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小说巴士 / 巡视大宋 / 第一百七十八章 抛售食盐

第一百七十八章 抛售食盐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李老板面露难色:“用黄金白银,怕是有些损耗,不瞒你们,现在南唐铜钱正在贬值,兑换黄金白银的价格也会波动。”
  
  柴宗训想了一会,确实是这样,黄金才是古代的硬通货,铜钱不值钱了,要一贯二百文才能换一辆白银。“好吧,这个损耗就算到成本里面。”
  
  李老板这才喜笑颜开,打着折扇“好,如此便妥当了。只怕这食盐,第一日便被抢购一空啊。”
  
  “李老板放心,这盐呀,量大管够。”柴宗训给他下了一个定心丸。带他看了仓库之后,李老板急急忙忙的回家了。
  
  当天晚上,李老板的盐行就悄悄地进行了旧盐倾销大甩卖,只要给钱,亏本都卖。
  
  自从李老板看了孙掌柜的精盐仓库,才知道什么叫大盐商,整整几十间屋子,全都是精盐,就跟白雪一样堆开,自己拿命去拼啊?只好亏本大甩卖,在精盐出售之前就先清仓。
  
  占江宁府三成市场份额的掌柜们,以为自己捡了个大便宜,统统吃进,好不容易那个李胖子脑袋发热一回,进行亏本甩卖,自己不帮帮他,良心也说不过去啊。最终李老板的黑盐、粗盐全部被他们接盘,价格甚至低到了两百文。
  
  要不是李老板看了盐仓,哪里肯下这种决心啊。
  
  第二日,李氏盐行打出招牌,精盐千文一斤,次日售价九成,再一日售价八成。
  
  广告打出之初,江宁府的百姓还没什么反应,来购买的并不多。虽然看上去盐成色好,雪白雪白的,可怕这黑心商人在里面掺面粉呀,否则盐怎么可能这么白。而且一千文的价格可不便宜,隔壁店子标的售价才八百文。隔壁的正是接盘李老板粗盐的店家,接盘价格低,今日便把价格从千文调到了八百文。看到李老板二百文卖给自己,今日又以一千文一斤的价格零售,这个李老板果然疯了。
  
  也有一些家中盐耗尽,必须要买盐的,才来买了一点回家做菜。因怀疑掺假,所以做菜就多放了一点,直到咸得无法下咽,才发现这盐竟然是真的,这才急忙赶来再次购买,他们才不会相信后几日价格会更低呢。如此好的精盐,估计撑不到几天就卖完了,就算自己一千文钱一斤,也是大赚。
  
  在黄昏的时候,李氏盐行门面之前排起了长队,都是闻讯而来的百姓,直到店铺打烊。
  
  “各位江宁府的乡亲们,我们明日再卖,再说明日价格更便宜呀。”
  
  可还是更多人不肯离去,甚至在店门口打起了地铺,他们可是瞧见了,店里装盐的坛子已经快空了。
  
  隔壁掌柜见自己生意也受到影响,便派伙计高价从别人那里买来一斤细盐,发现这盐果然比自己家质量要好,如果让自己定价,最少也要三贯钱一斤,这哪里是给普通百姓吃的盐,就连宫里都吃不到啊,应该卖给达官贵人才是,只有李老板这个疯子才会把精盐这么便宜卖了。
  
  第二日,李氏盐行一开门,就被买盐的百姓围住了。伙计拿出木牌,上面用黑笔写着今日盐价九百文一斤。
  
  整整一天,李氏盐行的伙计都没停歇过,光是补货就补了五六次,累的他们直不起腰。
  
  前来买盐的百姓们,都拿着坛子、布袋,批量购买。哪像以前买盐,伙计拿张白纸一包就完事。
  
  隔壁掌柜见这架势,自己店里整整一日都没有一个顾客,这样下去,就看李胖子能撑几天,自己继续保持八百文的价格。
  
  第三日,盐价八百文,整整买了一天,都没断货,李氏盐行的盐就像能凭空变出来一样,那叫一个源源不绝啊。
  
  第四日,盐价七百文,这次消息都传到了周边县城,县城的乡绅、地主们还有县里居民,都派人前来够盐了。
  
  第五日,盐价六百文,这个价格一出,已经触碰了之前南唐向大宋购买粗盐的成本价了,如果再低,就要赔本了,隔壁的掌柜见势不妙,也开始进行了同步调价,改为六百文。如果是前几日,他改为六百文,说不定他那点存货会被捡便宜的百姓购买一空,可现在李氏盐行的精盐名声已经打出去了,就连皇宫里的内务府都派人前来购买了。
  
  他们现在手里的粗盐就像股票一样,还想着以一个合适的价格卖出去,可盐价以每日降一百文的价格掉下去,等他们回过神来,已经卖不出去了。
  
  到最后精盐的价格稳定在两百文。隔壁盐商以一百文的价格都卖不出去了,最后连五十文一斤都没人要。吃了精盐的人,怎么还会回头吃那种又黑又粗又苦涩的粗盐呢?这才发现上了李胖子那个当。当初说的好好地,说自己急需钱,亏本大甩卖,把手中的粗盐全部低价沽给了他们。这时才发现这是一个圈套啊,可为时已晚,只好用牛车拉着粗盐运到更远的地方去卖。
  
  如果是柴宗训来操作的话,便会从李氏盐行进货,再到偏远的乡镇去卖呀,利润不是更高?直接可以卖一千贯一文呢。
  
  柴宗训也没想到在南唐发展零售网络,首先这毕竟是南唐,尽管李煜已经认宋为宗主国,可不代表着大宋可以在唐境胡作非为。大宋盐行在这里也就没有发展的根基,所以目前做的还是批发,这些销售政策只是开业打响名头有用,最终要回到长期贸易,靠的还是南唐本土商人。
  
  短短几日时间,就赚了近十万两白银。不过接下来也是一个销售疲软期,买盐的人足够家里吃半年以上了。
  
  柴宗训最后和李老板商议,精盐以一百文一斤的价格批发给他,市面销售价格定死为两百文,中间有一百文一斤的差价让利,也便于李老板去发展销售渠道,加快市场抢占。
  
  柴宗训也正好让一批人安插到李老板的销售团队里去,奔赴到南唐的各县,甚至连一些大一点的镇,都安插了细作来收集情报。
  
  柴宗训觉得以目前的做法,已经足以削弱南唐了,只待赵匡胤起兵,一次便能拿下南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