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小说巴士 / 乱世之大周崛起 / 第四十六章 掌控欲

第四十六章 掌控欲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当一众官员只剩下符昭愿时,他才忍不住说道:“我可惜地不是韩德立,而是那些汉家才俊。”
  柴棕不明白,为何符昭愿还要留下来,符家不是恨不得远离他吗?
  柴棕笑道:“难道按照符大人的想法,汉人难道就该拼死抵抗?哪怕血染山河?”
  “难道不是吗?”
  柴棕冷笑一声,说道:“这种事,应该是你们文人士子的选择,其实百姓很简单,他们只想活下去。”
  符昭愿有点怒道:“苟全性命,不如一死了之!”
  这是很直白文人思想,只可惜,这样的觉悟只适合少数性格坚毅之辈,对于大多数人而言,说说就好。
  “是吗?苟全性命?”
  柴棕有点愤怒,倒不是因为符昭愿的话有含沙射影的意思,而是他太天真。
  说到苟活,柴棕的确是在苟活,可是这乱世之中,谁又不是在苟活?
  柴棕继续说道:“符大人不要忘了,燕云百姓从未忘记汉家先祖,他们只不过是一群被人抛弃的人。”
  “那不过是儿皇帝干的蠢事。”
  “那也是皇帝干的事。”
  “可是,他们无论如何也不该臣服异族,契丹人残忍恶毒,在他们手底下,犹如猪狗。”
  对于这样纯粹的文人,柴棕实在不知该说什么才好。
  柴棕平静的说道:“符大人若是有机会,可以往燕云走一遭!”
  “燕云十六州?”
  柴棕平淡的说道:“所听所闻不如所见。”
  符昭愿听柴棕说的奇怪,连忙问道:“什么意思?燕云之地有何特别?”
  柴棕无奈的摇摇头,说道:“中原饱经战火多年,早已残破不堪,如今天下的百姓,赋税严苛,惶惶不可终日。
  如今,燕云之地的汉人已经在修养生机,这样的情况下,他们会倒戈相向?”
  “这不可能!”
  的确是很难让人相信,不止符昭愿如此,大多数人也不相信,哪怕这就是事实。
  这也是一些文人的思想在作怪,对于不知道的事,没有求证的心思,只是一味反驳。
  燕云之地虽然遥远,可并不禁止商贾通行,只要派一个信得过的仆人,完全能够得到结果。
  只可惜,他们觉得没必要这么做,因为在他们看来,这就是不可能的事。
  哪怕是符昭愿,也逃脱不出这样的心思,天生的优越感,让他只会俯视,让他忘记了其它方向。
  不过,符昭愿还算好的,还知道讯问消息的来源,而不是妄下决断。
  “这些事你从何得知?”
  柴棕道:“郑王府的美酒一经面世,便远销四方,自然有燕云之地的商贾慕名而来。”
  听到是商贾,符昭愿眼中的鄙夷之色毫不掩饰,原本还几分不坚定,如今再无疑虑。
  “商人重利,低买高卖,唯利是图,操奇计赢,这样的人如何能信!”
  符昭愿说的很坚决,没有办法回环的余地,商人已经被他打上了不可信的标签。
  只可惜,他也不想想,一个商贾说的话无法相信,可数十个商贾说的话也没法相信?
  事实上,不用商贾来说,柴棕也知道,燕云之地的汉人过得不错。
  契丹人对于其他种族的确严苛,被其灭族的也不在少数。
  可是,凡事没有绝对,契丹人自认高贵,可他们对于汉人工匠和农民,却极为重视。
  尤其是在得到燕云之地后,燕云之地的汉人百姓,享受的待遇,几乎和契丹人一样。
  这其中,自然有汉人官员的运作,如今辽国的文官系统,汉人权利极大。
  但是,最重要的是,燕云之地乃是重要的粮食产地,而契丹人根本不会种地。
  辽国需要汉人,需要会种地的汉人,只要耐心经营数年,燕云十六州就会变成辽国的粮食基地。
  这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是极为重要的,毕竟一个权利机构完整的国家,不可能生活在马背上。
  燕云十六州等产量基地,很好的让辽国,从游牧民族,转变为半农耕半游牧的国家。
  这样的情况下,辽国岂能迫害燕云之地的汉人,否则谁给他们种粮食?
  别人不知道,柴棕却不会不知道,后世的太宗四次北伐失败,和民心有很大的关系。
  而大秦人如今对燕云之地放任不管,那也是因为,那里是汉人的地方。
  在他们心里或许觉得,只要王师一到,自然有无数汉人遥相呼应。
  想到这里,柴棕无奈的摇摇头,和符昭愿的谈话,也算是不欢而散。
  只不过,符昭愿虽然生气,却没有主动离去,而是犹豫不定
  柴棕看得出,符昭愿定是有话说,最看不惯他们这种姿态,非要别人询问才肯说,早说晚说还不是要说。
  “符大人还有事?”
  符昭愿好似在下定决心,问道:“您母亲安好?”
  柴棕微微一怔,不过心情却好了许多,符家还有人记得她,也不枉她多年的思念。
  柴棕道:“别的也就罢了,光是有家不能回这一条,让她如何开心?”
  符昭愿满脸苦涩,对于他亲妹子的想法,他岂会不知道。
  符昭愿叹息一声,说道:“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在这乱世之中,符家看起来风光,却也是风雨飘摇。”
  柴棕道:“母亲所求不多,她不奢求相见,只希望两位老人家好好的,就足够了。”
  神情落寞的符昭愿离开了,柴棕也离开了,鸿胪寺的驿馆再次变得安静无比。
  然而,驿馆内的气氛却很肃穆,安静的大厅内,唯有耶律贤和韩德立,还有护卫统领三人。
  驿馆四周更是有重兵把守,就算驿馆的人员,也不敢轻易靠近。
  韩德立恭身说道:“启禀王爷,三日后会见秦皇的事已定,汉人没有捣鬼。”
  耶律贤淡淡一笑,说道:“不是他们没做,而是有你在,没机会罢了。
  我总是不明白这些汉人,搞些小手段,就为了在心里偷乐一下?”
  韩德立身为汉人,自然更清楚汉人的心思,于是解释道。
  “汉人重视脸面,皇帝更是如此,而且,这样做能让他们展露学识,让自己显得更加高人一等。”
  想到这里,耶律贤淡淡一笑,若是与秦皇异地而处,或许他也会很满意臣子的安排。
  耶律贤回过头来对契丹统领说道:“摩颜,那位郑王的消息打听到了没有?咱们知道的消息可不多。”
  这位摩颜统领,自从被柴棕一瓶酒灌倒之后,便盯上了柴棕,有关柴棕的消息,自然打听的一清二楚。
  摩颜道:“这位郑王,以前一直很安静,直到不久之前,几乎死掉的情况下,让他性情发生了极大的变化......”
  听到摩颜的话,耶律贤淡淡一笑,说道:“死中求活,这位郑王殿下可不简单。”
  韩德立一脸疑惑的说道:“不立即斩草除根,秦国皇帝这是在养虎为患。”
  耶律贤却摇摇头,显然不赞同韩德立的说法,而是说道。
  “你不懂,这是帝王心思。”
  “帝王心思?”
  耶律贤说道:“没错,地位越高的人,越喜欢掌控一切,将人玩弄鼓掌的感觉。
  越难掌控的人物,越有挑战性,这是一位孤寂的帝王为数不多的乐趣,更何况秦皇这位胸有大志的帝王。”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