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小说巴士 / 汉末风雨一九零 / 第十八章 初战告捷

第十八章 初战告捷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四万大军浩浩荡荡向西进军,声势几乎不可能有所遮掩,“人上一千,彻地连天”,四五千人只拉开队伍就很壮大了,更何况是十倍于此的四五万人?曹操军光过河就花了半天时间,之后还要向各部下令朝原武进军,董卓军的斥候在一旁窥伺已久,一发现不对就赶紧快马加鞭赶回本营,曹操渡河后两个时辰,阳武和原武两城的董军都收到了曹操军的动态。
  阳武城的董卓守军有五千人,此时正在城墙上热火朝天,连夜加紧巩固城防,准备守城器具。之前见曹操军驻扎于阴沟水侧,阳武城的守军都以为其将先攻阳武,对于曹操军的动向一直敏感得很,见有斥候从阴沟水回来,一时变得十分紧张,立马就开始组织召开军议。
  等到全城的别部司马、曲军侯以及屯长之属到齐,斥候才开始讲述曹军的动向,众军官本来是来听曹军几时攻城,自己又分配得何等任务的,结果听到的却是曹操军竟然舍弃阳武而攻原武,心中都大吃一惊。
  可以想象,当你为一个即将到来的考试奋战不休时,临时通知你这个考试不考了,会给人带来一种怎样放松又疑惑的情绪。如今阳武的董卓军军官们就处于这样一种状态。
  阳武董军的主将是阳武校尉何祝,他对此讯息颇为怀疑,又问那个回来的回来的斥候道:“你当真见到曹贼往原武去了?”
  那斥候断然道:“禀校尉,那曹操手底下四万多人,组织起来费时费力,那还瞒得过别人,小人亲眼所见,曹操确实带着军队往原武去了,如校尉校尉不信,小人还有几名同伴一起侦查,校尉也可以询问他们进行比对。”
  话都说到这个份上,一介小兵是断不敢如此谎报军情的,何祝展颜道:“既如此,我哪里还信不过,再问就不必了,只是军情紧要,不得马虎罢了。你且先退下吧。”
  待斥候退下后,何祝对诸位军官道:“如今曹军舍我阳武而往原武,诸君有何看法,不如大家各抒己见。”
  帐诸军官一时面面相觑,听得曹军不攻阳武,大部分人都心中泄了一口气一口气,正庆幸不已,哪里还想得出对曹军动向的看法。
  何祝见状,心中苦笑,只得点名一位平时以智谋闻名军中的军司马,让他上前分析,这军司马平时多得何祝倚重,算是何祝的私人幕僚,所以他也不过多推辞,上前便道:“校尉,此时要紧的是继续派出斥候观察曹贼动向,如今敌军动向虽明,但布置不明,如果不能探清敌军布置,我军也难以作出应对。”
  听罢,何祝拍头,连连道歉道:“哎呀呀,我也被这个消息弄糊涂了,竟然忘了这事,司马所言有理。”何祝转头对于亲兵发出一道令牌“你去从我营中拉出几人继续监视曹贼动向,最好靠近些摸清楚曹贼的布置。”亲兵应诺出帐。
  见何祝发令后又望向自己,军司马非常了解何祝,心知何祝是希望自己分析曹军的意图,便继续道:“校尉,依我来看,曹操如今试图进攻原武,只能说明一件事。”
  “何事?”
  “曹贼此前驻扎阴沟水对岸,是为惑敌之策。彼时,阳武近而原武远,两城互为犄角,所以我等之前军议时都认为,曹贼会先易后难,先攻阳武。但是我军未曾想到,原武虽远,距曹营也不过四十里,军发一日便可兵临城下。如此,原武危矣!”
  “打仗,打得就是一个军心,打得就是一个士气,原武友军原和我等约好,我军被围则其三日内就发兵救援,既如此,想必他们对曹贼围城的准备必有不足,明着看,是攻阳武易,攻原武难,但实际上两城守城准备上截然不同,对于曹贼而言,反而是攻原武易,攻阳武难。一旦曹贼攻下原武,东方两水汇流,我军便被断去后路,坐守孤城。”
  分析到这里,军司马被自己描述的前景吓了一跳,冷汗涔涔地流了下来,赶紧说出了最后的结论,道:“校尉,如此危机时刻,我等一定要出兵援助原武不可,否则唇亡齿寒,无路可逃,就悔之晚矣!”
  何祝也听得呆了,但是想到曹军人数几有自己十倍之多,不由得头痛万分,只能道:“且待斥候探视归来,分析布置后,我等便寻机出兵。”
  第二日一早,斥候带回了曹操军对原武的围城布置,何祝马上重开军议,从讯息上看,曹操的布置可以说是是十面张网,一板一眼,滴水不漏。何祝一看便知,自己别说救援原武友军,就是进攻后能否全军而退,这也要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要不要看情况弃城南下?这样一个念头忽然涌现出来。
  这时那个军司马忽然笑道:“校尉,我有计矣!”
  “哦?还请司马直言。”何祝大喜过望,弃城南下要冒相当大的风险,虽然可以保全自己的军队不受损失,但是在董太师那里却很难交差,虽然保全了性命,但说不准一生前途,就这样付之东流了。
  “校尉,曹贼百密一疏,虽然他布阵严明,军势惊人,但是怎可忽视我等,我军位于曹贼侧翼,正可抄其后路,断其后援,军无粮草怎可大战?只要我军能阻拦曹军后援十数日,就有决胜之机。”
  停下来似乎有理,但何祝起了南下的心思,这时候就有些收不住心了,他又问道,“如果我军如此激怒曹贼后,曹贼舍原武而攻阳武,我军又该如何?”
  军司马奇道:“校尉怎么糊涂了,撤军转攻岂是这般容易的事,如果曹贼撤军转攻我阳武,我军与原武友军双方里应外合,猛冲曹贼,说不得就能让曹贼大乱阵脚,最后重现昆阳故事。”
  昆阳之战,正是光武帝刘秀的成名战,当时刘秀率领三千死士猛冲昆阳城下四十三万驻军,王莽大将王邑派万人调头狙击刘秀,结果城内的绿林军也出城迎战,将新莽军队冲击得阵脚大乱,四十三万军队在没有秩序的情况下相互践踏,最后死伤惨重,新莽军主力几乎丢失半数。
  何祝虽然不怎么读书,但这个例子太过有名,他还是知道的,仔细想来好像确实没有太大问题,便应允道:“既如此,那么就按你说的办吧。”董卓部下大多西凉人士,行事果敢,一旦下定决心便毫不拖泥带水,当下何祝就就命诸曲军侯、别部司马,点了三千步骑,开始战前操练,一边又继续派遣斥候,继续摸清曹军的后勤路线。
  晚上定好袭击路线后,何祝将城中诸事宜交予军司马,便带着兵马往探好的地点急去了。
  这地点离阳武城不过十里路,不多时便到了。斥候探来的情报很是准时,何祝带领军马奔来时,正好撞上曹军一支输送粮草的辎重队伍,那些将士只见何祝一到,阵形大乱,惊慌失措,顿时扔了火把四处逃逸,有的火把掉在地上,点着了路边树林,一时间黑烟腾腾,人喊马嘶,显得慌乱至极。
  何祝见此心中大振,想道:“到底只是新兵罢了,我却是太过小心,说不定不用这般麻烦,直接救援原武也能大胜,”
  一念及此,何祝顿觉肩上一轻,见曹军四处奔散,便对部众道:“此次前来,我军虽说只为粮草,但要想顾得周全,还是先扫清残兵为上。”
  身边一个军司马禀道:“校尉,我看诸位兄弟都眼馋得很,已经颇有一段日子太师没有调来补给了,不如先将这些物资收拢再说,也免得多生变数。”
  何祝听得这话大怒,本欲直接臭骂这个军司马一顿,但是回头望去,只见部下们对地上的辎重粮草都露出了狼群般的眼神,心中怒气立刻泻出,稍微稍微权衡了一番,只好对部众道:“也罢,此次前来,我军主要是为断敌后援,杀人为次,夺粮为上,那大家不用管那些散兵,快些整理粮草辎重,整理之后,我军便即刻回城!”
  何祝那些部下对着这堆粮草早就眼馋不已,如果不是还未正式交战曹军便已溃逃,这些人早就借着交战为名掠夺粮草了,何祝此言一出,他们发出一声欢呼,三千人马没多时便散成一片,四处抢掠,同营之间也因为分配问题相互争吵,比刚刚溃散的曹军还没有秩序,哪里还像个军队。
  何祝正觉得情况有点顺利过头,不太对劲的时候,忽闻夜中喧闹声外,又有马蹄声响,只见一支人马从刚刚曹军溃散的方向冲了过来,何祝陡然叫道:“不好,中计也!”
  刚刚护送辎重的曹军成一条长线行军,导致现在抢掠物资的董军将士也是散成一线,何祝就是看见曹军从远方奔来,也没有足够的时间将这些散成一线的士卒重整阵型,只略微收拢了三四百人,对面曹军一支骑兵就已经冲断了后面董军试图靠近何祝的努力。
  最前一人跳下马匹,纵声道:“我乃陈留典韦,尔等速来授首!”然后一声大喝,直叫人震耳欲聋,又见他一把巨斧挥下,两个董军士卒的脑袋被开瓢倒地,鲜血脑浆,红的白的流了一地。
  何祝吓得肝胆欲裂,本来心中还有继续抵抗的打算,但此时什么都烟消云散了,只见他跪下嘶声道:“大人饶命,大人饶命,小人愿降,小人愿降。”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