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海州城暗流涌动,作为实际的掌控者,王旭责无旁贷,如今最大的困境,就是如何把所有人的利益捆绑在一起。
三个月后……
“上位,海盐已经有产出了,和您说的一样,品质和池盐一般无二,这产量更是惊人,如今实际才三块盐田,一次产出已然三万石。现在尚在开挖的盐田有六十余块,这产量……”
刘安已然算不出来,如今市面上的池盐一斗涨到了500钱,就是太平光景的时候,一斗也要150文,三万石就是30万斗,按如今的盐价就是15000万钱,折合15万贯,这是海量的财富。
王旭摇摇头,说道:“这晒盐之法靠的是太阳,再过两月便是梅雨时节,到时候产量必受影响,现如今日过一日,这盐也是积压甚重,得把这些盐卖出去,才是正事。”
刘安笑道:“上位勿忧,一个月前,已然放出风声,各大商号均暗自传述,海州出了盐矿,现如今周边的商户齐聚海州,怕是这三万石,还不够他们塞牙缝的。”
此时此势,王旭可以预料,他担心的不是盐卖不出去,海州辐射东南,这都是缺盐之地,而大唐产盐的地方,如今正被黄巢闹腾,西北的池盐运不进东南,那么上千万人必须吃海州的盐,这可是巨大的需求。
王旭实际担心的是四周各方的反应,北边的平卢,河北三镇,河东,淮南,这些藩镇会怎么看,但是一路不足为忧,但盐利甚大,若是群起攻之,如之奈何。
王旭可以确认这些跋扈藩镇,可以做出这样的事,虽然黄巢还在闹腾,但兖海实力一般,又怀有盐利,冒险紧逼,大有可能。
“上位……”
刘安打断王旭的思绪,他不明白大好消息之下,王旭为何眉头紧锁。
“高筑墙,广积粮!”
六字平平淡淡,刘安无比震撼,只有未雨绸缪才是掌舵者应有之意。
“刘安,得来的钱即到各州买粮,另外募集工匠筑城,海州,另外四县的城池必须全部改为砖砌,不要怕钱不够,有了盐田,我们想要多少钱就有多少钱。”
送走刘安,王旭寻来黄浩,如今军中事项诸多,一来五旗屯田之事,二来军改。
精选之下,王旭留了四千精壮,留着野战军力,刷下来的三千老卒,其中一半分配到各城作为守备兵力,另一半在留县,东海县建立两个屯卫,守护盐田。
其中野战军力中最为精锐的便是马队,海州共有军马一千余匹,也就是一千骑兵,这可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决定力量。
军事民政二重,当然还有一件事,王旭牵挂的很,就是苏右军办的改税,最终的方案还没有确定,风声是放出去了,阻力不是一般的大。
王旭还是低估了唐人对土地的渴求,那些大户或多或少,牵扯海州的官场,若是强行推行下去,可能会收到极大的反弹,怪不得苏右军接受任务之时,表现出舍身成仁的气势。
思虑再三,王旭还是决定缓一缓,如今重中之中还是盐,要把那些大户绑进海州这架战车,要么用铁血政策,要么以利。
在此背景之下,大唐实业应运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