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小说巴士 / 厚重河南 / 03 西部大开发的先行者

03 西部大开发的先行者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张骞归国后,向西汉王朝指出了西域对于中央政权的政治、军事和经济意义。此后,汉王朝开始了对大西北的经营。为了开辟出使西域的捷径,张骞又推动了汉王朝对大西南的开发。
  博望新镇和老城之间由白条河自然隔开,河上有一座桥,叫张骞桥。据说这座桥是张骞封侯于此的唯一“物证”。这是一座三孔石桥,西边桥头竖着一块石碑,上面写着“汉博望侯张骞封邑”几个字。两侧的桥栏上,用青石镌刻着36幅仿汉画石刻,内容反映的是张骞出使西域的事迹。郭书轶介绍说,传说这座桥始建于汉代,历史上经过几次翻修,唐朝尉迟敬德在这儿驻军时,曾对此桥大修过一次,所以老百姓也叫它敬德桥。1992年,国家文物局邀请学者专家对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经历进行研讨,提议将博望古城列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并拨了专款修复张骞桥。桥栏上的仿汉画石刻就是当时建造的。
  郭书轶说:“原来桥上所用的石料都是雕刻精美的汉画石,这些汉画石现在大都被南阳汉画馆作为珍品收藏起来了,剩下的只有几块了。”我们顺着石梯走到桥孔中间,果真看到五六块保存完好的汉画石,有“石人睡觉”“石头开花”等。这几块汉画石线条粗犷,形象逼真。汉画石的画像部分均呈黑色,是拓片后留下的颜色。从石桥所用石料的杂乱,也可以看出张骞桥曾几经翻修。这些石料既有大小一致的汉代条石,还有取自民间的石磙、石磨……
  张骞桥的青石栏板上,雕刻着张骞的传奇故事和他引发的一系列伟大事件。站在桥头倚栏远眺,四周白茫茫的,大雪如天地合奏的音乐,悠悠扬扬地飘着。脚下这座饱经沧桑的古桥,就像一条穿越时空的隧道,带着我们重温2100年前那段辉煌的历史。
  从某种意义上讲,张骞是第一个提出西部大开发战略的人。
  张骞出使西域,使得汉王朝得知西部有着无限广阔的世界。张骞的出使报告让汉武帝看到,西部既有重要的战略价值,也有丰富的物产。出于政治、经济、军事等多方面的考虑,此后,西汉王朝陆续在河西设置了武威、酒泉、张掖、敦煌四郡,并不断派人出使西域,还发动了几场对西域的战争。中原政权对大西北的经营,应该从张骞算起。
  中国对大西南的开发也肇始于张骞。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时,曾到过位于今天阿富汗东北部的大夏王国。在大夏,张骞发现市场上有四川出产的布匹和竹子。大夏人告诉他,这些东西都是从身毒王国(印度)买来的。
  根据地理方向和距离,张骞推测身毒(今印度)应该离四川不远。如果从四川去身毒,再从身毒到大夏,那么路上既没有匈奴这样的敌人,路也比较直。
  汉武帝听了张骞的这个报告很高兴,当即派张骞到四川探路。张骞到达四川后,共派出四路人马向西南进发。因为沿途治安混乱,强盗众多,这四路人马都没有到达身毒国。
  张骞这次虽然没有打通从西南去印度的通道,却打听到在昆明西边千里之外,有一个乘象的滇越国(今云南腾冲一带),四川的商人常常到那里做生意。西汉王朝早就想开发西南,但因为费用庞大而一直没有付诸实施。从张骞开始,中央政府对西南正式采取行动。
  我们站在张骞桥上凭吊过去,议论着古人创造的丰功伟绩。当地的村民们从桥上经过,看我们说得热闹,也纷纷驻足参与我们的讨论。一位姓裴的农民骄傲地说:“张骞是外交官的老祖宗,外国的大使馆里都供奉着张骞的塑像哩!塑像上还明明白白地写着‘博望侯’,那博望,就说的是咱这儿!”他指着桥栏板上的一块石刻画向我们讲起张骞来。他说的虽然多少有些夸张,但可以看出,他对张骞的故事确有几分了解。
  第一次西域之行后,为了进一步加强中原和西域之间的联系,汉武帝采纳了张骞联络乌孙、孤立匈奴的建议。公元前119年,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
  这次张骞率领的是一个300多人、600多匹马的庞大使团,一路很顺利地到达了乌孙国的赤谷城(今伊犁河与伊塞克湖一带)。张骞回国时,乌孙王派遣亲信大臣组成外交使团,带着几十匹著名的乌孙马为礼物,到长安向汉朝表示谢意。张骞在乌孙赤谷城时进行了一系列的外交活动。他利用乌孙国的关系,派遣副使分赴大宛、康居、大月氏、大夏、安息(今伊朗)、身毒(今印度)、于阗(今XJ和田)、汗弥等地进行友好活动。这些副使也都出色地完成了任务,并同各地使节一道回到长安。从此,汉帝国声威远播,西域诸国陆续开始派遣使者来长安朝贡。如此看来,大家对“张骞是外交官的老祖宗”的评价实不为过!
  张骞这次远游之后,辉煌一时的汉文明逐渐被传播到世界各地。沿着张骞开辟的丝绸之路,东西方的物资、艺术和思想得以互相交流。追根溯源,今日方兴未艾的全球化运动,也许就应该从那时开始算起。
热门推荐
圣墟 万界天尊 太初 圣墟 万界天尊 太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