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小说巴士 / 万户唐侯 / 第四十二章 拥新政玄龄发声

第四十二章 拥新政玄龄发声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陛下,九品中正制自前隋以来,已经废除,但以秀才、明经等科课试选士的做法仍旧沿袭下来,隋炀帝杨广又置进士科。”
  魏征站了出来,一袭绯袍,长须飘摇,一副大义凛然的模样,朗声说到。
  “我大唐也是沿用前隋的选拔制度,开科选士,我大唐取士分制科和常科。制科由陛下特旨召试,以待“非常之才”。制科主要试对策,科目繁多,比较常见的有直言极谏、贤良方正、博学宏词、才堪经邦、武足安边等科。应制科对策及第,高者授以美官,其次仅予出身。现任官吏也可应制科,而且可以一再应试。常科的科名有秀才、明经、进士、明法、明书、明算等,比隋代有所增加。
  因为这种新的选举制度是分科举人,故名之为科举制。与九品中正制相比,科举制的特点是不再以家世,而是通过考试选拔官员,它的产生为寒门庶族开辟了仕途。
  实乃陛下皇恩浩荡,天下士子之福也。”
  魏征的话一说完,温彦博、颜师古、窦静、萧瑀、虞世南都纷纷点头称是。
  李二看了看房玄龄,他却毫无表情的坐在原地,又跟长孙无忌对视了一眼,后者微不可查的摇了一下头,李二笑了笑。
  “魏卿说的有理,我大唐就是要开创一种新的选举制度,要让天下英才尽入朕毂,不论出身,不论贵贱,朕统统都要。”
  “陛下,此议虽好,却有弊端,新进士子缺乏根基,很难与士族出身士子相抗衡,容易产生碰撞,对朝堂也不利。”
  萧瑀紧接着魏征站出来说道。
  房玄龄听到他的话,忍不住皱了皱眉头,仍旧没有出声。
  “最主要的是士子缺乏经验,如果入职地方,很难有所作为,特别是寒门士子,因为没有接触过,没有人给他们指导,更会捉襟见肘,无法达到要求。”
  温彦博也起身说到。
  房玄龄更是闭上了眼睛摇了摇头,干脆不看他们了。
  李二笑着看了一眼房玄龄,看到他闭着眼睛摇头,又看向了乔师望。
  乔师望仍旧昂首站在那里,不动声色的看着周围,等大家都不说话了,这才开口说道。
  “自武德五年腊月,第一次公布科举成绩开始,到如今我大唐每年都要举行科举,可十五年过去了,却依然改变不了名门望族做官容易,寒门子弟登科难的问题,终其原因在哪里?还是因为士族之间相互联姻,你为我选取,我为你选取。”
  “师望此言差矣!”
  魏征开口打断了乔师望的话。
  “陛下重视人才的培养和选拔。每次科举,都会有大量寒门子弟的涌现,不论望族士子还是寒门士子,都是一份答卷,一同批阅,何来望族相互选取之说?”
  乔师望正要开口,萧瑀又接着说道。
  “同科进士,皆为陛下钦点,何来相互取悦之说?”
  萧瑀说完以后,房玄龄猛地睁开了眼睛,脸色刷的变了,抬眼看向高台上的李二。
  果然李二的脸色已经有些不好看了,但他还是一直隐忍不说话。
  房玄龄心中深深的叹了一口气,沉思了一会儿,站了起来。
  大家看到他站起来以后,都不说话了。
  李二眯着眼睛盯着房玄龄,看着他一步一步的走到大殿中间。
  长孙无忌也不再一直低头,也抬起头看着他。
  满殿的朝臣都是一直注视着他,看到房玄龄起身以后,魏征等人长舒了一口气,因为乔师望说的新政矛头对准的是一群人,而房玄龄可以说是这一群人的代表。
  李二一直盯着房玄龄。
  房玄龄一路走来,低着头,虽然没有看李二,但他能感受到李二灼热的目光。
  老房心里都已经要骂死魏征等人了,本来好好地说士子缺乏经验,需要历练,耳濡目染很重要就可以了,却偏偏引到李二钦点的进士身上,这不是将责任推给李二吗?这不是说李二没有眼光吗?说他没有慧眼识珠?
  好好地一盘棋被一群猪队友给破坏了,李二对五姓七家动手的决心是肯定的,这不是让谁说几句话就能阻止住的。
  如何在李二打击五姓七家的过程中保住自己既得的利益,如何确保以后的利益,这才是重点所在。而这一群人,只看到了乔师望所说的士族联姻,并没有注意李二的态度,如果李二不授意的话,乔师望如何敢于一人之力对抗五姓七家?
  短短的几步距离,房玄龄想了很多,他知道李二对五姓七家动手的决心,也知道今天这一次魏征等人的言论已经让李二心生不悦了,看来自己今后也要跟老家的人交代清楚了,不能再出差错了。
  “陛下!!!”
  房玄龄对着李二长施一礼。
  “乔公,快快免礼,不知乔公对师望的新政有何见解?”
  李二的话虽然和蔼可亲,但在房玄龄听来却是如雷贯耳。
  乔成看着魏征等人热忱的目光,炯炯的盯着房玄龄,眼神中渴望的样子让他想起了前世家中的喵星人。
  “陛下,老臣以为新政甚好!!”
  李二一副果然如此的样子,开心的笑了起来。
  魏征等人脸上的笑容僵住了。
  乔师望转头看了乔成一眼,后者对他眨了眨眼睛,乔师望抽了抽嘴角,心中叹了一口气,还真让这小子猜对了。
  昨天晚上吃完饭,父子俩曾经有过一番交流,当时乔师望曾经说过推行新政的困难程度,会受到各方的阻拦,其中最大的阻拦就会是房玄龄。而乔成听说了以后,却摇了摇头,他笃定房玄龄不会阻拦,相反还会大力的支持新政的推行。
  当时乔师望还说他想法太简单,涉世未深,不懂家族的重要性。如今看来自己还是不如这小子啊!!
  “好好好!!有玄龄这句话,朕甚欣慰!!”
  李二从高台上站了起来,快步走下了高台,来到房玄龄的身边,伸手拉住他的手,兴奋极了。
  乔成看着眼前的李二和房玄龄,从一开始李二跟他说新政的时候,他就知道这事如果要推行的话,在贞观年间绝对会事半功倍,因为贞观年间的君臣是同心的,一群人都是跟随李二打江山换来的荣华富贵,也还有李二才能够让这群老臣真心诚悦的甘心付出,肝脑涂地,在所不惜。他很好奇,原来世界的时候,贞观年间到底如何对待的五姓七家。。。
  “朕常常在想,如果当初没有房谋杜断,朕还是否能够登上这个位子。”
  李二一只手指着高台上的龙椅。
  房玄龄赶紧躬身连称不敢。
  “克明先朕而去,朕痛心疾首,三日未曾食下饭,今日师望提出的新政,朕心里又是一紧,唯恐乔公不允,但朕却又对乔公充满信心,朕知道咱们君臣终将是一条心的,朕甚是欢喜。。”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