爷的二哥过世的早。
  说起陈鲲爷爷的二哥,这个陈老二当年也算豫章城的一个角,道上的花名叫大皇。
  有这么个霸气的花名,想想知道是个什么样的人物。
  旧社会娶亲讲究八抬大轿,听奶奶说当年陈家这个老二过世的时候,就是用八抬的轿子抬过江去的,那时候城里也没啥祖坟地,人过世了,墓园一般在江的另一面,当时到场的门人弟子就过百,走的时候是鸦片过量,好在也没留下子嗣,算得上是风光大葬。
  这唐爷爷的哥哥,当年就是和陈鲲二爷爷一辈的人物,还算洁身自好不沾鸦片,也熬过了那段战乱的时期。
  只是后来解放了,到了文革,流氓头子的身份被纠了出来,各种各样的批斗会轮番上,老头挨不过,跳楼死了。
  可这事儿还没完,隔壁唐爷爷家也受了波及,军官梦肯定是止住了,唯一的儿子想当兵都不行,后来下方去了YN,这么多年也没见回来,甚至不知道生死。
  以前唐爷爷在的时候,陈鲲就喜欢去唐爷爷屋里呆着,唐爷爷也很喜欢陈鲲,喜欢给陈鲲讲些战争年月的故事。
  偶尔提过一次不知道身在何处的儿子,却是失声痛哭的。
  这会儿李奶奶说老唐家孙女回来了,陈鲲很是惊讶的,唐爷爷家那个叫唐建国还是唐卫国来着,唐爷爷提过不子一次,只是两年前唐爷爷过世也没见家里人出面,都是部队操办的,他那个独居的单间,大院说过几次要收回去的,家里早就没人了。
  这会听说他们家回来个孙女当然是很惊讶的。
  陈鲲的奶奶是个心软的,估计想起来什么,眼角有些红,提手擦了擦眼角,看了看墙上挂着的钟表说道:“是个可怜的姑娘,也就比你大两岁,我去给你做饭了,你去隔壁喊你家唐姐姐过来吃饭吧。”
  说着去了厨房,厨房是公用的,并不在屋里,陈鲲跟着奶奶也出了门。
  在奶奶的指点下,陈鲲敲响了门,开门的瞬间门内门外的两个人都愣住了,这姑娘陈鲲见过,居然是前两天在古玩城练摊卖翡翠的那个姑娘,陈鲲还买了人家一对玉佩。
  这姑娘看着陈鲲也是有些意外,依旧穿着那件被磨的有些发白的黑色衣服,内里的衬衣却是换了的,长长的辫子垂在肩膀上。
  房间里也没有别人,陈鲲开始就猜想到不可能是衣锦还乡了,这会儿见着姑娘一个人,莫名有些可怜。
  陈鲲伸出手,也不提之前在古玩城见过,对女孩子说道:“认识一下,隔壁老陈家的孙子,陈鲲。”
  那女孩子可能觉得陈鲲成年化的动作又些好笑,笑了笑也伸出手笑到:“唐媛。”
  陈鲲到还不至于听成汤圆,只是发现唐媛笑起来其实很好看。
  当下陈鲲笑了笑说:“不让我进去坐坐?”
  唐媛也笑了起来,让开了门房,说了句:“请进。”
  房间不大,像样的家具更是没有一件,地上放着一个彩条布的旅行袋,所有的东西收拾的整整齐齐了,一副出远门的架势。
  陈鲲心下了然,心下想问问人家姑娘打算去哪里,只是说话讲究个技巧。
  陈鲲当下说道:“唐媛是从YN回来的吧?”
  唐媛点了点头:“嗯。”
  陈鲲接着道:“知道我怎么知道的波?哈哈,你那些翡翠告诉我的,都是很好的材料,可是雕工真差,还不如不雕呢,你雕的?”
  唐媛这才笑了起来:“不是我,我都不会弄这个,我爸爸一个战友雕的,说是路上给我做路费。”说着脸上有些哀伤。
  陈鲲注意到唐媛说的是父亲的战友,没听说过唐叔叔当兵了呀。
  陈鲲就直接说道:“唐叔叔没回来吗?你们在YN哪儿?能说说吗?”
  唐媛用手抹了抹刘海,把一缕头发夹在了耳朵后面,沉默了一会儿开口道:“其实回来的时候和李奶奶都说了,早几年国家号召知识青年建设祖国边疆嘛,父亲就去了YN,瑞丽你知道不?。”
  陈鲲笑了笑,腾冲瑞丽都是在边界线上了,十几年后陈鲲都去过,出了国门就是缅甸,自古以来边境就是比较混乱的地方。
  唐媛自顾自地说着:“因为二爷爷的事情,爸爸一直觉得自己出身不好,爸爸后来遇上当地景颇族的女孩,也就是我妈妈,就在那边安家了。”
  陈鲲有些明白了,唐叔叔因该是想回也回不来了,因为政策就是这么规只要知青和当地人结婚了,那户口就转不回来了。
  当下唐媛慢慢的述说,陈鲲慢慢的理解。
  按照唐媛的说法,唐叔叔的这个妻子因该说在当地的景颇寨子里也算是大户人家,光兄弟就五六个,除了种一点山田、打打猎之外,最主要的营生就是马帮。马帮就是驮队,那边全是大山。也没公路,进出的货物全靠一种叫做滇马的矮脚马来运输,这种马耐力好。善于走山路,于是几匹、十几匹、几十匹马凑到一起,就成了一个运输队,干这种买卖的人,就被称为马帮。
  唐媛家里的马帮只有四五匹马,不是很大,但是他们的马帮并不是运输日常生活用品。也不是运送珍贵的盐巴,而是搞走私。
  因为他们家的寨子靠近中缅边界,所以当地人经常会深入缅甸境内。用这边的布匹、盐巴什么的,从那边换回来一种很特别的商品,雅片。
  不客气的说,陈鲲明白唐叔叔妻子家里应该就是毒贩子。不过这个年月边境的管理很混乱。两边的边民根本就是一个民族,放到中国这边叫景颇族,放到缅甸那边就叫克钦族。大家都长一个模样,世世代代也是这么随意往来的,他们还都是少数民族,所以政府也不怎么管,也没法管。
  按道理说其实这样日子也能过得下去,可是明显唐叔叔还是心心念念想着回来的,自己本身出身不好估计也是一根横在心里的刺。
  在那个荒唐的岁月,有过一阵子革命输出,在你不输出革命,别人就输出“民主的”口号下,无数的知青为所谓革命,为别的国抛头颅洒热血,无数的青年葬身在异国他乡冰冷的土壤中,留下面向东方的无名荒冢一堆。
  其实当年知青下乡后,就会被告之对面是所谓“缅反区”,是“苏修”准备向我们进犯之基地,还有一块地区是“蒋残匪区”,因而要特别警惕。
  唐媛的父亲就是在战争打响后投身所谓革命的,期望着革命成功后能洗青身上出身不好的标记,带着她的母亲衣锦还乡。
  父亲当时身边的人大部分都带着“国民党军统特务”,“什么土匪的儿子”“美帝走狗”一类的大帽子,早被收拾得求学无路、报国无门、生存无计,似乎只有战死沙场,才能一雪前耻。
  说道这里唐媛眼睛渐渐湿润了起来,想起父亲那张有些苍老的脸。
  金三角搏命15载,能活着回来,可不是简单的一句话,他父亲是荒唐岁月里“输出革命”的幸存者。
  然而还有数以千计的知青,葬身在缅甸冰冷的土壤中,留下面向东方的无名荒冢一堆。
  投身革命的第二天父亲穿上了绿军装,拿起了沉甸甸的M21半自动步枪,在家庭出身一栏里写上了“革命干部”,彻底告别了自己压抑的过去。
  新兵队里没有一个缅甸人,完全是知青世界,大家互报校名,他父亲才知道原来缅共不仅有个“知青旅”,而且每个营还各有特色。
  缅共的历次战役中,都是知青连队打头阵,他们高大、勇猛、忠诚、狂热,牺牲前高呼着“太祖万岁”(屏蔽的原因),创造了一个个“黄继光”般的英雄传奇。
  到底有多少人跨过孟古河,奔赴了缅甸战场,唐媛也说不清楚。
  投身缅共,让唐媛的父亲以为能摆脱“文革”桎梏,没想到那边仍是早请示、晚汇报。有的知青后悔了,想走,没那个自由。逃跑,要依军法“叛变罪”论处,就地正法。
  指导员、连长每作报告必称:“白天的缅甸是敌人的,而夜晚的缅甸则是我们的,最多两年,缅甸革命将取得完全胜利!”然而6月的全军大会,却揭露了缅共的家底。
  开会时,缅共的全部人马悉数到齐,却连篮球场大的草坪都未坐满,竟然还没唐媛父亲上学时的人多。原来,缅共主力部队近3000人南下腊戌,中了埋伏,险遭全军覆没。后来,由番号为3035的知青营断后,大部队才突围出来,不过各部队严重减员。
  后来唐媛雕刻翡翠的那位叔叔描述了腊戌之战的惨烈场景:“弥天大雾中,与敌人只隔着道田埂,互相都看不见,一出枪就戳到了人的脑门儿,一开枪对方的血和脑渍就溅到自己脸上。这时候最管用的是手榴弹,不用投,拉了弦轻轻放过田埂去就炸着一大窝,敌人也如法炮制我们……”
  正应了“青山处处埋忠骨,何必马革裹尸还”。
  和唐叔叔一块去的有一位王伟国,19岁,3033部队战士,昆明知青,攻打腊戌火车站的第一声巨响,就出自于这个年轻的火箭筒手。
  他率先冲进火车站,雄赳赳地立在铁轨中央,面对20米开外的内燃机车头举起了手中的火箭筒,随着震天动地的巨响,机车笼罩在浓烟烈火之中。可是王伟国因距目标太近,被飞来的残片割断了喉咙,与火车头同归于尽。
  他的尸体,被留在了一个火车涵洞中。还有更多的死难知青,忠骨轻抛,没人知道姓名。
  侥幸保存下来的尸体,则用绿色军用塑料布一裹,匆匆掩埋在异国荒草丛中,那一冢冢微微隆起的新土一律面向东方,插上一个小竹片,就是一块无字碑。
  腊戌之战后,和唐媛爸爸一起参加缅甸革命的31位新兵,死的死,逃的逃,最后只剩下他和给唐媛雕刻翡翠的那位。
  此时,距他们在招兵站相识,才不过20多天。
  副帅事件之后,国内环境大改变,大部分知青战友已经丢盔弃甲,逃了回去。
  唐媛爸爸和百余坚定分子们留下的,还有在这片土地上实现的人生价值。
  
热门推荐
夜的命名术 吹神 夜的命名术 吹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