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这一队四人,两个三十岁左右,两个二十岁左右,所配刑刀也不相同,年纪大的带的乃是宽两寸,长三尺半的大刑刀,而两个年轻人,则是佩戴者宽寸半,两尺半的小刑刀,是八重楼里一楼刚入门的新手。
八重楼,楼八重,掌管天下刑法,一楼人间,二楼龙门境,三楼神通境,四楼苍茫,五楼风雨,六楼青云,七楼圣间,八楼问天。
只是这八楼自韩飞问天境战死春秋后,八重楼再也没人能够登上那传说中的第八楼了,就连登上那七楼的韩不知都勉勉强强。
侠以武犯禁,文以儒乱法,当然也和文武不和。这八重楼的仇家多了去了,好在将苑与书斋很多人结业后会到八重楼,八重楼胜在人数众多。
”这青冥道人,可是安阳城有数的高手,能够杀他的,据报案的说,十三个十三四岁的少年,一男两女。那这青冥道人也太不长眼了,在这修行的世界里,难道不明白宁欺老,莫欺少的道理吗。“为首的是一名三十岁左右,流着胡子,国字脸的人看着青冥道人的尸体不解的说。
“那依大人之见?”其中一个年轻人问
“那少年目前只有两个去处,已是安阳城,最危险的地方也是最安全的地方,立刻着画师描绘画像,全城搜捕。还有一个,便是离这最近的鹿灵城。我们分头行动。“说完扭身而去,解开拴在路边的马,迅速离去。
七日后,近中午时分楚江三人,终于来到了鹿灵城,鹿灵城是座大城,规模不比安阳城小,高四丈有余米。城墙现有八座城门,两座门楼。引兴江之水成护城河。城墙设有瓮城、敌楼、战屋、炮台、藏兵洞、复城门,防御体系完备,易守难攻,当年曾抵十万妖兵攻城数月。
楚江看着这个像模像样的古城,心想,这回可不是来旅游的了。
三人到了护城河上的木桥前,向着守备交了文牒,守备稍微大量,也没有细问便放行了。
楚江三人,东张西望的进了城,看到大街上,有着普通的人,有着人身豹头的妖族,也有着温柔娇媚却长着猫耳,猫尾的少女。
也有身着甲胄巡逻的士兵。有着三三两两手拿折扇吟游作对的读书人。
“咱们先去客栈,”楚江心情大好,好久没见过那么多人了。
“对!好好睡一觉!”
“对!好好吃一顿!”
两个姑娘一起说道,随后对视了一眼。
“听你们的!”楚江也不再去想是先吃还是先睡的问题,说着说着楚江得脸开始胖了起来。
两个少女哈哈大笑。自从上次楚江强行催动体内的灵力后,体内的聚灵阵又开始正常运转了,不但将楚江已经破开的那些防御阵重新修复,而且聚灵的时间也比以前长了。
楚江恢复了楚三胖的规律。快到客栈时,楚江已经变成了一个十足的胖子。
随便路边一打听,就知道了鹿灵城里最有名的几家客栈,楚江对同福客栈这个特别感兴趣,问人家路人,那是不是一个女掌柜的,姓佟。弄得被问的人莫名其妙。楚江决定就去这同福客栈住下。
同福客栈在鹿灵城东南侧,离着东南城门不远,规模档次也比较高。正好离楚江的位置不远,楚江三人到了同福客栈,果然女掌柜的姓佟。楚江一脸兴奋,四处搜寻,嘴里还嘟囔这,老白呢。弄得沈思知和唐小安像个白痴一样的看着他。
一共要了三间房,天字乙号房、丙号房、戊字房三间靠着,在同福客栈三楼。三人收拾妥当后,楚江跟她们打了一声招呼,便上街去逛了逛,
先去药店,买了点唐小安所需的药品,随后去了钱庄,换了点零碎的银两,又去了布装看了看,给自己定做了两身衣服,想着第二天把唐小安和沈思知都喊来也做几身衣服。
出来之后,看到街上三五成群的往西南方向而去,随手拉住一个路人
“这位大哥,那边有什么新鲜事,怎么都往那边去了?“
“那边是鹿灵书院和镇灵将苑招生的地方,你这个孩子怎么这么大的事你不知道?”
“恩?这位大哥我初来乍到,今天刚到这鹿灵城,敢问那招生还有几天呀?”
“后天是最后一天,一年一次,都在春末进行,要向去的话可要抓紧呀!”那路人好心提醒了楚江,便想着那个方向而去。
“上学?读书?”楚江上一世一直在想能够无忧无虑的读书,但那一世他很努力的读书不过才读到了高中,因为实在负担不起大学的费用,即使自己打了好几份工都没有够。
“再穷不能穷教育呀!”楚江想到这,便脚下生风快速的向客栈走回去。
三人在房间里点了几样菜,便在楚江的戊字房吃着晚饭,楚江将下午在街上的事情一说。
“后天是最后一天?”沈思知皱了皱眉头问
“是呀,明天我们去街上置办点东西,看看能不能买处宅子,毕竟读书要常住在这呀“楚江又在思考他的买房大计。
“你去将苑还是书院?”唐小安看着楚江问。
“看掌门的,掌门你去哪?”楚江怕沈思知自己在一个地方出现什么差错。
“你们以为想去哪就去哪呀,将苑与书院都是一起考核的,根据资质不同分配的,郡学招收的都在九岁-十五岁的修行之人,兵家讲究杀伐之气,历练神魂,书院讲究浩然气,正其神魂,春秋之前,百家争鸣,那场五族大战后,大多收编于书院与将苑,两院集百家经典,教书育人,当然还有那山上的道家、释家、归隐山林的纵横、阴阳等,隐于世的墨家、行于世的农家和医家”
沈思知对于这些要比自小体弱多病颠沛流离的唐小安和囚禁山野的楚江知道的要多得多。
“大瑞朝尚武之风兴胜,文风也不弱,便是有此两院所在的缘故,幼童六岁入蒙学,九岁之后入乡学,在之后便是郡学,最后才是那太安城里的书斋与将阁。”沈思知顺便把大瑞朝的教育制度说了说。
“明白了!我们要去上学!”楚江一脸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