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只是恭喜一下朱中郎将,智破波才,荡平颍川反贼,而已。”
郭欢还有点没转过弯来,不过沈寰的脸色可一下就变了。
“公子,这朱隽欺人太甚。”
反应过来的郭欢不过不顾,大声骂到。
瞪了一眼郭欢,郭宽对于他的莽撞有点不高兴。
毕竟郭欢现在算是他的第一体己人,郭宽还指望他独当一面。
不过,郭宽还是解释到了,
“莫要冲动,阿欢。少爷我平定阳翟之后,就准备陪伴外公读书勤学,功名与我如浮云。”
郭欢还有点不甘心,不过少爷一脸风轻云淡,他也不知该说什么。
不过,一旁的沈寰内心有些挣扎。
郭宽如果致仕,他该何去何从。
郭宽也没和沈寰言语,领着两个人就往校场而去。
沈寰的路还得他自己决定,郭宽虽然对他认可有加,但是也不会决定他的未来。
郭宽手下的颍川兵大多都是阳翟人士,现在平了波才下一步就是反攻阳翟。
一个个都异常兴奋,毕竟让人从家乡赶出来的滋味,并不好受。
将长社县兵依旧留守长社后,郭宽又将颍川郡兵重新编伍。
来时候包括虎卫在内一共两千五百名郡兵,和波才一战,如今仅剩了一千六百余人,这其中还有不少伤兵。
长社一战,不可谓不惨烈。
不过战争的磨炼对于军人的成长有着非同寻常的提升,这一千六百人的战斗力已经发生了的质的变化。
郭欢和沈寰负责带领颍川郡兵继续修整,而郭宽也和朱皇二人商议,一日后出征阳翟。
回住所看望外公,郭宽没想到文太守竟然也在。
文太守的脸色已经和来时不同,一来这波才已死,颍川黄巾的危难也就化解,二来此次他也算护民有功,阳翟百姓也仅仅在迁移时有些伤病,真正死亡的并不多。
面色红润的文太守,现在对郭宽也毕恭毕敬,长社城内谁不知道郭宽可是朱皇二人身旁炙手可热的大红人。
更何况还是一个屡立奇功的大红人呢?
此时的郭宽,也没了之前和文太守的针锋相对,没了外部威胁,也没必要在争些什么。
闲谈了几句,文太守也知道郭宽要和荀爽聊些私密之事,也起身告退。
送走了文太守,郭宽回到堂中,站到外公身后,给荀爽做一些肩颈的按摩。
外公保持跪坐的姿势,一米四五身高的郭宽,倒是正合适。
“外公,孙儿准备在平定阳翟之后,就辞去军中职务。”
“不准备协助朱皇二位将军平定汝南、南阳了么?”
郭宽摇了摇头,
“算了,朱皇二位将军都有名帅,黄巾军波才已除,想必豫州也再没有能人了。”
荀爽呵呵一笑,
“你这小滑头。”
郭宽也没注意自己的语气之中反倒有些高抬波才,贬低朱皇二人。
不过郭宽还是将朱隽与自己的交易告诉给了荀爽。
外公也长叹一声,说到:
“大汉的忠臣竟难做如斯,可悲啊...可悲。”
和郭宽角度不同,郭宽首先想到的是,朱隽抢自己功劳。
而外公便能够体谅朱隽,看出如今好官难做,宦官排除异己之甚,已经骇人听闻,连功劳不小的朱隽都有些吃不住。
非得是滔天大功不可。
郭宽也替朱隽有些悲哀,又想起了记忆中前世三国里的卢植,这大汉衰亡真不是没有道理的。
不提这些烦心事,郭宽便问外公有何打算。
荀爽自然要回颖阴看看,已经离家两年,十分之想念。
而郭宽也要去陈留看看自己的弟弟和三叔,祖孙二人相约仲夏阳翟再见。
郭宽作为穿越客,同龄之间还有些头脑优势,但是他未来要面对的都是时代的风云人物。
对于读书成长的迫切性不言而喻。
荀爽也对于外孙的学业十分之上心,已经再思考让郭宽拜何人为师?
第二日,告别外公,郭宽作为先锋,率领颍川郡兵开路阳翟,平定黄巾反贼。
来长社时,由于百姓众多,用了五天之久,此时急行阳翟,仅仅用了一天半。
阳翟的黄巾军也得知波才败亡,此时都是战战兢兢,面对郭宽的大军自然不堪一击。
没打几下便投降了。
郭宽自然不会向别的将领那样屠杀黄巾,毕竟郭宽内心深处对于普通黄巾还是同情的。
将黄巾俘虏和降兵看管起来,防止生乱。
皇甫嵩和朱隽二人也姗姗来迟,朱隽倒是对郭宽有些不满,在他心中黄巾军都是反贼,都理应问斩。
不过,经书未到的朱隽见郭宽还有些底气不足,外加皇甫嵩的劝阻,朱隽只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一连七日,郭宽也没闲下来,配合文太守安顿重回家乡的阳翟百姓,与辛氏兄弟忙忙碌碌,总算是小有成就。
事情忙完,文太守便迫不及待的想要上书朝廷,最起码给自己争取些功劳。
朱隽的经书也已经到位,自然也不客气,同样上书朝廷,将功劳全部揽在自己身上。
二人都忙着争功,然而此时颍川真正的英雄,真正和皇甫嵩饮茶聊天。
“郭佐军..,也不能叫郭佐军了,恐怕郭公子这几日便会辞去职务吧。”
郭宽也不敷衍,直率的点了点头,对于皇甫嵩还是有些好感的。
“我知道郭公子心中有所不满,不过如今宦官外戚祸乱朝政,我们士人实在是艰难。”
对于他们的斗争,郭宽也小有了解,他还清楚的记得前世何进和张让的火拼。
不过,他目前的身份和年纪,这些争斗他也参与不上,或者是懒得参与。
见郭宽默不作声,皇甫嵩以为郭宽对于让攻朱隽依旧耿耿于怀。
于是从身后拿出了一个铜箱,郭宽也看出铜箱的精致,对于里面的东西不禁好奇起来。
皇甫嵩犹豫了一下,最后还是打开了铜箱。
郭宽看到铜箱中有红布包裹的几卷书简,心中更是好奇。
“郭公子,自你我相识虽仅仅月余,然而你于兵法一途,天分奇高,这几卷书简乃是我皇甫家世代流传的兵法注略,如今便赠送与你,望尔能够勤学不缀,将我皇甫家的兵道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