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小说巴士 / 大汉将门 / 第十五章 审案 二

第十五章 审案 二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秦长城,自洮水走,沿临洮至狄道,然后折向东,再折向北,一直到河套地区。然后自阴山山脉的狼山,直插东方,东临大海。秦长城也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战国秦昭襄王时期所筑的长城,一部分是秦始皇时期大将蒙恬奉命所筑的长城。
  汉初以来,中原战乱,北方的匈奴借此越过蒙恬所筑的长城,侵入内地,烧杀抢掠,无恶不作。现在的形势很恶劣,当年蒙恬夺取的河南地已经丢失,重新沦为胡人牧马之地。而汉王朝在长安以北,全靠着秦昭襄王时期修筑的这条长城防线来进行防守。不守这会这条长城已经年久失修,所以汉廷才调拨了诸多人手,前往长城进行修复工作。
  这伙关东子弟,因受不了这般苦楚,遂便生了逃脱之心。趁着监工一时不察的机会,竟然就真的让他们给逃了出来。
  之前一心想着要逃,也没时间想未来。逃出来后,这下他们也抓瞎了。往何处去,就是一个大问题。首先,绝对是不能回去的。往长城服役,未至期限而逃。回去了,家人也要连坐。他们再是穷凶极恶之辈,却也不愿牵连家人。
  那么要逃往哪里?这茫茫天下,除非披发入山当个野人。不然你行走在这世间,迟早一日便要被发现、抓住。到时被抓住后的下场,可想而知。七想八想,这十几人倒也想了个办法出来。就是越过长城,逃到胡人那里去。胡人那里虽然又穷又苦,不如关中富贵。但以他们的本事,在胡人那里混得好一点,应该还是没有问题的。说不定还会被匈奴人当为典型,以礼相待,封官拜职呢。
  于是一念至此,便结伴西行,欲渡洮水,翻越长城而出塞。谁曾想一路上昼伏夜行,到了雀山地界,却被雀山亭长发现了破绽。
  当然,雀山亭长或许并没有发现他们是犯人,他有可能只是遁例来问询一下罢了。就像后世的警察查个身份证一样简单。但这伙逃人不知道啊,他们本来就是逃人,见了官就心虚得不行,现在亭长走过来要查他们的身份,他们以为已经暴露,于是一言不合就操刀群起而攻之,击杀亭长以及数位亭卒,然后亡命逃窜入这山谷之中。
  本来他们在一处林中歇息。原也不打算再惹事。谁曾想,王延年一行人中间,偏偏就有一位妇人。
  这伙逃人,从衣食无忧到穷苦之地修长城,这心理上的落差,不异于云端之别。在长城那里苦敖许久,好不容易逃了出来,结果现在又杀官犯罪,现在他们已经知道,这下彻底无法回头了。
  这身体上和心理上的双重折磨,让他们已经变得毫无理智。当一个人红着双眼说着要夺来这妇人一解饥渴之时,并无一人反对。于是,他们就突然发动,对王延年一行人进行了残酷的杀戮。只可惜,在他们将要成功的时候,李广三兄弟就杀了出来。不费吹灰之力,将他们团灭了……
  随着阶下这三人的断断续续供述,左右的掾吏们奋笔疾书,木板换了一块又一块,丝毫不敢大意半分。这些都是要封存进档案库的。
  旁边的李广听得也是目瞪口呆,果然是难以理解的变态啊。为了一个妇人,不顾己身的安危任性胡为。就你们这种素质,就是想当个汉奸也难以成什么大事。
  倒是县丞和狱掾,听了丝毫不在意。食色者性也。别说这伙饥渴已久的盗贼了。就是贵族,也有冒着掉脑袋的风险去抢掠民女的。
  问完这幸存的三人之后,这起案件的起因、经过就全部弄明白了。小吏在记录完后,狱掾又拿过记录复述一遍,问这三人可有遗漏、缺失?三人纷纷摇头,狱掾便让他们签字画押。接下来,就轮到李广他们三兄弟了。
  李广以为作笔录很简单,谁知道这也是一个非常麻烦的事情。把大体经过一说之后,狱掾就要求他们详细描述战斗经过,甚至射出了多少箭矢,命中贼人的什么部位这样的小细节,也要一一复述。
  虽然杀人后没有什么不良反应。但毕竟杀人也不是什么愉快的事。李广也不能当作自己杀了几只鸡。于是就强忍心中不适,把自己能记起来的细节,一一叙述。李蔡和李宣就不行了。心理素质比起李广来差远了。轮到他们讲述的时候,小脸就有些发白,说话也有些断续结巴了。
  等李广兄弟三人叙述完成之后,狱掾的目光就投向了令史。令史取出档案,递给狱掾,而后低声道:“与死、伤者受创伤口皆能相合。李氏兄弟所言俱真。”
  原来这令史手中的,却是现场勘察和尸体检查报告。用来确定证据的同时,也可以确定有没有人说谎。搞清楚了的李广这下就大开眼界。啧,这会法医、刑警就都有了啊?
  李广兄弟签完字后,最后就轮到王延年这些幸存者了。他们的问话就更加快了,在有了前面两方的证言,王延年等人的证词只是作为一个佐证罢了。
  李广看向那个妇人,心想自己还是猜错了。以为这伙贼子是要来寻仇,想不到却是贪图女色。难道真的是憋得久了,见了个女的就都觉得是西施了?这么难受,自己不会撸一发么,或者互相捡个肥皂也是可以的嘛。咦,李广忙摇了摇头,把这些不好的东西给甩了出去。
  全部流程走完了之后,李广觉得息饿极了。这时,县丞在看过了全部案卷证词之后,就下判决了。
  这伙盗贼的罪名有些多,先是犯了逃役罪,然后又犯了杀人罪、群盗罪、抢掠女人罪。活着的三人,将会被处以比车裂还可怕的磔刑。先分裂尸体,再枭首示众。车裂好歹还能把尸体给拼起来。磔刑,嘿嘿,也就跟剁成肉酱差不了多少了。当然,死了的也不会放过,同样会处以极刑,以示公正的同时,也用来警示世人。告诉大家一定要遵纪守法,胆敢犯法、胆敢挑衅官府威严,下场就是这么惨!
  判决一下,县丞就不顾阶下面如土色,哭泣流涕的三个犯人,宣告退堂,众吏们押解犯人离开,王延年等人也自行告退。李广三兄弟却是跪坐着安然不动。他们的奖励还没到手呢。
  果然,堂中诸人走得差不多了之后,县丞就一脸笑容的道:“不愧是李氏子弟,名不虚传呐。”
  李广向县丞微一欠身,拱手为礼,道:“不敢当县丞之赞。”
  县丞笑意盈盈:“何用我赞,今日之后,这平襄乃至陇西,便将传唱尔等之名了。临危不乱,以寡击众,一举擒杀十数人。李家子,你们出名了!”
  陇西很久没有这样的大案了。也很久没有出现过这样的英雄了。尤其是少年英雄。这起案件,极富传奇性。长城戍役绝境大逃亡,途遇雀山亭长,反杀再逃,途遇旅客起色心,最后遭遇李广兄弟……
  这样的故事,在这个娱乐贫乏的世界,必定是老百姓们所津津乐道、乐于传唱的。贼人、官府、女人、少年英雄等等这诸多情节,就足够人脑补出许多故事来。别的不说,光李广兄弟擒杀贼人,就足够人们活灵活现的编出很多故事来了。什么身高一丈,眼似铜铃,胳膊上能走马……别以为汉朝就没有段子手了。多得很!
  李广想象了下这个画面,画面太美他不敢想了。对于小道消息,七传八传最后会传成什么样,只有天知道。后世的信息社会,失实的谣言都是满天飞。何况是这个基本上没人控制的年代?
  只有李蔡和李宣,听说能被人传唱自己的勇名之后,小脸已经是兴奋得通红。这世上,谁不好名?功名利禄,哪个人都逃脱不了这四个字。他们兄弟一心想着要参军,不就是想着建功立业吗?建功立业的目的是什么?
  目的有很多,也很复杂。可以说是为了报效君王,可以说是为了个人价值的实现,可以说是为了事业(金钱)和爱情(美女),可以说是光宗耀祖、重振家声。当然,也可以说是为了装逼。
  装逼,是一个很古老的行为。并不是后世所特有的。古人其实也特别爱装。项王说过,富贵不还乡,如锦衣夜行。
  太祖高皇帝刘邦得了帝位,回家乡请父老乡亲大吃大喝,兴之所起,作大风歌:“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威加海内了,所以得回去一趟,让老家人知道自己的厉害。
  姜太公垂钓愿者上钩,其实也是一种装逼手段。后来的东晋名士郝隆在大热天中午露着肚皮躺大太阳底下,别人问你干嘛呢?,郝隆回答说我晒书呢。想方设法都要让人知道自己读书多逼格高……如此的例子,举不胜举。
  现在李广兄弟们,回到狄道之后,总算也有了吹嘘、装逼的一些资本了。李蔡、李宣想着回去受到家长们的鼓励、赞赏;受到同龄人的吹捧、羡慕、嫉妒。这心里,就真的是美得不行,乐得开花。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