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入夜,表哥已经睡下,只剩下郭欢和沈寰二人轮流守岗。
张宁悄悄的坐到了郭宽的身旁。
此时郭宽思虑了一天对策,额头也有些突突的疼。
“对不起,让你操心了。”
张宁有些脸红,风尘仆仆依旧掩盖不住她的单纯、温柔。
“谁叫你救了我的命呢?”
郭宽叼着一根杂草,席地而坐闭上眼睛,将整个后背都靠在了墙上。
张宁也靠着墙,将脑袋枕在了郭宽的肩膀上,不过脸更红了。
郭宽感受到她的动作,睁开眼睛看了看,最后还是闭上眼睛。
虽然这个时代的女子没有明清时的扭捏闭塞,但是张宁的动作依旧有些大胆。
“你说我爹爹能够成功么?”
沉默了半响,郭宽最后还是讲了实话,
“你父亲必死无疑,只是早晚的事情。”
说完就感受到张宁的颤抖,最后张宁抬头望着郭宽,
“如果你帮助父亲,会不会...”
郭宽还是摇了摇头,
“我哪有这逆天而为的本领啊,如果我早生十几二十年或许...呵呵,我早生十年肯定劝你父亲不要造反。”
最后想了想又叹到,
“这世间,哪有如果啊!”
痛苦的张宁紧紧地抱住郭宽的胳膊,强忍泪水。
可是郭宽最后还是感受到臂膀上传来的湿润。
“等等看吧,朝廷换了主帅,恐怕不是你父亲的对手,你父亲暂时可以缓口气,我们也有机会见你父亲一面。”
“你不怕..我..父亲将你扣押下来么?”
张宁说话有些哽咽,不过郭宽冲她笑一笑,
“既然来了,就不怕,大不了一头撞死报了你的救命之恩。”
虽然郭宽说的决绝,可是却如同一道色彩斑斓的微光照亮了张宁绝望的人生。
第二日,五人策马来到了广宗西南方的一个高坡。
郭宽想不出好的计划,只好临阵应变,等待机会。
依稀可以看出卢植的苦心,将广宗围得水泄不通,张氏三兄弟已经是笼中鸟、瓮中鳖,翻不起一丝浪花了。
可惜,宦官误国,卢植也被昏庸的灵帝给问罪,落得个囚车押解回京的下场。
卢植的才华毋庸置疑,如果后来者可以萧规曹随,这广宗估计同样不费吹灰之力就能平定。
郭宽望着大汉军营,长叹一声,可惜这接班的是董卓。
“表弟,这董仲颖可是西凉豪杰,为什么接班卢中郎,你反而不看好呢?”
越兮对于郭宽的叹气声明显十分疑惑,外人看来广宗困守已久,估计不会是汉军的对手。
当然重要的原因还是因为此时官居东中郎将的董卓董仲颖了。
现在的董卓并不是郭宽印象中飞扬跋扈、屠杀百官、祸乱大汉的董太师。
此时他威震西羌,可谓猛将。
“正是董仲颖在西凉与羌人屡战屡胜,自然骄傲自满,看不起这广宗黄巾,所谓骄兵必败。”
又思考了一下,郭宽继续分析,
“汉军临阵换帅,董仲颖自知军心不振,必定急于求成,想要早日立功,必定会冒然强攻。可是广宗又如何是轻易能够拿下的?”
表哥也点了点头,
“是啊,否则卢中郎也不会围而不攻,消耗起黄巾贼人的粮草了。”
说到底这群人当中,还是沈寰看问题比较深刻。
“公子,那我们应该如何行动?”
对于沈寰的提问,郭宽其实也没有对策,只好摇了摇头,
“先等吧。”
冀州的八月酷暑难耐,日头很毒。
董卓在燥热的热风中,也没有辜负郭宽的期待。
急于立功的他,果然整军开始进攻。
等待了一天一夜,终于等到了机会。
看到董卓擂鼓吹号,郭宽也开始行动。
不过虽然预计董卓会败,但是张角并不会冒然追出城门,所以郭宽也没有过于靠近战场。
还是在靠近西门的远处,驻足观望。
董卓不愧是平叛西羌的梁柱,行军有度,倒有些大将风范。
特别是随他出战冀州的西凉兵,更是精神抖擞,勇武非常。
董仲颖勇则勇矣,可惜于兵法不通。
此时卢植的北军五校士军心涣散,不宜出战,可是耐不住董卓立功心切。
匍匐远处的郭宽,看到董卓强攻广宗,虽然西凉兵勇,可是广宗的黄巾军更不是吃素的。
一番交战,董卓攻城无果,损失严重。
可惜的是,张角没有冒然追击董卓退兵,只算小胜一阵。
率领五人回威县补充些干粮,休息一夜,继续蹲守广宗战局。
很快,郭宽就迎来了转机。
董卓对于第一次的失败并不甘心,也没有调整战略,反而变本加厉连续强攻。
终于,在第五次强攻无果,伤亡惨重的局面下,张角再也忍耐不住,率领大军进攻董卓大营。
大破董卓,杀得大汉军队死伤无数,取得了在冀州唯一的一次对汉军胜利。
郭宽嘱咐郭欢、沈寰和表哥小心,在威县的瓦房等待自己。
特别叮嘱最稳重的沈寰要小心行事,不要轻举妄动。
郭宽没带任何人,和张宁就去了广宗。
混进广宗城还是比较容易的,张宁对于黄巾军的编伍也有一丁点的了解。
二人穿戴好早已准备的黄巾衣着,快马冲进董卓大营,将马匹交给表哥等人,在拥挤的黄巾人潮中伪装成了两名黄巾小卒。
假装和自己大队走散的郭宽、张宁二人顺利的混进了广宗。
剩下的事情就好办多了,毕竟张宁圣女的身份还是不少人知道的。
其实用不着张宁自己去找爹爹,由于二人没有编伍,很快就暴露了。
一名机警的黄巾小帅,立即发现了二人的不寻常,上前盘问。
张宁也不遮掩,直接报上了自己太平道圣女的名号。
其实很多冀州的太平道信众并没有见过张宁,所以一级上报一级。
最后事情就传到了张角亲信将领裴元绍的耳朵里。
他很早就追随张角,见过张宁倒是见过,不过那时候的张宁才五六岁,这小姑娘变大人了,他也拿不住。
将二人带到了张角的大帐,此时张氏三兄弟正和其余几名将领商议军事。
张角突然听守卫来报。
裴元绍以及圣女帐外求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