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小说巴士 / 北齐最后一位皇帝 / 第15章 汉化是历史潮流

第15章 汉化是历史潮流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至于斛律光属于意外后的保险,一旦真的被厍狄伏连打入皇宫,高伟绝不会束手待毙,邺城西门早就安排了高伟的亲信,一旦事不可为高伟决定立刻抱老丈人粗腿,来个螳螂捕蝉黄雀在后,高伟觉得只要自己不死,振臂一挥就可征召城外大军讨逆。
  厍狄伏连所部的鲜卑猛士就算真的战力爆表,还能打得过十几万人,当然这是高伟料想的最坏打算,事实证明鲜卑猛士没那么厉害,厍狄伏连也没攻入皇宫,一切尽在高伟的计算之中。
  当高伟听到有些官员证据确凿,还意图抗法不遵时,高伟认为这不是偶然发生的事情,而是北齐整个大环境引起的连锁反应,就算有《大齐律》如何?没有人监督并且执行的法律,跟擦屁股纸没什么两样。
  北齐的大环境就是世家政治,社会阶层分为士族,齐民编户,依附人和一无所有的奴隶,士族拥有大量依附人从事生产和作战,而依附人所创造的财富却不用交税。
  随着北齐政权腐败,懦弱无能的皇帝越发不能驾驭这些要钱有钱,要粮有粮,要兵有兵的勋贵势力,一旦国家打仗征税,作为唯一要交税的齐民编户,或者自愿胁迫成为了依附勋贵势力的依附人,结果导致国家财力慢慢枯竭。
  而此次聚众闹事的官员,大多具有明显六镇鲜卑色彩,公开在所管区域内大肆压榨汉人,搞排汉政策,甚至种族隔离,在经济上大规模兼并土地,极力主张全盘鲜卑化排斥汉化,认为北魏的灭亡就是汉化造成的,
  高伟岂能任这些开历史倒车的官员,将来可能跟自己在朝堂上唱反调,因为高伟下一步要顺历史的潮流,采取小步快跑的方式在大齐的核心地带邺城为中心,开始一轮汉化政策,对于鲜卑势力强大,阻力比较大的晋阳一带,采取安抚为主逐渐渗透的政策。
  “陛下,对峙的地方快到了,陛下要多加小心”刘桃枝策马返回提醒高伟正要离开时,高伟叫住了刘桃枝道:“据你估计,公然抗拒执法的官员,此时聚集了多少兵力”
  刘桃枝沉吟一会儿道:“陛下,大约五千人左右,其中有一千是家族私兵,剩余四千是手持农具的依附人,在涉及官员的煽动下聚众闹事”
  “没想到这些参加先帝葬礼赶回来的官员,在邺城的家底还挺厚,要是在他们所治地方上,是不是得武装起十万军队,公然反抗朝廷!此风不可长”高伟脸色阴沉说道。
  刘桃枝以前是个苍头奴,听不懂高伟说些什么,只知道高伟让他砍谁,他就得砍谁,高伟也知道对刘桃枝讲这些是对牛弹琴,吩咐道:“你去通知兰陵王高长恭,让他别轻举妄动,朕要看看谁敢在邺城聚众闹事!”
  刘桃枝得令之后,拍马通知兰陵王,高伟狠狠抽了战马一鞭,战马吃痛之下四蹄狂奔,在羽林骑兵的护卫下,迅速接近出事的现场。
  兰陵王高长恭得到消息后,立刻组织士卒清空一片场地,等到高伟亲率大队人马赶到时,众人纷纷下跪行礼,礼毕后一身戎装的高伟,手持马鞭指道:“尔等为何聚众闹事?”
  此时对面阵容走出一位大腹扁扁的中年官员,中年官员一身草原装束向高伟行了一个古老的鲜卑草原礼,高伟见后脸色一黑,转头问高长恭道:“此人何身份?”
  “草原上的大酋长,手中有几个大的马场,历来为我大齐提供优良的战马,他的父亲是鲜卑传统顽固分子,认为鲜卑的衰落,是鲜卑人自己从帐篷住进房屋,从草原搬进城池,企图汉化所致,北魏的灭亡抛弃鲜卑传统造成的”
  “所以他的儿子也是鲜卑顽固分子,不过他来邺城干什么?”高伟有心里有了兴趣,一个小石子想要挡住历史的车轮,下场可想而知。
  “草原上的突厥人崛起,大肆圈占草场,一批又一批的草原鲜卑遗族开始选择内附,他的草场也不免受到冲击,所以选择来邺城请求大齐出兵塞外”兰陵王高长恭讲完后颇有些无奈。
  高伟当然理解高长恭的意思,大齐现在处于风雨飘遥之际,外有大周虎视眈眈,内有勋贵势力这些蛀虫,哪还有闲心出兵塞外,北击突厥。
  “那他怎么会跟这些聚众抗拒朝廷的官员搅和在一起?”高伟确实有些不解开口问道。
  兰陵王高长恭答道:“陛下,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这些官员全部有鲜卑至上的思想,又是主政一方的官员,两者之间不打交道才奇怪”
  高伟明白之后心中有了一个想法,不过现在时机还不太成熟,等以后北齐对北周占据绝对优势时,这个想法才能付出于实践。
  此时高伟觉得这个老古董还有用,当即吩咐刘桃枝把人抓过来,随即喊道:“朕只诛首犯,余众不究,你们现在离开还来的及”
  四千依附人一听皇帝的保证,立刻选择一哄而散四散奔逃,而这群名单上的官员一见是皇帝的命令,下令放下武器选择投降,结果高伟一句话,让这场本该早点结束的闹剧,在大理寺衙役的抓捕声中完美谢幕。
  至于这些官员被押往大理寺后,他们空下来的位置叫何人去填补,高伟早就已经想好了办法,属于胡太后一党比如胡长仁等外戚,全部明升暗降,多安排到虚职,有才能留用以观后效,彻底打散胡氏一党在朝中的势力,使其改为依附皇权为高伟服务。
  至于琅琊王高俨在武成帝时期有过代父理政的先例,虽在武成帝后期遭到多番打压,势力多半转入地下,不过瘦死的骆驼比马大,高伟准备以高俨的家人作为威胁高俨的资本,逼对方说出他们一党的名单。
  当然为了彻底打消琅琊王高俨的政治野心,高伟觉得这份名单必须二次加工,朝中从五品以上,正三品以下,全部过一遍政治审查,高伟一旦觉得对方与自己政见不和,或者对汉化持阻挠态度的,全部打成琅琊王高俨余党。
  其中明言是琅琊王高俨主动供出来的,算是给高俨身上泼一盆政治污水,想来就算有朝一日他咸鱼翻身,也会有大批高俨余党的朋友,亲属反对高俨,对高俨而言这样比杀人诛心还惨上百倍。
  对于这批人高伟自己有两种处理方法,一是采用清朝交赎罪银的方法,想继续当官那就交钱,二是辞官免罪,一旦主动交出官职者,罪行一笔勾销。
  当然赎罪银是根据官阶的品级,职位是否重要收取的,为防止有人私下刮老百姓地皮,高伟有令一经发现,流放三千里,子孙世代不能做官。
  对高伟而言这些只是一个设想,一旦执行起来会有各种各样的问题,但是谁叫高伟的脑子里装着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一旦出现问题总会找到解决办法。
  而处理完一堆事情后,高伟发觉天都快亮,赶忙抓紧时间休息了一阵,因为一会儿还要上朝讨论对琅琊王高俨的处理意见,听取大理寺对昨晚抓获官员的审讯结果,还有和士开斩首的具体时间。
  想来关在大理寺的和士开,昨晚肯定见到许多往昔的同僚,估计在生命的最后时间里也不会过的太孤单。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