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小说巴士 / 重生木匠皇帝 / 第五十一章:当今局势

第五十一章:当今局势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第二天,京城西苑无逸殿,汤若望就要在这里给大明的官员上课。作为这堂课的发起人,朱由校也亲自当场,想听听汤若望讲的到底是什么。
  参加这堂课的有内阁大学士、六部尚书、侍郎、三司主官、在京御史、翰林院的一些官员,以及一些勋贵大臣。
  为了这堂课昨天宫里忙活了一下午,搬了不少椅子。汤若望站在最前面,后面有一个涂了黑墨的木板,可以用石膏写字。按照道理来说这不合礼法,怎么能让皇上坐在下面?不过朱由校不在乎这些,大臣们也知道这种无伤大雅的事情没什么大不了的,便也没有什么人说三道四。
  汤若望看着下面坐着的这些人心里还有些激动,毕竟这些人算得上是整个大明帝国最有权势的人。给他们上课没有压力是不可能的,这堂课讲的好不好,也关系到大明帝国统治阶级最高层对于西方的态度。还好他也算是见过世面的人,做了几个深呼吸平复了一下心情就开始讲课。
  汤若望为了讲好大航海和西方国家介绍,他的切入点很有趣,他先从地球是圆的开始讲起。
  “在西方,古人认为我们居住在这片大陆是方形的,后来他们觉得不对,认为是圆形,中国古代也有天圆地方的说法。后来人民逐渐认识到,我们居住的这片大陆是一个球形。这一些学说在二百年前得到了西方人的普遍认同,因此有航海家提出从欧罗巴大陆向西航行,就可以到达中国。于是有一个叫哥伦布的人,在西班牙王室的资助下开始了尝试。”汤若望的官话讲的不是很标准,带有一些广东口音,不过大家倒是能听懂。
  汤若望从哥伦布开始讲,讲他发现了新大陆,再讲达伽马发现从海上到达了印度,麦哲伦完成了航海旅行。从西班牙讲到葡萄牙,再讲到荷兰。
  从荷兰讲到法国,再到法国的宿敌英国,然后讲了他的故乡神圣罗马帝国,从而引申出意大利。当得知面积还没有中国一个省那么大的葡萄牙,海外居然有大明这么大的海外领地。明朝这些官员,感觉有些不可思议。
  待到大航海和西方主要国家介绍的差不多了之后,开始了学生提问的时间。
  首先提问的就是范史,他问的问题也很简单,费这么大劲,找到新大陆有什么意义?
  “我毫不避讳的说,最早哥伦布之所以想要前往东方是为了赚钱。中国的瓷器、丝绸、茶叶到了欧罗巴价格会搞好几倍,甚至十几倍。在欧罗巴,家里如果有中国的瓷器,那是一件很有面子的事情。至于说穿丝绸,那是国王才能有的享受,代表着身份。在马可波罗写的游记里,中国是一个遍地是黄金的地方,很多人都想到中国来发财。结果阴差阳错,他们到了新大陆。最开始的时候,他们感到很沮丧,直到发现了白银和黄金。”汤若望倒也没有说什么西方人为了感化落后的土著之类的事情,甚至说了一些刚开始的时候与土著之间的战斗,最后说到移民当地。
  “自古以来就有得其地不可耕,得其民不可使的说法。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先秦以前,现在的湖广地区,在中原人看来是蛮夷之地。一直到三国时候吴国才开始开发江南,五胡乱华,晋国南迁,江南才真正的开发起来,现在的江南谁还能说是蛮夷之地?自秦汉以来北方游牧民族经常南下侵略,中原王朝的应对措施就是修长城。打败了他们之后也只让他们俯首称臣,理由就是得其地不可耕,得其民不可使。草原本就是放牧之地,为何要耕种?我中原土地有限,能养活的人口也有限,西班牙等国现在是小国,可是他们的土地却很大,再过几十年上百年,他们也能繁衍出亿兆黎民。到时候子孙后代会不会怪我们在这个大航海的时代,没有为他们争取更多的生存空间?”汤若望说完,范史还想说些什么,却被朱由校抬手打断,自己说了起来。
  “启禀皇上我大明子民擅于耕种,而不善于放牧。且故土难离。纵然我们占据新的领土,也不会有多少人愿意背井离乡。”范史见朱由校说完,便站了起来说道。
  “我大明子民为何擅于耕种,不是因为他们天生会耕种,而是从小周围的人都在耕种。大明的子民若是从小在草原长大,周围的人都放牧,他自然也会放牧。至于不愿意背井离乡,那范御史为何背井离乡到京城做官?”朱由校对于不愿意背井离乡不认同,反问道。
  “臣自幼学习四书五经,到京城做官自然是为了效忠皇上、报效国家、造福百姓。”范史一愣,随即开口说道。
  “你说的没错,对于你来说,你报效国家、造福百姓的信念战胜了背井离乡的愁楚。对于百姓也是一样,现在北方各省都出现灾情。百姓为了吃饱饭很多都做起了流民,难道这不是背井离乡?如果我大明海外也有一方沃土,让这些百姓前往耕种他们会不愿意?”朱由校望着范史再次反问道。
  “这……”范史被朱由校这么一问愣了一下,说的是啊,百姓受灾沦为流民也是背井离乡。
  “百姓迁徙到海外固然是背井离乡,可是也总好过沦为流民食不果腹的好,况且流民多了容易生乱,这也不是什么好事。当今天下正处于变革之中,几百年前打仗的时候还靠着弓矛刀剑,现在军队大多装备火枪。多了解外面的事情对于我们有好处,起码可以知道外面现在变成什么样子了。”朱由校见范史没有话说,又说道了现在的国际形势。
  “范御史这些日子一直上奏折,说皇家水师无用,南方有郑芝龙可用,可保大明海疆。郑芝龙固然实力强大,可是他才新降,其人品性如何尚未可知。况且刚才听了汤若望这番话,你们也应该知道,现在西方各国都在进行海外领地的开发明万历三十二年,荷将韦麻郎率军舰两艘偷袭澎湖,天启二年,荷兰舰队再次侵占澎湖,同年在台湾建城。现在的台湾已经有西班牙人和荷兰人在那里占我国土,再过些年他们就是第二个倭寇!若是你们觉得这水师不宜由朕亲自掌握,朕也愿意将水师交给兵部统领。”朱由校来之前查看过之前的奏折,知道这些年荷兰人和西班牙人已经占领了部分台湾地区,所以也能举出例子来。
  “臣考虑不周,还请皇上恕罪!”范史真的不知道这些,他只是想批评一下朱由校赚个名声而已,如今这事已经上升到了国家安全的角度,他自然不敢再坚持自己的说法。
  “臣等考虑不周,还请皇上恕罪!”和范史一同上奏的御史们,也都站起身来,跪倒在地。
  “不知者不归罪,你们都起来吧。”朱由校摆了摆手,然后继续说道“皇家水师统领之事,可由内阁商议决定。今天听了汤若望讲的课,想必你们对于西方也大概有所了解,对于现在外面的世界也都知道一些,我大明究竟是投身于这大航海的时代,还是和以前一样,视外国为蛮夷你们也该好好思量一下。朕不想后世的人提起朕就说,就是这个人错过了大航海时代,导致我中国现在四面环敌。好了今天就到这里吧。”
  朱由校说完站了起来,陈德润连忙上前扶着朱由校的胳膊,向外面走去。
  “臣等恭送皇上!”后面的大臣们跪了一地。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