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小说巴士 / 将军从新兵开始 / 001 兵和兵不一样

001 兵和兵不一样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八十年代最末那一年的春季,史上第一次的春季招兵相当火爆。某警备区政治处的新闻干事姚鲁,负责东峰市三个县的兵员,他来得比较早,东远县和招虎县已经定兵了,三潭县的兵也收尾了,正在看最后一个兵的简历,这个兵是刚从四战区快返部队计划单上划回来地,听镇武装部丁部长说,正儿八经高中毕业,多才多艺,绝对地好苗子。
  身体也很好,验过飞行员。
  有点儿奇怪。要是关系兵的话,直接就有人提溜东西来串门儿了,这个兵不是。警备区一共在这个镇上招了五个兵,那四个兵都家访过了,多多少少地跟上面都有联系,只有这个兵,一开始人家四战区快返部队花名册上第一个就是他,标签就是纯山里孩子,能吃苦。
  这个转折可够大地。
  正犹豫着是不是要定下来去家访,一起招兵的范排长领着两个女的进了他的办公室。
  两位高中女老师。
  “这位首长,我可跟你说,这个,我的学生,叶绍洪,你一定得带上,这个孩子是个好孩子,就是我们不会教,没教出好来,他考大学没希望了,到了部队你们多费费心,他指定是个好兵。”
  那位卷头发的女老师一脸的着急,就好象他自己的儿子,要错过出国机会似地。另一位长头发年轻女老师低头看着招兵花名册,花名册上就只有叶绍洪那一栏上没打对勾。
  “这怎么还犹豫呢,这么好的兵,抢都抢不到。”这位女老师的对象就是镇武装部丁部长,部队招兵的流程懂得狠,拿起笔,就在叶绍洪那一栏的后面打上对勾了。
  要是光按流程的话,那个还未家访过的孩子,就这一个对勾,这兵就算定了。
  一个对勾决定一个孩子的命运。
  龙山镇马鞭山村高中毕业生叶绍洪,就从这一刻开始,成了一个有军籍的兵。
  送走了两位热心学生前途的老师,刚准备去镇武装部丁部长那儿说一声儿,部队的急电就来了,明天早晨4点,所有的新兵去东峰市集结,在下蓝火车站等运兵的专列。
  时间够紧,家访是来不及了,两位老师说了,他们也是叶绍洪的家长,情况一清二楚了,绝对不会坑部队。
  算就算吧,一个没有什么关系的山里孩子,就算差点儿也差不到那儿。
  “范排长,赶紧通知丁部长,六点半新兵集结,让丁部长找个车,把镇上的五个兵送到三潭县交通招待所,咱们这就走,去县城。”姚鲁把桌上的花名册放到包里,随身的行李让武装部参谋给拿到了楼下。
  镇长领了一个人过来找姚鲁,是位领导,邻县的一位副县长。
  想顶兵,用他亲侄子,把叶绍洪的名额给顶了。那镇长往姚鲁的包里塞了一个厚垫垫地大信封。
  “别,这可不行。”姚鲁心里有点烦了,一伸手把信封扯出来,扔给了那位副县长。一位副县长这么带着一信封的钱,大老远跑来,就为了弄这事儿。
  “这位领导,咱都这么大领导了,何必呢,跟一个山里孩子争名额。”姚鲁这时候,心里确定了,叶绍洪这个兵,确实不是关系兵。
  ……
  叶绍洪正在一趟一趟地过山背石头。
  马鞭山村,不通公路,连马车道也没有,山里出的那些石头,只能靠人工背,过了山,有个镇长的亲戚在公路口开了一家外运公司,一拖车石头给五块钱。
  叶绍洪拖了五车了,再拖最后一车,拿到三十块钱,就是自己当兵的花销。叶绍洪的爹说,在部队花不了多少钱,就是备着,有个万一。
  背完最后一趟石头,叶绍洪码好青面条石,往脖子上压好护肩,套好车辕套,拖着拖车往公路口走。
  还要翻两个坡才能到。老爹今天借了马车去鱼岔拉盐去了,本想等老爹回来,可以省省力气。
  村里民兵连长找到他,急豁豁地说,赶晚上就要去县城,叶绍洪不敢等了,只好自己当牲口。
  为了那三十块钱,来回要拉六趟,最害愁的就是那个马鞭尾。
  二里长的上坡,牲口都累得大喘气。
  最后这一趟,叶绍洪实在是累极了,就差十几步了,死活就是拉不动了,“他娘地,这五块钱怎么就这么难挣呢。”
  “算了,扔半道上算了。”叶绍洪手一松,车把撬起来了。
  “三弟,摁住了。”赶集卖货的二哥骑着三轮车,从公路那边过来了,一看到叶绍洪累得那样,怕出危险,一个高儿从三轮车上蹦起来了。
  叶绍洪用尽最后一点儿力气把车辕摁回去,人整个地跪在了地上,手还死死地摁着轩辕。
  山里孩子真地很能吃苦,这话真地不假,半点儿也不假。
  “快回去换衣服,爹在镇上等你呢。”二哥摁住车辕把卖货赚地四十多块钱都塞给了叶绍洪。
  叶绍洪顾不上说什么,喘了几口气,就往回走。
  回到家,饭也没吃几口,就骑上家里那辆上学时骑烂的自行车,去镇上。
  误了点儿时间,丁部长板着脸训叶绍洪的爹,“老班长,咱不能这样,头一回,咱孩子就迟到,这哪儿行!”
  叶绍洪忙呼呼地把自行车扔给老爹,立马就给丁部长打敬礼,“丁部长,是我不对,我不该为了那五块钱,耽误到部队报到。”
  “行了,走了,上那个130。”丁部长没多说什么,跟叶绍洪的老爹招了招手,“老班长,回去吧,接兵的领导跟我熟,不会亏了孩子。”
  就这么,一辆加长130拉着龙山镇的五个兵,去了县城。
  唐启一的穿戴,跟另外那四个兵不太一样,人家那四个兵都穿着挺娇贵的花格子衬衣,手上还都戴着表。
  八十年代,手上戴表的,都相当牛,一块shanghai牌手表值八十多块呢。
  叶绍洪没有手表,也没有花格子衬衣,穿在身上的是部队发的作训服。
  一路上,叶绍绍洪跟同镇上的这四个兵也没说什么话,就是互相知道了名字,哪个村儿地。去了县城后,范排长给他们五个,一人发了两袋面包一包火腿肠,接着坐上了去东峰市的长途车,晚上8点多,到了东峰军分区招待所。
  第二天,三点多就起床了,也不知是什么车,一路疾驰,进了东峰火车站。
  临时加的车,叶绍洪没啥感觉就被这节加挂车厢拉到了下蓝火车站。
  新兵大集结,满火车站全是新兵。
  下车后,点了名,又坐到了原来的那节车厢里。
  这时候,另外那四位同镇上的战友,家里都有人来了,外县的那些新兵,也是不断地跟车厢外的家人在话别。
  叶绍洪就是一个人干坐着,没人跟他话别。
  关系这个东西还真是顶用。一帮又一帮的人动用他们的关系,进了火车站,还大包小包地拿着,有些人脸上还流泪了。
  叶绍洪突然想起了高中语文课本的句子:热闹是它们地,我什么也没有。
  山里孩子当兵不是为了热闹,是为了出人头地。
  山里太穷太闭塞了,不出人。
  太穷了,就没法讲大道理了,只能讲小道理。叶绍洪想不明白为什么,老爹老妈都辛辛苦苦地干了四十多年了,家里仍然是个穷,怎么这穷根儿就去不掉呢。
  高中毕业那年,叶绍洪跟一位同学的亲戚跑运输,结果,半路上,一辆大拖挂上的玉米整个被人抢了,那位运粮的大哥坐地上哭了半天,找谁去,天高皇帝远的地方,钱没赚着,还欠了人家外运公司的钱。
  那年月,有人赔钱,也有人大赚。
  叶绍洪没别的门路,只能当兵,唯一的能让人高看一眼的出路,当兵要是当不明白,还得回山里出苦力。
  想起来有点儿后怕,最后那车石头,差点儿把叶绍洪给压里面。
  人力有穷尽的时候,跟老天挣口饭吃,也得顾着自己的承受能力,以后,再不能这么犯傻了。到了部队,有些东西要争,不能争的就不争了。
  部队也不是以前的部队了。最大的差异就是人家有关系,咱一点儿关系也没有,一切只能靠自己。
  车厢里来了一些女兵,不是陆军系列地,人家穿的是海军装,有一个女兵很漂亮还特意扭头看了叶绍洪一眼。
  叶绍洪被电到了。
  只有他自己被电到,周围的人该哪样还哪样,邻近领兵领导的那两排座位上,有两个女兵特别显摆地拿出了他们自己带的高级水壶喝水。
  她们身上穿着毛料子衣服,可能一件就要好几百块钱。。
  火车鸣笛了,那群穿海军装的女兵下车了,一个个地跟她们认识的男兵女兵不停地摆手。叶绍洪一直看着那个看了她一眼的女兵上了前面的卧铺车厢。
  差别好大,人家也是新兵,感觉就是两个世界似地。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