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小说巴士 / 重生木匠皇帝 / 第十四章:见汤若望 下

第十四章:见汤若望 下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说起数学,中国有一个很出名的题目,汤先生可否替朕算一下?公鸡5钱一只,母鸡三钱一只,小鸡三只一钱,拿100钱买100只鸡,公鸡母鸡小鸡各有几只?”这是朱由校早上找来的一道著名的数学题,百钱百鸡,三元一次方程对古人来说比较难了。
  “这题我之前做过,有三种情况:公鸡4只、母鸡18只、小鸡78只。公鸡8只、母鸡11只、小鸡81只。公鸡12只、母鸡4只、小鸡84只。”汤若望显然对这题很熟悉,答案脱口而出.
  “这题你做了多长时间时间?”朱由校问道。
  “一个下午,百钱买百鸡,公鸡数目不可能超过15只,然后从1只开始不断的代入其中,慢慢的算出来。这道题难在有三种答案,我做出第一种答案的时候,别人告诉我答案不全,我又算出了其他的两个答案。”汤若望有些不好意思的说道。
  “已经很不错了,如果没有思路,可能算一天都算不出来。你说你懂机械?对于火炮?火枪可有研究?”朱由校点了点头,继续问道。
  “我自学了火炮和火枪的制作,不是很精通,中国有不少火器专家,和他们比我就是班门弄斧了。”汤若望心想果然问到了火枪、火炮,明朝的形势他是知道的,当务之急就是对付北方的少数民族,火器是最好的一种手段了。
  听到他这么说,朱由校也只能叹息一声,现在黄火药没有发明,定装子弹也没有发明,炮弹也是实心的铁球,杀伤力很有限。
  听到了朱由校的叹息,汤若望也有些忐忑,不过这没有办法,自己不是火器专家,没办法解决皇帝的问题。
  “我们中国自古有不少发明,可是这些东西都被当成了经验口耳相传,而没有进行总结成为科学。这是一件很遗憾的事情,你也可以尝试在这方面做些工作。另外朕也准备多开放几处港口和西方做生意,这对于中国和西方都是好事。西方的传教活动在中国前些年受到了排挤,这主要也是传教士过于激进引起的。在朕看来要改变一个人的习惯是一件很难的事情,中国几千年来形成了自己的一套礼仪、体制,西方的传教应该顺从这套礼仪习惯而不是从根本上否定他。你们西方天主教、东正教、***教都是信奉上帝,尚且互相指责为异端,一个全完不同的宗教在中国遭受困难也是自然的。”朱由校的思维很有跳跃性,经常想到什么说什么。
  汤若望也只有点头,南京教案实在是有些传教士过于激进和强硬,引起中国人不满也是正常的事情,他们这批传教士来到中国也只能走利玛窦的路子。
  “对于西方文化在中国传播不是一时一刻的功夫,你们也别太着急,朕可以给你们一个好机会。你们也知道我大明后宫有几千个太监,他们除了服侍朕以及后宫的贵人之外,还要学习知识,帮助处理一些事情。朕可以挑选一些太监跟你学习西学,由此形成定例之后,慢慢的越来越多的人会相信西学,进而接受你们的文化和宗教。比如你在数学和天文上很有造诣,朕可以让你担任一个钦天监的官职,你只要做的事情越来越多,也会越来越被接受。”朱由校现在算是在给汤若望画大饼,至于他能做多少,就看他自己的了。
  汤若望听朱由校这么说,知道他有可能知道自己的真实身份是传教士,毕竟中国的特务机关还是很厉害的。对他而言,皇帝不讨厌基督教就是一件好事。
  “多谢皇帝毕业恩典,这次进攻我给陛下带了一些东西,还请皇帝陛下笑纳。”汤若望好不容易进一次宫,当然不是白来的,给皇帝送东西,引起他对西方的兴趣也是好事。
  “哦,朕倒要看看你给朕带来了什么好东西。”听说他带了东西来,朱由校来了兴趣。
  汤若望打开了自己带来的箱子,里面有一个望远镜、一个精巧的怀表,这个怀表是金子做的,也值不少钱,两面小镜子,此外还有几本书。
  “这个是望远镜,可以看到远处的东西,皇帝陛下可以试一下。”汤若望捧出了望远镜,双手恭敬的捧着,说道。
  朱由校接过了望远镜,饶有兴致的来到乾清宫门外,不用别人教他也知道用细的那一头看,这望远镜倍数不高,不过在这个时代也是很不错的东西了。
  至于镜子这个时候制作工艺在西方已经很成熟了,后宫也有两个,这次汤若望进贡而来,朱由校也没觉得多稀罕。不过拿来送给嫔妃,也不是不错的小礼物。
  “汤先生有心了,赏汤先生白银百两,南珠两颗。”这些东西的价值不是很高,具体值多少钱,朱由校也不知道,第一次给汤若望赏赐不能太多,这些银两算是买了他的东西,至于南珠算是赏赐。
  “多谢皇帝陛下赏赐。”汤若望在北京过得也不富裕,这回有了这些银两也算是不错的贴补。
  朱由校又向汤若望询问了一些西方的事情,汤若望学识还是很渊博的,很多典故信口拈来,听得朱由校也是津津有味。
  中午汤若望和朱由校一起吃了午饭,吃过饭,汤若望高兴地回到了住处。
  “中国皇帝是个年轻的领导者,他说话很有跳跃性,对于西方事情很有兴趣,对基督教抱有一定的好感,对西方科学有兴趣。他不像是民间传言的昏庸皇帝,在我看来他反而是一个睿智的皇帝。可惜的是我在他最需要的火器方面不能帮助到他,所以我恳求能派一些相关人员来。他还想让后宫的阉人跟我学习西方的知识,这对于我们来说是好事,西方的事情离不开基督教,总可以潜移默化影响一些人。他还说要我给他讲课,授予我皇帝老师的一个官职,这个官职在中国很多人担任,我以后会可以经常见到中国皇帝。对于让他信教,我不抱很大希望,不过让他保持对西方的好感,我还是有信心的。他对于我们传教的事情有所了解,建议我们不要操之过急。我觉得他说的有道理,祝我好运吧,上帝保佑,最后再次要求派一些火器方面的专家过来。”
  汤若望高兴地写了一封信给教会,还要求人才支援。信没有通过驿站传递,而是让他的一个教民直接送到澳门。在澳门引起了重视,不久之后他要的人才就到了中国,当然这是后话不提。
  汤若望对这次觐见持乐观态度,朱由校却是有些失望,不过想想这个时候汤若望不过是三十五岁,也就释然了,西方科学就像他之前规划的,就让太监来学,这些人闲着没事干,正好做研究。这倒是后来很长一段时间,朝中清流蔑视的称西学为阉学。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