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小说巴士 / 太傅谢安 / 尾声:借你们的人生宣告我的信仰

尾声:借你们的人生宣告我的信仰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太傅谢安》这部作品起源于我两年前看的《资治通鉴》。当时在看到《晋史》篇章里有关前秦还有前燕的君王在筹谋攻打晋室的时候,朝臣的反对意见里都有晋室有“谢安”不可攻打这一条。
  我当时便对这样的一个人物十足好奇,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竟然能让那般多的人都是不由自主的去敬仰着他。
  为此,我便去看了《世说新语》。虽然高中的时候有学过太傅咏雪的这个篇章,但是时隔太久便忘得差不多了(第一次在《资治通鉴》中看到这个人物的时候,诚然很有一些熟悉的陌生人的感觉)。
  所以,想着再去重温一遍,结果一看才很好的发现,太傅这样的一个人为何能如此的受人敬重。因为,他是一个从来不去为难任何人的一个人,他谦逊有礼、温文尔雅;自小便十足善良、对待不熟识的人也是乐于施助;对待孩子的教育问题更是以身作则、丝毫不曾懈怠;从政之后也是极为体恤民情、不会苛待任何一个逃亡的吏卒。
  自从看完《世说新语》,我也开始跟那个朝代所有的人一样,对于这样的一个人发自内心的敬仰了起来。后来,我便开始看《晋书》,想要进一步去了解这样一个人物的生平。看过《晋书》之后,便看到他在面对深爱国家的皇帝的怀疑的时候,虽然很受伤,但是并没有像绝大多数的权臣一样直接奋起反抗,而是选择交出手中权势,以保家国的安稳和统一。因为朝臣的内部纷争、总能引来外敌的伺机而动,所以他才会将权势那般毅然决然的交付于皇室。
  (注:晋室是因着谢安的权衡跟努力下才得以一次次的度过难关、不管是面对权倾朝野的桓温的废帝之举还是面对危倾晋室的淝水之战,但是当他做好了这一切的时候,仍旧是摆脱不了皇室的怀疑。这样的一种怀疑跟对立的关系其实一直都是无法根除的,毕竟权臣倾巢的举措比比皆是。因为他也知道皇帝的不易,所以才能果断的交付了手中的权势。)
  我之前其实也有过疑惑,他为何没能给子侄辈留一些权势之类的后路,但是在写这本作品的时候,便发现他对侄子们的教导远胜那些权势。这一点也是我越发敬仰太傅的一种人格魅力所在的地方。
  还有一点,在看《晋书》的时候,书上有提太傅在弟弟谢万离世之后,有十年不曾听音乐。又强调,他生性极爱音乐,所以,我便想着他的弟弟谢万对他来说应该是一个极为特殊的亲人。
  因着太傅的弟弟谢万跟他的年纪相隔不多,所以我便想着他的弟弟应该是一个陪伴他度过年少时期很多不为他人所知的困境的亲人。因此,我在章节的构架上,便加入了他弟弟陪伴他度过等候妻子刘氏的这些片段。
  太傅跟弟弟谢万之间的兄弟情谊也是一种亲情线路的体现。当然亲情线路有很多方面的体现,包括他们小时候的一种围炉诗话的温馨氛围、还有他的长兄对他所有善良的呵护,成长中家人的无限关怀,以及当他面临困境的时候兄弟之间义不容辞的帮助,都是亲情线路的体现。
  我之所以要铺垫那么多的亲情线路,一方面是为了表示成长的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所在。因为太傅从小便是生活在一个极其温馨而又爱意四溢的家庭,所以才能成就他善良而又美好的人格。也是因着他那些心底的善意所在,才能够让他有足够的力量去面对一切的困境。
  然后,便是他人生必不可少的情感部分,我觉得这一点也是极为重要的,一个人拥有一个懂你、知你的爱人,也是一种让人变得越发完善的美好事情。太傅跟刘氏的情感书上并没有过多的提及,仅仅提过刘氏逗他为何还不出仕为官,以及劝他不要观看舞女的跳舞以免有损他的品德。
  我却从另外的一些事迹中觉着,刘氏应该是一个极其善解人意又体贴的妻子。其一;便是太傅高卧东山之际亲自教导了很多中外子侄,刘氏能够让自己的丈夫教导那么多的孩子足以证明她是一个十足贤能的妻子,古往今来像太傅跟他的妻子刘氏这般不辞辛劳去教导众多孩子,反正我现在还没有看到。其二;早年的时候太傅也曾被庾冰还有范汪征召过,但是他也只是短短的上岗月馀便高老回家,他的妻子刘氏当年都不曾劝谏过他,后来等到家中亲人都为官才去劝谏他,肯定是逗趣的成分比较多,另外一个方面便是等到太傅的弟弟阿万都开始除吴兴太守的时候,他的从兄谢尚已经是北伐失利有一段时间了,所以,我想,刘氏应该是早已知晓丈夫肯定不会对他的家族置之不管,于是便借机逗趣丈夫一番。
  我想,刘氏能够这般懂得丈夫,两人的情感肯定很好。所以,便加入了他们早年十足不易才走到一起的情感篇章。
  我想,一个人的人格魅力所在的体现之处,个人情感肯定是少不了的,因为一份坚贞不渝的情感也能让人变得更加善意而美好,所以在情感的处理上加了不少的构思。也正是因着他妻子对他无微不至的爱意,所以才能让他内心有更好的暖意去抵抗那些朝堂上的伤害和寒凉。
  当然,刘氏能够对丈夫那般的全心全意,自然离不开丈夫对她一心一意的爱以及呵护,毕竟一个人的好是不会太过长久。另外我觉得人生应该是一种回声,所以便给他们在情感上面加了很多相互回应的一些章节。经历过种种磨难的情感才能让人越发珍惜嘛,再加上他们那一路也是走得极为不太平,所以,便省略了很多鸡零狗碎的生活矛盾。我想可能都来不及去反应一番生活的鸡零狗碎,便又迎来了人生的下一种磨难。
  因为太傅生子的时间事实上要比我的作品里呈现的要晚、又全是在他父亲离世之后才开始有的孩子。(这里要补充一点,像太傅那样快到三十岁才生第一个孩子的人,整本《晋书》里我都没怎么注意到过,几乎都是在二十左右便有了孩子。)所以,我便在他们生子的过程里添加了一些波折。等到他们生完孩子后,亲人也开始相继凋零了起来,这一点也是比较悲惨。
  当然最为悲惨的自然要属太傅晚年丧子,这种伤痛真的是有些毁灭人性。不同于他面临桓温的伏杀,这种晚年丧子之痛真的是太过钻心蚀骨。
  所以,他跟刘氏的一生真的是几经波折跟不易。但是他们在面对丧子之痛还没有被击垮的时候,我便觉着他们两人自然不是一般的情比金坚,不然如何去承受那样的一种伤痛,原本就已经够伤痕累累。
  我想,太傅的一生历经诸多波折跟磨难应该也会有过想要放弃的时刻,所以,也添加了一些他在面临那些难以承受的挫折跟苦痛的时候,也会想要就此放手的情节。因为,我觉得人在收到很严重的伤害的时候,出于自我保护的本能肯定会想要不再去做那样的一种危险的坚持。但是,他在面临新的一种困境的时候,再次发现他所坚持的一切的真正意义所在的时候,他又会产生一种新的更加坚定的信念。
  这一些便是我所想表达的“人这一生,你想要成为自己最为想要的样子,诸多牺牲肯定是避免不了。你会想要放弃、你会心生气馁、颓丧,都是很正常的,但是当你真正的在一种新的困境里用到了你所坚持的一切的时候,你可能又会心生慰藉的觉得有所坚持总是有必要的。”
  再到后面便是太傅取得了非常了不起的淝水之战的大胜,这样的一场战争,它的意义之大就不多做描述了。这样的一场战争,太傅能取得胜利,也是有很多因素的存在的,被苻坚俘虏的朱序是一个很关键的人物。太傅当年任职过吴兴太守,朱序也领职过吴兴太守、并平定了吴兴的长城之乱。虽然朱序是桓冲的南中郎将,但是两个同为吴兴太守的人,我想应该会有所交集。
  所以,便安排了太傅跟朱序密谋的情节。毕竟以谢家带领的八万兵马跟苻坚的百万大师对打的话,取胜的可能性应该是没有的。正因为有了朱序的前期斡旋,太傅的运筹帷幄,所以才能让谢家在苻坚大军未赶到之前取得了致命的胜利。
  兵不厌诈这种事情,自然不能说明太傅手段不好,毕竟是敌军都快要攻打到国都了,若是再讲什么公平的话,也是有些不太现实。换做是任何的一个人,都不会傻到有条件不利用。这一点,也是很好的体现出了太傅的长远之略。
  太傅最后的时候,虽然仍是有夙愿未曾完成,但是我觉得人生能过成他这般也是十足让人慰藉的。
  因为他用人生最好的年华陪伴了妻子;也在孩子该受教育的时候付出了自己最好的教导;对待家人还有家族也是全身心的付出了自己的所有努力;对待国家更是耗尽了自己所有的心血跟智谋;还有对待朋友也是极其用心。
  就是这样的一个对待任何事情都全力以赴的谢太傅,才能让晋朝诸多人士都发自内心的敬仰着他。
  还有这样的一个二十一世纪的我。
  说完太傅,再反观桓温,我总觉得他的人生悲观的成分比较多。早年丧父,自己又是家中长子,自然要承担很多职责。他在父亲离世后,难免会遭受很多的世态炎凉,人生唯一比较慰藉的应该要属跟谢无奕之间的友谊,这也是他在谢家极其没落的时候会对太傅伸出援助之手的原因。
  就凭这一点,他也是一个极其中情意的人。他之所以会做出废帝之举,是因为他的内心没有足够的温暖去抵抗那些汹汹的恶寒。
  另外,我给他编排的情感也是悲剧收场,这就越发加重了他内心是一个比较冰凉的人。他渴望得到那些温暖的同时又害怕会被伤害,所以,他才会不断的试探妻子对他的心意,以至于一再的错过。
  这一个情感纯属是我编排的,只是为了表明一点“若是爱的话,就好好爱,不要试探、也不要矫情,谁知道你会不会因此而失去一份原本可以很圆满的人生!”
  五卷《人生不易》自然就是我最为想要表达的核心思想,虽然人生诚然有很多不易的地方,但是也唯能“牢记自己最为害怕的,铭记自己最为想要的。”
  反正想要成为自己最为喜欢的样子,可定是会遭受到很多的困境跟磨难,但是若是不成为自己最为想要成为的样子,那些苦难和困境也是一样不会少。
  所以,我便自我想像的觉得,太傅的人生能过成这番景象,应该是一种很过瘾的人生。
  因为,这也是我所喜欢的一种人生姿态“能够有一个相辅相持到老的伴侣,可以给予孩子最好的教导,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家人过得比较舒适。”至于国家的话,我们现在很幸运生逢太平之世,运气还是很好的。当然了,爱国还是很有必要的,因为祖国给予了我们一处安身之地,这一点,我足以感恩在心!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