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由于李旭已经将看过的书全部能回忆起来,因此找一个挣钱的方法对他来说极其简单,缺的就是去实践。
做玻璃、做肥皂其实在古代不大可行。
这两种在古代挣钱的方法也不知是谁行先发明的。
这二法看似简单,其实要实现非常困难,这是因为:这两种方法必需的一种原料-------纯碱很不好搞到,当时市场上并没有卖的。
在华夏这个地方,只有内1蒙或者青1海的一部分盐湖可能能够捞到这东西。
不过现在还没有人去捞取,自己也不知道哪一个盐湖中有,而且捞出来之后还要提纯才可以使用。
所以就目前的条件来讲,即便是一切顺利,自己单独带人去寻找纯碱,没有一两年也搞不出来。
而且寻找纯碱,还有非常大的危险:必须要面临边境突厥人和其他少数民族人的抢劫和进攻。
所以这方法在现在完全不可行,除非在国家统一,边境安定的时候,花几年时间,还是有可能实现。
……
他看见这张斌家中有炼铜厂,就突然想到了一个更为便捷的挣钱方法:炼鍮(tou)石,也就是黄铜。
黄铜在此时的价格非常昂贵,仅仅次于白银,大约是铜的八倍。
(银铜比价:本书遵循历史,银铜民间比价按照1:32,这是根据唐代吐鲁番文书而来;也就是一两银价值320文铜钱。根据《通典》,官方比价更低,一两银才200文铜钱。
之所以铜贵,是因为当时铜也非常稀少。绢帛在唐代依然是主要的流通货币,比铜钱用得还多,南北朝时期铜产量还要少一些。)
黄铜其实就是铜锌的合金,百分之六七十以上是铜,剩下的就是锌。当然这个比例是自己控制,只要人们认可就行,铜的比例低一些,能够赚取更多的利润。
锌这种金属在古代金属中发现很晚,华夏要到元明时期,西边的国家要早很多。
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是因为其沸点很低:907℃左右,超过这个温度,锌就会变成气体蒸发掉。
当然,学历史学的李旭看过《天工开物》,知道如何练锌。
……
李旭对张斌说道:“张二郎,大丞相也准备在全国加大开采五金,我对此也有几分兴趣,下午到你的炼铜炼铁作坊去看一看,不知可否?”
张斌先是一愣,后来有些受宠若惊的说道:“小人求之不得呢!”
很快,酒菜上来。李旭一看,都是些熊掌、野鸡、麂子、野鹿之类。这些东西自己前世都没有吃过,今世更没有见过。
酒是温好的松醪酒,酒香当中夹着一股松香味儿,闻着很舒服。
其实这就是用普通的米酒,加些松花、松针、松脂等发酵而成,据说可以延年益寿,长如松柏。当然这只是一种美好的愿望。
李旭手里握着暖暖的酒杯,心情好了很多,众人举杯畅饮,气氛顿时好了起来。
大家喝酒聊天,李旭很容易就把话题扯到张县令身上,他说道:
“方主簿,我听说你们张县令是一个非常严谨的人,办事公道,可有此事?”
方主簿一愣,随即说道:“嗯,方明府倒是办事严谨,很少惹事上身!”
李旭一看他的表情,似乎并不完全认可,他就问张斌:“张二郎,你与张县令可是一家子的?”
张斌却摇摇头:“本人是范阳张的分支,他是齐州张,我二人隔得很远,当然,也许一两千年之前是一家吧!”
这是方主簿说道:“李参军,要不要见一下张县令?”
“当然要见,明日再说!”李旭道。
张县令的职务为从六品,比自己高,又是长辈,一般不会先来拜见自己,古代人很讲究这个。
这个张县令既然比较顽固,李旭就想从其他方面打开缺口,从哪方面着手比较好呢?当然是钱物。
由于俸禄制度才恢复,以前官员没有什么俸禄,所以贪污受贿成风,百无余一,不知这个张县令如何?想来应该不是那百分之一的人。
要想知道这一点,就要从方主簿和张斌身上着手。想到这里他问道:“张二郎既然已经捐了一个出身,想做什么差事?”
“实不瞒李参军,鄙人也想如李参军一般,做一个霸府或是京城幕僚官,或者在本地州、郡、县任职也可,不过这可能有些困难,听说有些人等个十年八年,也未必轮得到一个实职。”张斌说道。
李旭说道:“其实,只要你不挑不拣,愿意做一些最低级的职位,也并非太困难!当然,张二郎家财万贯,可能太低的职位看不上!”
他给了一些暗示。
张斌一听,心想,莫非李参军有门路?想到这里他心中一喜,赶紧端起一杯酒来敬道:
“小人不惜钱财,就是想谋一个官职,以满足老父亲的愿望。小人的老父一生为吏,未能为官,抱憾终身。
小人还望李参军提携小人一二,小人当感激不尽!来,小人敬李参军一杯,先干为敬!”
说完他脖子一扬,将一大杯酒倒进了喉咙。
李旭陪着喝了一杯,他一看,你有这个愿望就好,加上你又有钱,又读过书,我帮你活动活动,提前谋一个官位应该问题不大。
想到这里,他故意说道:“好,我与丞相府杨长史颇为熟络,他还兼任着行台吏部郎中,如果张二郎有心,我倒是可以引荐引荐,当然,一切都要靠你自己。”
“若真能如愿,张某定当厚谢!”张斌立刻兴奋异常,又端起酒杯来敬酒。
李旭却按住了他的手臂:“这酒慢慢喝,喝多了就醉了,我下午还要到你的铜场去看看呢!”
他并不急于找张斌探听张县令的底细,只是相互聊天,加深感情和印象。
那方主簿一听李旭的口气,似乎与大权在握的杨愔关系非同一般,也更加尊敬。
他心想,自己也不能一辈子当胥吏呀?要是能攀上李参军的门路,想办法谋一个小官,或者到上面权力部门当一个胥吏,也是很好的。
因此在李旭的引诱之下,在酒精的催化之下,二人与李旭越发亲近。
酒过三巡,李旭看看差不多了,就开始切入到世子高澄的反贪的行动上面,要引出张县令是否贪污的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