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小说巴士 / 重生木匠皇帝 / 第六十五章:孙承宗的抉择

第六十五章:孙承宗的抉择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今天召集诸位前来,是商量一下如何攻打建奴的事情。大家都不是外人,周将军以前也是咱们关宁军的人,这次奉命率领两万京营的兄弟们来支援我们,大家畅所欲言吧。”孙承宗望着下面坐着的众将,笑了笑,然后说道。
  孙承宗这话说完,下面却没有一个人说话,关宁军这些年一直是采取的守势,宁远、宁锦大捷也是依托城池用大炮造成的杀伤。真正野战杀敌不多,尤其是这几年,野战连连战败。导致这些人对于后金的军队心里都有了阴影。在他们看来能守住就很不错了,出城野战的风险也太大了。
  看到属下没人说话,袁崇焕脸上有些挂不住了。关宁军每年消耗朝廷那么多钱粮,却不敢战。若是被别人知道了恐怕会笑掉大牙,之前朝廷对后金作战接连战败。这才显得宁远和宁锦的胜利来之不易,关宁军上下都得到了不少的好处。
  可是自从今年开始形势发生了变化,先是毛文龙在朝鲜依靠坚壁清野和天降大雪的运气,折损了后金近万的军队。后来又有蒙古打败了后金的精锐部队,近万重骑兵损失殆尽。后金军队已经削弱的很厉害的,再加上这次皇太极亲自率领了四万人出征,后金能集结的军队不过是一万余人。这确实是一个好机会,上次关宁军没能趁着皇太极攻打蒙古的时候有所作为,不过看在大凌河城修筑完成的份上,皇帝没有和他们计较。这次若是再坐失良机,只怕自己和孙大人不会像上次那么容易过关了。
  “诸位都是我关宁军的骨干将领,对于攻打建奴难道没有一点想法么?”袁崇焕脸色阴沉的说道。
  “袁大人不是我们没有想法,天气转凉,将士们有不少受凉拉肚,这些日子恐怕不宜出征啊。”何可纲起身说道。
  这话说出来,不光是袁崇焕脸色阴沉,就连刚才还笑呵呵的孙承宗也变得严肃起来,同座的祖大寿等人也是心中鄙夷,你找什么借口不好,非找这个借口。
  “诸位可能有所不知,我和袁大人离京前,皇上特意嘱咐一旦有战机就要出动出击。上次我们修筑了大凌河城还能说得过去,这次若是再没有建树,只怕你我的日子都不好过。既然你们都没有什么想说的,那本官来说吧,如今我关宁军有十二万,除去各地驻防的军队,锦州现在有五万,大凌河城有一万多。再加上周将军带来的两万京营,如今也有八万大军。建奴军队不过是一万多,也不用什么战略了,直接攻打过去,逼奴首回援,减轻朝鲜的压力。此外蒙古方面也会派兵攻打科尔沁等部,不让那些蒙古人支援建奴。此战若是没有一个好的结果,本官亲自前往京城请罪,不过临行前,我也不会饶了你们。好了,散了吧!”孙承宗扫了一下在座的人,也不让别人发言了,冷冷的说道。
  几个将领起身行礼,然后各怀心思的退下了。
  回到自己的府上,祖大寿换上了便服,吴襄就走了进来。
  “孙大人召集所为何事?”吴襄是祖大寿的妹夫,现在在祖大寿手下当差,他的级别还没办法参加这样的会议,只能找祖大寿了解情况。
  “还能有什么事,当然是要出征了。”祖大寿有些不怀好气的说道。
  “出征?去打建奴?!”吴襄听到这话,脸上露出了不可思议的表情。
  “不打建奴,还能去打谁?”祖大寿也有些郁闷。
  “可是,可是,建奴,咱们能打过么?”吴襄听说要去打建奴,变得有些结巴了起来。
  “都是一对肩膀扛着一个脑袋有什么打不过的,你去下面吩咐下,让他们做好随时出征的准备。”祖大寿看他这个样子,有些不耐烦的挥了挥手说道。
  吴襄尴尬的笑了笑,然后转身离开了。
  门外面一个十六七岁的少年,见他出来连忙迎了上来。
  “父亲,舅父怎么说?”那个少年长的身材壮硕,一看就是常年习武的人,脸上虽然稚气未褪,但是少年人特有的英气确实十足。
  “你小孩子家家的管那么多做什么,好好练你的武去,再有一个多月就该进京赶考了,你要是考不到一个好名次,看我不扒了你的皮!”吴襄在妹夫那里搞得不痛快,把气撒给了儿子。
  “我怎么就小孩子家家了,我今年都十六岁了,去年我还杀了两个建奴呢!”那少年不服气的顶嘴道。
  “少说这些没用的,快去给我练武,等你考中了武进士,有的是时间上阵杀敌!”吴襄瞪了儿子一眼说道。
  “武进士?武科不是最高就是武举人么?”那个少年愣了一下问道。
  “今年皇上下了命令,改革了武科考试,和文科一样,有状元、榜眼、探花,武进士。”吴襄见儿子还没弄明白情况,给他解释道。
  “哈哈哈,我吴三桂要成为第一个武状元!”少年听完吴襄的话,哈哈大笑道。
  “哼,就你还武状元,能中一个武进士我就满足了。”吴襄对于儿子的不知天高地厚很不满意,当下冷哼一声说道。
  “你别瞧不起人,我就要中一个武状元给你看看,不和你说了,我要回去读兵法了!”吴三桂听说有武状元,高兴的转身离去。
  吴襄看着他的背影,突然笑了,要是真能中一个武状元,凭借着自己在军中的关系,这孩子的前途不可限量。吴襄虽然并不是什么高级的将领,可是对于政策理解还是很到位的。皇帝改革武科,明显是要提高武人的地位,在现在这个正需要武人出力的年代,皇帝此举无可厚非。
  明朝对于武人来说不是一个好时代,自从当年土木堡之变以后,武人的地位不断的下降。虽说还不像宋朝时候那么变态,可是文高武低也是不争的事实。现在统帅一方的主将都是文人,再加上还有太监监军,武人的地位岌岌可危。还好皇帝突然改革,否则以后真的没有多少人愿意习武了。
  想这么多干嘛呢,还是先去吩咐一下准备出征吧,只是打建奴,建奴是那么好打的么?吴襄摇了摇头,向后面马鹏行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