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最终经过反复的讨论,将突厥旧部分布在东自幽州,西至灵州之间,同时将突利旧时所统之地,设置了顺、祐、化、长四州,分别设立都督府。
将颉利旧时所统之地设为六州,左置定襄都督府,右置云中都督府,统领各部民众。
将突利封为顺州都督,使其统辖各部酋长。
封阿史那苏尼失为怀德郡王。
封阿史那思摩为右武候大将军、怀化郡王,使其统领颉利旧部于河南之地。
对其他各府州,也分别封其酋长为都督、刺史。
到达长安的突厥酋长们,都封为将军、中郎将等官,布列朝廷,封五品以上一百多人,入居长安者就接近一万家。
大家讨论完毕以后,李二在高台上站了起来,看着底下的大臣开口说道。
“突厥是少数民族,但少数民族也是人,他们的生活情况与我大唐不一样。作为君主,朕忧虑的是恩德并重,不必多疑有何不同。因为实施恩德,则四方各民族可以使它亲如一家。
如果猜忌多,那么即使是骨肉之亲,也不免沦为仇敌。突厥穷人多,民众多,朕都可以收养他们,他们会知道感恩,人情都会深入在骨髓,难道他们还会为患!
而且他们与薛延陀部落基本相同,他们不向北投奔薛延陀而南归投奔朕,这种情况可以看出他们其实对大唐是很期待的。”
乔成听到李二的话不由得对他肃然起敬,这就是各民族大团结的雏形啊。
两仪殿里一群人齐齐拜倒在地,山呼万岁。
……
……
夜。
长公主府。
“成儿,今日在两仪殿,陛下为何不推行新政了?难道他不想推行新政了吗?”
乔师望坐在主位上,看着下首的儿子。
“回父亲,并非如此,陛下是肯定要推行新政的,因为我大唐再也没有比陛下更适合推行新政的了。
军权集中,这是其一。即使领军在外的将军,也都是陛下多年以来的拥护,他们对陛下的感情不可概论。
君臣同心,这是其二。朝堂之上虽有争论,但都是政见不同,无关其他,君臣一心都是为了大唐。
士族衰落,这是其三。常年的战乱,使得五姓七家士族望族已经不复往日繁盛了,如今正是消除他们的最好时机。”
乔成看了看屋外,小心的对父亲说到。
府中有李二的眼线,这是大家都知道的事情,所以一般父子俩聊天的时候,身边都会有庐陵长公主或者婉姨坐在一旁,今日房间内是庐陵长公主,外面都是她安排的人站在屋外。
乔师望看了庐陵长公主一眼,开口问乔成。
“既然如此那陛下为何停止了新政?”
乔成抬头看了母亲一眼,后者满眼都是宠溺的看着自己,他对母亲笑了一下,又转头对乔师望说到。
“君子喻以义,小人喻以利。
陛下跟父亲都是大智慧之人,您们所推行的新政必然既符合大义,又符合利益。
从大义上来说,新的科举制的推行,大大的增加了士子们的积极性,每年一试,极大的提高了士子们的动力,增加了士族的数量。
故陛下登基的事情,就不会再被五姓七家的人一直利用,新士族的增加,事情也会被逐渐遗忘,陛下也就会越来越容易控制士族。”
乔师望喝了口水,笑了笑说到。
“所谓大义,乃是国富强兵之大义。
利益,乃是陛下之利益,此乃天下人心所向,大势所趋,众望所归。”
乔成听到乔师望的话,忍不住笑出了声音来,又看到母亲再瞪他,只好收敛笑容,正经的说到。
“说到利益,父亲首推新政,会一跃成为天下士子的领袖,如同魏之陈群、司马懿,从此以后,天下熙熙攘攘的人才,皆出于父亲之门下,到时候乔门如市,这才是最大的利益。
所以,这让陛下有些不放心了。”
“哈哈哈哈!!
成儿多虑了,你刚才所说的熙熙攘攘的人才,那皆是陛下之人才。
陛下知我,我知陛下。
我曾跟陛下说过,若有一天富国民强后,我愿告老在家,闲云野鹤,从此安心陪伴你娘。
只要有生之年能够推行新政,为我大唐选拔人才,防止士族结党营私、豢养家臣,提高寒门子弟出仕,为父也死而无憾了。”
乔师望的笑声穿透力很强,爽朗的笑声中,庐陵长公主含情脉脉的看着他,两人相视而笑。
乔成待两人秀完了恩爱,这才慢慢地说道。
“新政的推行,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成型的,陛下现在实行,将来的太子甚至太子的太子,才会有显著的成效。
而陛下担心的不是您!!!”
乔成的声音不大,到乔师望却一下子愣住了。
看着儿子苦笑的样子,乔师望逐渐明白了李二的担心,看着乔成的模样,乔师望竟一下子不知道说什么好了。
他现在终于明白李二一直在担心的是什么了,他看了看乔成,又看了看庐陵长公主,端起茶杯慢慢的喝起了茶来。
“师望,二哥是不是已经有了新太子人选了??”
庐陵长公主看着自己的丈夫和儿子,忍不住开口问到。
乔师望摇了摇头,表示自己也不清楚。
乔成看到母亲问询的目光,咧嘴笑了笑,他听懂了母亲的担忧,母亲害怕太子之争会波及到自己。
“母亲不用担心,高明的太子之位现在还是十分牢固的,只要他不谋逆,那么大唐的储君就一定会是他的。”
乔师望皱着眉头,仔细的听着。
庐陵长公主看到丈夫迟迟没有说话,又看到儿子自信的目光,忍不住轻轻的说到。
“可是,二哥行二啊,而且他的皇位……”
说到这里乔师望猛的打断了她的话,警惕的看了看屋外,没有什么动静,这才皱着眉头对庐陵长公主摇了摇头。
庐陵长公主右手捂住了嘴巴,左手按在胸口上,有些不知所措的样子。
乔成安慰她说。
“母亲不必担心,正因为二舅行二,所以高明的太子之位才会更加的稳固。”
看到父母二人不明白的样子,乔成只好耐着性子继续说道。
“二舅如果不这样做的话,那么将来的大唐皇位之争,将会是一场腥风血雨的战争。
而二舅是不会让这种事情发生的,这也就是他现在纠结的缘故,同样也是新政滞步的缘由。”
乔成的话,让乔师望茅塞顿开,他一指乔成,大喊了一声。
“陛下定好的人原来是你?”
庐陵长公主瞪着眼睛看着两个人,没有明白丈夫说的意思。
乔成无奈的摊了摊手。
“看来就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