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赵云的话精短简洁,没有激动,没有发怒,也没有说立即要动身去寻找刘备。
就这话,没了?
赵云的语词倒是令赵繁感觉非常惊讶,不是说这是赵云与刘备相交莫逆吗?如今听到刘备的消息反应竟然如此的平淡,是什么缘故呢?
赵繁满脑子都疑问。
此时赵岐打断了他们的交谈,向赵云介绍赵繁道:“子龙,此为吴郡太守,安东将军赵繁赵简之。”
赵云一听顿感惊讶非常,面前的赵繁年似二十多岁,为人却是大度稳重,谦虚温和,有礼有节,若不是似有似无的流露出一丝杀气,乍一看宛如邻家少年郎君。
而更过分是的如此年少竟已登高位。要知道,再上去就是州刺史、州牧或是四镇将军了。
而此时,赵云不过是一介白身。
赵云连忙举拳道:“云见过赵太守,失礼之处还请恕罪!”
赵繁没有托大,同样举拳说道:“子龙兄不必拘泥身份,兄年长于吾,唤吾简之即可!”
赵云道:“云安敢僭越!”
一旁的赵岐笑道:“今日家宴,同为赵氏子弟,子龙不必拘礼,可从简之言!”
赵云犹豫片刻,终是应承。
赵岐哈哈大笑,拉着二人入座。
此时,赵繁也只能将满脑子都想向赵云提出的疑问搁置。
不多时,侍者便将酒肉上传。
只听得厅中侍乐者云謦三响,见赵岐持觚说道:“今日赵府佳宴,为迎赵氏麒麟子归,今有赵氏子弟赵繁者,以弱冠之年成一郡之主,居三品,统二万军御二十万民,弘雅有信义,宽仁有度量,百姓躬耕乐道……”
赵岐将赵繁一一道出,而赵繁稳坐如山,淡定自如,他那二十二岁的年纪令厅中众人暗暗心惊,假以他日,前途未可限量,所幸他是陇西赵氏子弟。
近水楼台必先得月,此番东迁投奔赵繁实乃明智之举,陇西赵氏的族老对望一眼,对吴郡之行充满了信心。
而赵云是愈听愈是好奇,在赵岐的述说中,赵繁的崛起不过是在这一二年间,他是如何轻易的拢聚起这般势力的?
赵岐絮絮叨叨地说了一刻钟,最后说道:“我等为大汉贺,为赵氏贺!”
众人欣然应声说道:“为大汉贺,为赵氏贺……”
宴席开始,赵岐在太常寺借来的乐者奏起这个时代最为流行《新声二十八解》。
由于是家宴,赵岐没有安排伎者起舞,所以宴席没有进行多久,只是吃吃喝喝了一个多时辰就各自退却。
刚刚母亲住处,与母亲与妹妹们聊了一些琐事,两位弟弟则是不见踪影,估计是和赵岐家的小子玩耍去了。
“简之可在?”厅外传来一名族老的声音。
“侄孙在!”赵繁应了一声就和母亲出门迎接。
一看竟然是陇西赵氏族老与长陵赵氏族老连袂而来。
看来他们是按耐不住了。
不过想想也是,虽说曹操迎天子还许都,或许在百姓中还没有传开,但在大族之间早已不是什么秘密。一旦天子还许都,朝中势力自然产生变动,对于长陵赵氏和其它家族一样面临选择。
如今赵繁成为一方诸侯,长陵赵氏和一些附属亲近的家族就把赵繁当成自己天然盟友,自然而然的投靠过来,趁现在赵繁在雒阳,征求他的意见也成为首要。
“繁见过诸位叔公!”
“妾身见过诸位族叔!”
母子二人连忙给这几位族老见礼,接着将几位族老迎入厅内,赵母寒暄几句之后,知道他们有要事商议便退了出去。
赵繁令人上滚水,亲自泡了一壶茶,将各人的陶碗斟上之后,自己也拿起陶碗的茶轻轻地呷了一口,滚烫的茶入喉,茶香立即将口腔的酒气降低几分,残留的肉味也被冲淡。本来酒后有些萎靡的精神陡然清醒许多。
余下众人纷纷有样学样。
热茶入口,不同于煎茶的口味立即赢得赞扬,陇西赵氏族老赵川率先开口说道:“简之此茶确是不凡,只一碗而下精神便振奋许多!”
长陵赵氏族老赵弓也是赞道:“最难得是口中酒气消减,还有先前食了不少肉食,如今热茶下肚,腹中的肥腻之意全无,确好物什。”
众位族老一听,仔细的感受了一下,发现确是如赵弓所说腹中的肥腻之意全无。
有精明的族老立即明白此物的前景,便向赵繁问道:“简之此物产量如何,作价几何?”
赵繁一看,见是陇西赵氏族老赵广,知其心意,遂笑道:“三叔公,尚未量产,如今吾已在吴郡令人开山种植,产量却是不丰!”
赵广眼上一亮,再问道:“族中可否在吴郡种植?”他说的族中已经包括了长陵赵氏。
“自然可以的。”
对于有人愿意种植茶叶,赵繁当然是喜闻乐见的,主要是种植茶叶不会占用耕地,这不仅给吴郡百姓多了一种活计,吴郡也多了一种税收。
“炒茶之法吾亦可传于族内,但不得外传!”
“此乃应有之义,若有外传者除族名,逐出族,死后不得入祖坟!”
陇西赵氏与长陵赵氏的族老纷纷点头,并当即立下规定,这样一个可以传家的手艺,一个新兴的有前景的工艺,谁愿意传出去?
这也算是家族对自己支持的一种报答吧!
见各位族老都喜形于色,沉吟了片刻,决定加一把火,但口中却看似沷冷水的说道:“诸位叔公,茶叶固然可解肉腻,然当今世事艰难,食肉者少之又少,恐怕难如诸位叔公所愿啊!”
“这……”
赵繁话音一落,一众族老也瞬间明白过来,在这纷乱的时局,有口饱食已经不错了,何谈肉食?
众人的热烈的情绪被赵繁兜头淋了一盆冷水,刹时间冷却下来,面面相觑地看着赵繁。而赵繁也在故作深思,一副无计可施的样子。
赵繁并非是无计可施,而是不愿自己提出来,毕竟他的方法比较凶险,一着不慎,就会人财两空,缺失惨重,从而被族人记恨。
这并非赵繁所愿。
一时间厅中鸦雀无声。
“哈哈……”
忽然厅中响起一个笑声,众人一看,却是陇西赵氏族老赵广。
有族老不悦地问道:“兄长何故发笑?”
赵广笑了一会,顺了一口气,又捋了一把胡须,方才慢条斯理地说道:“如简之所言,中原纷争不断,的确不宜大量售卖茶叶。然吾等世居陇西,却知有一处可售卖茶叶,且保证获利不菲!”
“竟有此等去处?”
“吾等为何不知?”
众人对赵广的话产生了疑问,特别是陇西族老,他们也是陇西过来,一下没想到去那里卖茶叶。
赵繁一听,心中已然清楚赵广秘说的去处,心道:这世间果然就不缺少聪明人,特别是与利益有关的事物。
赵广在众人的催促下,这才笑道:“汝等应知,此世间最不缺肉食者是何人也?”
“胡人!”众人这才恍然大悟。
赵广这次不用人催促便继续说道:“胡人牧于原上,多以牛羊为食,且胡人不善农耕,故此胡人极缺果蔬解肉食之腻者,但凡有果蔬至原上必被奉为珍馐,胡人争相以牛羊众而购之,可惜果蔬难以保存。今简之所制之茶与果蔬无差,原上胡人定然喜欢,换以牛羊,其利,嘿嘿……”
说着,说着赵广发出了一阵怪笑。
众族老在赵广发笑之后,细细地品了赵广的话,茶叶果然是胡人极需之物,据说胡人食用了太多的肉食,致病者众;故而为解肉食之腻,胡人不惜学牛羊一般食草。
可见一旦茶叶出现在草原,获利之巨可想而知。
其实如今草原上也有茶叶,只是不像赵繁这样饮用,而是和汉人一样煎煮;就这样,茶叶在草原上是不可多得之物。最主要是茶叶在中原的产量极低,根本就供不应求。
赵繁迟疑地说道:“与胡人行商。其中风险……”
陇西族老赵川摆了摆手,说道:“与胡人行商凶险我等自知,然世间安有不劳而获之事乎?”
长陵族老赵弓点头应道:“人言商贾逐利而罔顾生死,焉不知世家大族亦需逐利,不然一族数千人口,仅凭些许薄田如何能生存?”
“繁受教了!”
赵繁默然,诚然世家大族也是需要生存的,而且还要为依附在上面的人提供生活保障。
用什么是保障?
当然是利益,如今的世家大族手上大都持有一门或者数门的营生或者是手艺,能够源源不断的为家族提供生存的资源,不然那些族人凭什么依附其中?
抱团取暖也要有能力才行的。
想罢,赵繁说道:“诸位族老吾另有一法,可将茶叶制成茶饼,存数十年而不腐,茶香不但不减且别有滋味,此茶更适宜原上胡人。”
众人一听又多一门手艺,更是大喜过望,长陵族老赵弓站了起来,郑重地对赵繁说道:“简之为族中献此手艺,日后必定活我赵氏子弟无数,我等为后人谢过简之活命之恩!”
说着对赵繁施了一礼。
在座的族老也站了起来,施礼说道:“我等为后人谢过简之活命之恩!”
赵繁骇然一跳,避开了诸位的族老的礼仪,然后肃容道:“吾亦份属赵氏,献此手艺不过理应之义,诸位族老何必折煞于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