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小说巴士 / 明日边缘之伐清 / 第十一章 惠而不费,土豆

第十一章 惠而不费,土豆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白文选含笑颌首,赞叹道:“皆是窦英所出的计谋,惠而不费,直乃妙计。”
  停顿了一下,他又有些遗憾地叹了口气,“若不是万岁在缅,颇有顾忌,行事也不必如此小心,还要什么内附的名义,还要搬出在暹罗的刀氏。”
  张光翠嘿然冷笑,说道:“缅人不过如此,托庇于他们,真是——”
  白文选瞪了张光翠一眼,把他不敬的话堵了回去。
  陈盛赶忙在旁边打圆场,说道:“前后数战,我军消灭了约有五千余缅兵。八百大甸如此大的地盘,缅人只有这区区驻兵,控制力度可见一斑。”
  “正因为缅人也无法完全控制,才取这八百大甸,打通与暹罗联系。”白文选沉吟了一下,说道:“不过,缅人的火枪配备,倒是不少。缴获了多少?”
  张光翠接口答道:“回王上,共有一千二三百支。您不是交代要送给平朔将军吗,卑职已让人妥善保管。”
  白文选点了点头,夸奖了一句,“甚好,你做得甚好。”
  “这火枪粗重,可与鸟铳比,也不见得更有威力。”陈盛有些不解地问道:“不知平朔将军这般看重,可是有什么新奇用法?”
  “吾亦不知啊!”白文选自嘲地笑了笑,说道:“这般支持他,希望他能在迤西有所作为,一振我军连败之颓势。”
  “王上慧眼识才,平朔将军是不会让您失望的。”张光翠随口恭维着,可心里却并不如何乐观。
  此时,寨子已下,道路打通,部队又开始向前挺进。白文选摆了摆手,带着众将走下小山,随军而行。
  ……………
  银子一下子花出去两三万两,窦英坐在衙门的花厅内,轻轻抚着额头,也不知是心疼,还是刚才会议时说得太多缺了氧,或是用脑过度。
  胡祖诒送走了各家土官,转回花厅,看到窦英如此模样,不由得笑道:“窦将军,莫不是心疼银子?其实,只要地方安定,收上来的赋税很快就能偿还。”
  窦英抬起头,苦笑了一下,说道:“钱粮啊,若是没有,如何维持军队?没有军队,又如何保得地方安定?胡知州所说的赋税,我是不指望的。对于要不断扩充的军队来说,也是肯定不够的。”
  胡祖诒坐下来,自嘲地一笑,说道:“胡某只是想宽慰一下,也自知凭窦将军的才智,想必也是清楚明白的。这腾越州在今年,甚至在明年,赋税是不用想了。只要能让百姓不饿死,就是老天保佑了。”
  窦英点了点头,承认胡祖诒说得是心里话。边外之地的开发程度远远不够,当然养活不了突然增加的大量人口,主要还是难民和明军。
  “为了能保证军队的粮食,我考虑了几个办法,还请胡大人斟酌实施。”窦英掏出几张纸,递给了胡祖诒。
  对于窦英来说,这只是他的总体规划。从军事方面,建立工坊只是第一步,整合训练部队则是第二步。
  虽然并不是所有事情都要他亲历亲为,但也要有所要求。比如土营的建立和演练,就必须他亲自去指导。
  再有,马上就要春耕,四处逃难的民众也没有全部返乡,这就需要出动军队予以协助。除了加深军民的感情,春耕顺利完成,也关系到日后的军粮供应。
  而对于今年的庄稼种植,窦英也有自己的想法和计划。那就是在秋季水稻或麦子收割后,再种一季冬薯。
  根据历史记载,马铃薯、番薯这两种高产作物差不多都是在万历年间传入中国的。
  但当时的土豆只是在上林苑专司种植,一个服务于宫廷的机构,当然不会大面积栽种马铃薯,更不可能将薯种和种植技艺传入民间。
  所以,马铃薯虽已被引进中国,却不过偶尔现身于富贵人家的餐桌上,千千万万的普通老百姓并无此等口福。
  直到明清之际,上林苑被取缔,皇室菜户四散逃离,很多都沦为普通农民,各种作物的种子及培育方法也不再是机密了。
  于是,马铃薯也借机走出大内,先在京畿周围,后来又向全国各地大规模地传播开来。
  时至今日,要种植马铃薯并不算是太困难的事情。就算国内不好找,安南、暹罗、缅甸也应该有,甚至还有番薯。
  要知道,在后世的云南,土豆,嗯,也叫洋芋,可是云南人不可或缺的食物。在云南的大街小巷,也都会看到有烤土豆或者油炸土豆的商户。
  也就是说,云南的红土壤是适合土豆生长,能够大范围种植的。而土豆的产量,相比较于同时期的其它农作物,则是非常惊人的。
  有了土豆,产量又高,又好储存;地瓜也好,烤着吃真香。
  胡祖诒仔细看着窦英的设想,有些惊讶地抬头看了窦英一眼。对于一个战阵厮杀的将领,能考虑到民生,并且能想出这样的办法,确实很令人感到意外。
  “这个马铃薯,或者也叫洋芋,胡某也是有所耳闻的。”胡祖诒沉吟着说道:“胡某还知道甘薯,在福建、广东似乎有种。只是不知在滇省,是否适合?”
  窦英很笃定地说道:“在云南种植马铃薯或甘薯,都绝无问题。产量也比麦子、水稻要高很多,民生足以赖以食。”
  胡祖诒微微颌首,说道:“真是如此,那便是功德无量的大善事。要在秋收后补种一季,有数个月的时间,应该也足以搜集种子,再找有经验的农人传授技艺。”
  窦英点了点头,说道:“此关民生,敢请胡大人上奏朝廷,在边外之地推广。此时早作准备,秋后不致措手不及。”
  胡祖诒考虑了一下,便答应下来,又有些调侃地笑道:“胡某与窦将军比邻而居,讨教起来倒是方便得很哪!”
  窦英淡淡一笑,说道:“窦某还是住在军营,与胡大人比邻而居的却是慕容一家。”
  胡祖诒愣了一下,随即面露赞赏,说道:“窦将军高风亮节,真是令人钦佩。”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