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小说巴士 / 锦绣大明一品官 / 19 专业才干侃出官运

19 专业才干侃出官运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呵,不过就夸夸其谈嘛,”戚大龙不屑道,“像你这种只会打嘴炮的穷酸书生,打胜仗上下嘴皮一碰,那么容易?你看!”
  说话戚大龙把大棉袄闪了膀子露出来:
  “看见了吗?想打胜仗得靠这个!”
  “啊!”严世贵和于慎行一看,原来在戚大龙心脏附近,一道狰猽的长长的刀疤,就横在胸口上!
  “当年倭寇一刀砍来,老子合身扑去拳打脚踢牙咬杀的贼,至于鞑子,你打听去,和咱们宿敌血海深仇打了二百年了,要什么和平!老子不答应!”
  严世贵向这位大英雄深深一躬,先道歉道:
  “那学生言语让您生气了,请将军你大人大量,别往心里去!”
  “嗯哼……”
  戚大龙两个鼻孔是长出一口气,严世贵亲自伺候这位真功劳升上去的三品将军,把衣服穿好了,那确实也是值得敬重的人,但严世贵深知道,人分三六九等,像于慎行、张居正他们是大儒,他们掌握的信息量巨大,而戚大龙充其量是个愤青,他掌握的信息和知识,只是表面认知,你和他谈国家税收的重要性,谈贸易与经济发展的未来,术业有专攻,他并不懂。
  人才也分多少种,在古代,比如三国里面,吟诗的有曹植、祢衡这类的,但曹植根本没有经济管理才能,一生除了能写两首酸诗,给当时老百姓留下什么?而实业,哪怕你是华佗张仲景也好歹救活了不少人呢!
  而人们推崇的郭嘉擅长军事,但是掌握地方财政的荀彧,钟繇等,他们对社会的贡献大还是郭嘉大?
  他对于慎行说:
  “学生说倭寇确实是戚继光大人打跑的,但倭寇,因何而起?本质是我国贫弱才被人欺负,强国富军才是根本,倭寇起于争贡,隆庆开关更进一步解决了倭寇的问题!不见血的不一定不是战争!那鞑子呢有有类似的说法,战争,只是经济的附属物!”
  “经济除属……”于慎行口中念叨着这个词,“经济这词是何意?”
  严世贵财经大学毕业生,深知于慎行将来会入内阁,是大官人选,当然要巴结攀附这样的人物,而他现在空手套白狼,所能用的就是点本学科专业知识了:
  “经济在我国语言里是经国济事的说法,但还可以做另外一种意思,包括民间贸易和国家的财政,税收,学生想说国家的根基在于赋税,想让我大明富强,首先要想办法强国,强国就得开源节流,开源就要开关革除弊政,节流就要管好我们的税制,实行一条鞭法!我大明的弊病正在这上面。学生斗胆了。”
  “啊!”这个话题,于慎行实在太吃惊了,因为他正和张居正大人谈这个话题,严世贵一语说破,他也正是这种人才?
  严世贵从最基础的讲起:
  “银子到底有什么用呢,是一种媒介。银子被人起名为‘货币’,一分钱一分货的道理叫‘等价交换’,而实际上要做到等价交换,是最难的事情,于是才有了一切贸易和商业活动。而且现在,倭寇所在的地方,他们好像发现了巨大的富银矿,是我国绝对所没有的。因此我们可以把贸易做到那儿去,获得那儿的财富,对我大明也极好!”
  “是吗?”
  于慎行从座位上直接站起来,惊讶表情,直直盯着严世贵:
  “你怎么知道这个?”
  “学生……”严世贵他不能说我是搜索查的,“从渔人口中得知。塘沽出海的人,有些人真的到了倭国,您不信可以派人查访,据说那儿的白银含量绝对可以开采上百年的。”
  这话没错,后来大海盗郑芝龙就是做中间商赚差价在中日两地倒腾,赚下了中国一个省的财富的,福建人台湾人没有不知道郑氏的,东南亚甚至澳洲,影响深远。
  “一直传有银矿,看来确实是真的,我得告诉恩师……”
  戚大龙愣傻着叨咕:“我们大明也有银矿,和倭国的有何区别?”
  “那里银矿都是富矿,同样是采矿,就是用灰吹法,那炉子得把石头和矿都烧成液态,而很多时候,我大明的一炉子煤炭下去,烧不出来一点银子,赔钱太多,这就是富矿和贫矿的区别。”
  “于大人见识真多。”
  严世贵也佩服起于慎行来,这个灰吹法,是一个关键的白银提炼技术,因为银矿都是伴生矿,白银都和铝,和铅锡在一起,所以,想要在矿石里烧出银子,必须在大约600度的时候,在液态的金属里吹入空气,让铅氧化,氧化铅称为密陀僧,而再加温度,就是白银了。
  当时,在日本,美洲,大量采集白银,就是用这种办法,下面烧的是煤,近几百年都用这种工艺。
  有了矿产,真不愁发财的。
  围绕矿山,我国在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的时候,才有那么多的外国侵略,那是到这儿来炼矿了,还不是抢吗?
  但是,到了八国联军那时候,现代工业上“三酸二碱”就差不多都出来了,化工行业起来,大规模开矿,然后就炼制玻璃,钢铁,水泥,农业时代就很快被工业时代给取代了。
  历史,有如滚滚车轮,碾碎了一切不切实际的梦想,而只让用科技和真正实力说话的我们留下来。
  这个,穿越明朝要找到经济开发的关键,就是矿。
  “可派兵过海,倭寇别的不说,我见识过,除非把他们杀得一个不剩,不会轻易和你投降,这征服的过程……”
  “谁让你去消灭,我们是和他们做生意就可以了。”
  于慎行终于平静下来了,对严世贵敬重多了:
  “看来你眼光视角确实独特,和吟诗作对的文人真不一样!”
  “因为严某虽然说是读书人,但也同情商人,自己还做起了一些小作坊,我们素有重农抑商的传统,但现在需要变化,改革,变则通,通则久!”
  “嗯!”于慎行重重的点头。深受张居正的器重的他,是个实干家,而张居正就是看在商业事物的操办方面有一技之长,但于慎行也在苦寻得力助手。眼下这个严世贵,仿佛天上掉下的给他的好帮手!
  于慎行拍严世贵的肩膀:
  “严世贵,你的才华不可限量啊,不介意的话,我要经常你去府上拜访!我们多谈谈你说的这些,最好能写成书?”
  “不敢不敢!我哪有什么府上啊。”
  “另外,你这才华一定得用起来,我可以给你安排一个小吏的历练机会,你还小,但能让你尽快熟悉官场规矩。”
  “谢大人。”
  严世贵心头狂跳,当官就是人家一句话的事!
  谁说侃大山不能混出官当?这就是了!
  “对了,你也是个生意人?什么生意……”
  “棉纺生意,才刚起步而已。”
  “棉……纺?记得张大人在我拜师的时候,回给了我几匹松江的三梭布说价值不菲……你是做那种生意的?”
  “不,三梭布是松江棉纺的最高水平,目前在下的织坊嘛,才起步,做不了那个,普通人穿的粗布而已。”
  “哦,那也行!想和倭人做生意的话,我国有茶叶、丝绸、陶瓷等很多种好东西,为何小兄弟独选布业?还是从粗布做起呢?不是愚兄说闲话,你这生意的格局……”
  “格局不大?”严世贵想不能让对方小看了,那就要再把话说深一些,刚说的不过一些知识,应该拿出来理论。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