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小说巴士 / 铁血魏晋南北朝 / 第一百七十一章 南疆兵变 二

第一百七十一章 南疆兵变 二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上一回我们说到北魏帝国郢州和豫州地区接连发生兵变,不管这是巧合还是谋划好的,史书记载的这一幕幕剧情真的是丝丝入扣:
  北魏中山王元英接到义阳三关失守,义阳(河南省信阳市)被围攻的消息后立即从悬瓠城(河南省驻马店市)发兵去解救;
  但他前脚刚离开悬瓠城,城中的白早生就发动兵变占领全城并招引南梁马仙琕来援;
  北魏帝国郢州、豫州地区一时间举镇皆叛,只有义阳太守辛祥在苦苦防守义阳这一座孤城,以及被抄了老窝的中山王元英带着三万军兵在外游荡,形势可谓是万分危急。
  史书记载,北魏皇帝元恪第一时间就得知了这十万火急的军情,他知道这次出大事了,仅凭元英的兵力那是万万不可能应对这一危局。于是元恪立即叫来邢峦问计:“爱卿,我想派你去平定豫州的兵变,以你看法,何时可以平定这次叛乱?白早生是会固守悬瓠城,还是会逃跑呢?”
  邢峦不愧为北魏名将,他成竹在胸,从容回答道:“依臣之愚见,白早生一介武夫,并不是一个会深谋远虑之人。
  他的这次发难叛乱之所以成功,只是因为豫州刺史司马悦为人暴虐,于是他利用了众人之怒杀死司马悦并占据了悬瓠城。
  城中百姓其实并不是心向南梁,而是迫于白早生的淫威,不得已顺从他罢了。南梁的马仙琕虽然反应迅速,南梁兵已进城驻守,但是现在是深秋季节,水路不通,马仙琕往悬瓠城运粮很艰难,辎重难以为继,必然会被我军攻破。
  至于白早生,听说已经被萧衍任命为司州刺史,他自以为得到马仙琕的支援,又有高官厚禄,我料定他肯定会被利欲冲昏头脑,必定死守悬瓠城不会逃跑。
  陛下放心,如果我军前去平叛,豫州的军民一定会幡然归顺,不会绑死在白早生的战车上,不出一年,白早生的首级一定会送到皇帝您的面前!”
  元恪看邢峦如此有把握,心中不仅大喜,立即命令邢峦率大军南下平叛,同时派信使给元英送去十万火急的军情通报,让元英立即回军和邢峦一起反攻悬瓠城。正如本章开篇描写的,元英率领的三万铁骑在增援义阳的半路上收到元恪的军报,于是立即回军悬瓠。
  放下元英这一路平叛大军暂且不表。我们单看邢峦南下的平叛情况。史书记载,救兵如救火,为了迅速赶往兵变现场,邢峦亲自率领八百精锐骑兵组成的先头部队昼夜兼程,只用五天时间,就来到悬瓠城以北100公里处的鲍口。
  叛将白早生见邢峦轻兵急进,一改其固守待援的初衷,直接派大将胡孝智率七千叛军迎击邢峦,想通过一口吃掉邢峦的前锋精锐来鼓舞士气,从而稳定军心。不过白早生想法很好,但却是图样图森破了。战略战术的落地实施,还要靠战场上真刀真枪血的洗礼和检验才行。
  史载10月26日,双方展开会战,邢峦虽然兵少,但确实都是精锐,一场恶战下来,大破胡孝智军,取得了鲍口大捷。
  之后,邢峦马不停蹄的长驱直入,直抵悬瓠城下。白早生再次整军出城迎战,但又被邢峦击败,无奈回城固守。而此时邢峦的主力部队也已经全部渡过汝水,顺势把悬瓠城包围了个水泄不通。
  我们看邢峦的进军方略和当年拓跋焘攻打统万城(参见“统万城的沦陷”)以及韦睿攻打小岘关(参见“虎头蛇尾”)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是抛弃机动缓慢的辎重大部队不顾,用精锐轻兵快速进入战场,诱使敌军放弃坚城来和自己野战一争高下。
  这种战术的优劣一望便知,如果取胜,则可以先声夺人,不仅在野战中削弱了敌军实力,还严重打击敌人的士气,为之后的攻城战打下坚实基础(甚至连攻城战都不用打,敌人自己就崩溃了),防止在攻城中打成消耗战,延长了时日,增加了变数;但此战术风险极大,一旦在野战中被敌人击败,形势则会完全反转了过来,敌军会因为胜利而士气大振,就算我方主力赶到,攻城战也会变得更加艰难。
  就拿这次邢峦来说,如果他循规蹈矩地率领数万大军一线平推的话,其一是耗费时日,白早生有更加充裕的时间来加强城防;
  其二是白早生绝不会出动数千人马来和邢峦的主力野战,战争必然向着持久的攻城战方向发展。而这种结果是邢峦最不愿意看到并接受的。
  所以,邢峦和历史上的名将一样,敢于险中求胜,只率领八百先锋骑兵和数千叛军决战,这也是邢峦的“勇气”和对于手中精锐的“自信”所决定的。
  不过“勇气”和“自信”也是两说,如果邢峦败了,他的“勇气”和“自信”就变成了“莽撞”和“自负”,但其实在邢峦做出“用八百精骑决战”的决策时,他就是那样一种“状态”,到底是“勇气”和“自信”还是“莽撞”和“自负”只有等到结果出来以后才能揭晓。
  有时我们在客观比较两场相似的战斗或战役,指挥官的“心态”往往前后一致,但就是一场胜了,一场败了,于是我们对这个将军同样的“心态”的品评结果也就大不一样。
  就像我们在上一章说的元英在“义阳的大胜和钟离的大败”一样。我们能简单的评价元英攻打义阳的决策就是“勇气”和“自信”,而攻打钟离的决策就是“莽撞”和“自负”吗?答案有时真的让人很纠结。
  我们再把目光转回悬瓠城下。邢峦旗开得胜,皇帝元恪自然大喜过望,立即加封邢峦为“南讨大都督”,而邢峦也认为仅靠自己手中的兵力就能攻克悬瓠城,胜利指日可待,于是建议元恪诏令中山王元英不用再回兵悬瓠救援,直接南下解义阳之围就行。
  我们知道,邢峦和元英都是北魏名将,但在“钟离之战”前两个人发生过争执,双方并不融洽。而在军队中,将领互相攀比,互相争功其实也是正常现象。邢峦此时建议分兵,从“对公”来讲是双管齐下,救兵如救火,打仗就是打时间;但从“对私”角度来看,就有不想让元英加入悬瓠战役,来跟自己争功的嫌疑。
  在军中,能打胜仗就是王道,此时邢峦的建议皇帝又怎会不听?元恪立即诏令元英再次拨转马头,迅速南下,置大后方悬瓠城不顾,全力解义阳之围。
  那么,元英接到这接二连三的“救义阳”“放弃救义阳,回兵救悬瓠”“放弃救悬瓠再去救义阳”的前后矛盾的诏令后又会作何决策呢?我们下一回再说。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