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小说巴士 / 西河滩 / 第二章 会动的猪尾巴

第二章 会动的猪尾巴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黑蛋向村西头奔去,引来几个小孩子在后面穷追不舍。
  冬天的溪水很清澈,也很湍急,河岸不宽,带着寒气,山泉和雪水夹杂着薄冰,从山上倾泻而下,差点要溢到岸上来。终南山下有九沟十八峪,有数不清的这样的溪流,这么清澈的溪水还要奔腾几十里,才能流入浑浊的渭河。
  西村口一座简陋的木桥,连接着村子和对岸的马路。桥面上放几根圆木,用泥巴稻草玉米杆覆盖,上面再铺层碎石子和细沙。稻草垂挂到河面,形成长长短短参差不齐的冰棱挂子,在阳光照耀下,滴滴答答落到水面上,消失得无影无踪。
  穿过桥,紧挨着马路是一大片田野,爷爷和奶奶的房子就坐落在绿树环绕的田野中间。
  爷爷叼着旱烟袋,靠在竹椅上晒太阳,奶奶正在整理猪肠子,腊月二十六日杀的猪,老两口身边有四个儿子一个女儿,三个成了家,每家分一点,村子里谁要在卖一点。人老了,吃不了多少,只留下猪下水和一只猪头,还有一只带着尾巴的肥嘟嘟的猪后臀。过年足够了。
  “婆我要吃肉”黑蛋说。
  “行啊!”奶奶笑眯眯得说,“你去给婆拿点柴火,中午给你煮肉吃。”
  “哦,好的”黑蛋兴冲冲地跑向灶台,拿起盛放柴火的竹篓,冲向柴垛。刚刚下过雪,柴火有点潮。黑蛋翻开柴垛上的玉米杆,抖掉覆盖着的积雪,下面是一摞摞的玉米芯子。抱起一抱放进去。关中种植玉米和小麦,农村人都烧柴火灶,一方面因为煤炭太贵,另一方面据说柴火烧的饭吃起来香。晒干的玉米杆,剥掉玉米的玉米芯,脱了麦穗油光发亮的麦秸都是很好烧的柴火。偶尔也到山上砍点柴,那都是家里柴火不够用的时候才去的。
  黑蛋似乎记得好几年前的一个秋天就曾经和父亲去南山砍过柴。那天天气比较好,天空很蓝很蓝,太阳很耀眼,父亲和母亲起床比较早,母亲准备了厚厚锅盔馍,给自家掌柜的和孩子每人下了碗挂面,还带了几个煮熟的鸡蛋。这是上坡路,父亲佝偻着背,拉着板车,车上放着几把稻草编制的草绳,黑蛋坐在草绳上,就沿着村口的小河,去南山上砍柴。黑蛋很兴奋,一路上唱着自己都不知道的歌谣,脸蛋红扑扑的。到了一座山坡上,父亲把车子放在路边,让黑蛋坐在车子旁边玩,自己就在边上砍柴。可能是因为带着孩子,父亲并没有走远,就在旁边砍些粗壮的蒿草和低矮的落叶荆棘。
  黑蛋很早就听母亲说这山上有狼,很多小孩都被叼去。舅舅家住在山坡上,经常会给黑蛋讲些山上遇到野狼,狗熊或者人头蜂的故事。记得有一年和母亲去外婆家走亲戚,晚上就住在外婆家的房子里,黑蛋的的确确听到过狼嚎,那声音绵长且凄惨,像一道弧光划过天空,消失在苍穹之中。黑蛋当时几乎都要吓哭了,生怕野狼跑下山,伸出两只前爪弄破窗户纸,然后从窗户爬进来,把他叼走。尽管狼嚎声音比较遥远,黑蛋仍吓得用被子把头蒙的严严实实,一晚上都不敢睡熟,第二天天不亮就嚷嚷要回家。气得舅舅说:“外甥是狗,吃了就走,多待一天都不愿意。”
  趁着五爸不在家,黑蛋急忙溜进五爸的卧室,在枕头下翻出一本《西游记》,揣进怀了,出了门。奶奶正在煮肉,稍微有点潮湿的玉米芯子在灶台下伴随着火苗,伴随着“噗嗒”“噗嗒”的风箱声,冒出浓浓的炊烟,熏得奶奶直抹眼泪。嘴里嘟囔道:“这鬼天气,柴火都干不了。”爷爷已经端着茶水去串门子了,黑蛋斜靠着麦秸堆,津津有味地看书,尽管很多字不认识,甚至一个字只认识哪怕一半,或者一个角,对黑蛋来说也能猜出个大概。因为父亲曾经教过他,很多汉字都是由其他字组成的,捡你认识的念就对了。黑蛋就牢牢记住了这句话。在这一小辈中,黑蛋居然成了村里识字最多的“小秀才”。
  冬天暖烘烘的阳光照射在脸上,舒服得不得了。黑蛋感觉脸上热乎乎的,书上的字慢慢变得越来越模糊,眼皮都要睁不开来。
  “黑蛋,黑蛋”奶奶喊道。
  昏昏欲睡的黑蛋急忙爬起来,揣好书,抖掉身上的麦秸。
  “婆,我在这呢!”黑蛋说。
  “肉煮好了,婆给你弄个没吃过的”奶奶招呼着。
  “啥好吃的?”黑蛋早已咽起了口水。
  “猪尾巴啊!没吃过吧?”奶奶笑眯眯地说。
  “你去叫你明丽,小龙和创子一起来吃吧”奶奶吩咐。
  黑蛋急忙应声:“好咧”向村子里跑去。
  黑蛋的爷爷是家族里的兄长,多才多艺:唱戏,雕塑,种菜,主厨,打猎,纸扎等无所不能,特别是纸扎艺术,更是深得十里八乡称赞。纸扎的种类有以下四类:一是神像,如入葬时焚于陵墓前的大件扎制品;二是人像,包括童男童女、戏曲人物、侍者等;三是建筑,如灵房、门楼、牌坊、车轿等;四是明器、包括饮食器皿、供品和吉祥用品以及瑞兽类。诸种纸扎作品取材巧妙,工艺精湛。爷爷这个家族人数虽然不多,但也是村里德高望重的书香门第。黑蛋的父亲是教师,也是其弟妹中的兄长,到黑蛋这一代,母亲生了俩儿子一个女儿:黑蛋,白蛋和丫蛋。黑蛋自然也是三兄妹中的老大。二爸家有堂妹小茗和堂弟小创,其他叔叔大都还没有结婚。黑蛋很早就听说爷爷和奶奶生了七个儿子,给出去三个,身边留下四个。就是父亲,二爸,三爸和五爸。四爸送给了下面一个叫界尚的村子,六爸送给了河西一个高庙村,七爸和自己年龄差不多,送给了本村一户姓王的人家。四爸和六爸的养父母都没有儿子,这在农村叫继承香火。黑蛋始终弄不明白,为什么爷爷奶奶好端端的把自己的亲生孩子给了人家?
  后来黑蛋终于知道了原因,是奶奶亲口说的。
  解放前家里比较穷,也不懂计划生育,再说建国初百废待兴,国家鼓励生育。可惜家里条件差,养不起那么多孩子。有的人家又生不出儿子,善良的爷爷奶奶就将自己的孩子过继给人家继承香火,也给自己减轻点负担。再说孩子到了人家家里,也照样当掌上明珠般疼爱,比起自家一大群孩子,倒照顾仔细得多。
  弟弟妹妹都围在灶台前,奶奶从锅里挑起一根猪尾巴,放在案板上。只听“咔”“咔”“咔”几声,“来,一人一块,人人有份。”奶奶说着。给每个孩子一人递一块猪尾巴。
  “哇”的一声,大妹哭了。猪尾巴被扔到了地上。“你看”“你看啊,婆”大妹说。“它还在动呢!”
  “你这死丫头”“煮熟了咋还会动呢?”奶奶说着从地上捡起那块被大妹扔到地上的半截猪尾巴。“噗”“噗”吹了几口。“你不吃给你哥吃”奶奶说着,把猪尾巴上沾着的草木灰拭掉,递给了黑蛋。
  “婆,你看,你看,真的在动啊!”黑蛋恐惧地喊道。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