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小说巴士 / 感恩不能存 / 序言

序言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感恩,就是得到恩惠的人,对施恩者的回报。这种回报,绝不是将得到的恩惠,按得到量予以返还。当然,对于接受恩惠的人,要有“受人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心。对于付出恩惠方,在它们付出恩惠后,并不是要求必须要得到回报。
  也许受恩人一个感激的眼神、或一篇书信、或一则短信、或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或在有能力的时候,能将恩惠传递出去,施恩者,就会得到满足,就会觉得自己的付出是值得的。这就要求,得到恩惠的人,一定要将得到的恩,有所回报、有所传递,才能让人与人之间充满爱、充满温暖!有恩必感,决不能将感存起来!
  我七岁之前,一场罕见的三年自然灾害,无情地先后夺去了父母的生命!在我和姐姐,最需要父母亲关爱和呵护的时候,他们的离去,让我们的幸福生活戛然而止,一下子从天堂坠入地狱!
  从父母去世的七岁,到二十二岁期间的十五年里,我经历了在伯伯家的人为折磨,下乡期间的劳动和生活的煎熬,求学路上缺乏资助的窘迫。特别是在伯伯家的八年,下乡后的第一年,这九年时间,基本上是挣扎在死亡线上!
  幸运的是,在我人生关键的十五年里,得到的人间恩惠,却是最多的。这些恩惠,有来自党和政府的、小学和中专学校的、县城居民组织的、农村基层组织的。当然,更多的是,这些组织中的领导和普通群众。特别是在死亡线上挣扎的九年里,如果没有好心的老师、烧石灰的老板、院子里的婆婆伯娘、生产队的队长,我可能早已经不在人世,是他们的无私恩情,让我得以继续生存下去!
  自己的过往人生,在熬过了几年的生死关,下乡四年多的艰苦劳作,和两年多的中专忘我求学,其余时间,不管是懵懂无知的幼年,还是学成再次参加工作,在机关、去乡下、去基层场站工作,直到退休后的而今,无论是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上,都是一帆风顺!特别是下乡期间的艰苦奋斗,成就了我人生的辉煌!是乡下四年的打拼,铸就了我后来四十年的平安幸福!这个幸福的源泉,不出意外,必将延续到我生命的尽头!
  如果把人生分为幼年、童年、少年、青年、中年和老年这几个阶段,在不知不觉中,我已经走完了前面的所有路程,就要迈入最后的一段人生路——老年。在快要进入老年社会的时候,细细回顾过往,对于这个社会,自己总体来说,还是付出的少,索取的多。特别是对于恩惠,只知道接受,却不懂得回馈!
  回想自己几十年的人生,风风雨雨,跌宕起伏。其间有幼年父母视若宝贝的幸福;童年和少年失去父母成为孤儿,遭受伯伯、伯娘残酷虐待的痛苦;少年到青年下乡劳动锻炼,成果丰硕;后又到四川畜牧兽医学校读书求学,通过艰辛的努力,学业完满;学成再次参加工作,娶妻成家生子,生活平稳;中年工作进步,三口之家其乐融融;弹指之间,已快步入老年。可以预期,在国家强盛的大背景下,我的幸福人生,必将继续延续。夕阳的光辉,将会始终与我的晚年相伴!
  从二十二岁到六十岁,中间相隔三十八年。在学校学成毕业时,由于我们学校是省属学校,学生虽不是来自全省,但在分配工作时,却是全省分配。一个班的同学,在毕业的时候,有安排到省上的、地区的,更多的是被分回原籍。当然,在临近毕业的时候,班主任老师,都会分别征求学生对分配的想法和要求,多数还是愿意回到原籍。我也要求过回本县,而且也得到老师的默许。
  然而,在分配的档口,恰遇班主任老师生病,学校临时安排了一个老师代任。该老师本就对我有看法,估计是在决定分配的时候,以我没有父母,需要照顾为理由,把我和班上的另两个同学,跨地区,分到了涪陵地区。到地区后,其中一人下派到了涪陵县,我和其中的一个同学,又到了垫江县农业局。
  在垫江,一晃几十年,从农业局到农场,再回畜牧局,虽工作几经变换,却一直在县城周围。这里虽与璧山老家和荣昌学校,有一定距离,但并不遥远,我却在分配工作离开后,就像在人间蒸发了一样。
  三十八年间,对那些给我施过恩的人,没有去过只言片语。在伯伯家苦难的日子里,无论是学校的老师、还是街坊的婆婆大娘,给过我恩惠的人问起,我曾经救助过的那个孤儿,现在还在不在,是好人还是坏人,没有人知道!
  上山下乡期间,帮助过我的普通农民,以及农村基层领导,问到当年到我们这里落户的那个知青,被保送去学校读书,学成没有,分配到哪里了,有没有为社会做出贡献?没有人知道!
  进入专业学校学习时,给过我学习上、物质上帮助的老师和同学,问到当年入学时,知识和经济都严重欠缺的那个同学,分配工作后,有没有将所学服务人民,在工作上做出成绩?没有人知道!
  如果说在下乡前,我还是一个尚未成年的孩子,不懂得什么叫感恩,尚可以理解;下乡后和学校读书的时候,由于知识浅薄,还不懂,也可以原谅;再次参加工作后,还不知道感恩,就难以让人容忍!
  当然,我或许可以为自己辩解,说自己这些年在外面混得孬,没有脸把自己的情况告诉恩人;或已经把得到的恩惠,返还给了社会;或把恩人那里得到的恩惠,存进了心里。用这样一些辩解,不仅显得苍白无力,而且冷酷无情!
  只要努力了,即便干得差,恩人也不会在意。有没有把得到的恩惠,传递出去,得由工作过的单位的同事或群众来评议。特别是将应当感的恩存起来,就是没有感恩的心,其实是只有自己,没有别人的自私自利的人。
  在即将迈入老年社会的档口,细细回忆过往,通过联想发现了自己的问题,怎么办呢?对三十八年前得到的恩惠,应当有一个交代。对这三十八年来,对党、对人民、对社会有没有回报,也应该有个说法,不能就这样一“走”了之!
  采用什么样的方式呢?现在来说,比较好的办法,就是用写自传的方式,或者说叫写回忆录的方式,把自己在每个阶段中,得到的帮助和恩惠,取出点滴,也把自己得到的恩惠,有没有传递,通过网络的载体,如实地呈现给人们,让关注我人生经历的读者,去探索和评辩。
  用自己的亲身经历,警示人们,一定要知道感恩,不能像我一样,把善良的人们给与我的恩惠,一存就是几十年,且从没有想到过要回报!我的只求索取,不思感恩回报,起码也是一个缺乏道德的人!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