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小说巴士 / 汉武边军:风起朔方 / 第72章 水利国家

第72章 水利国家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一路向东,看着沿途的风景韩奉的心情越来越好。
  尤其是进入关东之后,沿途到处都是成片成片的农田,而且从耕作情况来看,明显是使用了代田法。
  这也不免让韩奉心中有一丝得意,“这也算是咱的功绩吧,咱也没有白来一趟啊!”
  元封五年十二月初八,韩奉一行人终于回到了帝国的心脏关中地区。
  与朔方和河西的不同,关中地区的人口密度已经非常大了,道路两旁来来往往的行人络绎不绝。
  韩奉回忆起后世的记载,此时的关中地区可是聚集了整个大汉15%的人口和35%的财富。
  这样的人口密度已经快赶上两千年后关中的人口密度了,对这个时代来说不得不说是一个奇迹。
  关中能够承载如此多的人口,关键的就是发达的农业技术,这其中最关键的就是水利。
  自秦牧公开始,关中就开始进行大规模的水利工程建设。
  根据记载,经过五百余年的水利建设,此时关中的水利建设达到了关中地区的巅峰,甚至超过了两千年后的水平。
  韩奉本就有计划在河湟进行大规模的军屯,如此大力修筑水利灌溉设施就成为必然。
  因为时间充裕,韩奉经过一番思考后,决定顺路参观一下关中的水利系统。
  “大汉之富强,不在城池之大,不在庙堂之高,而在田亩沟渠。”
  昔日在云阳县担任县尉之时,韩奉并没有意识到水利的重要性,这些时日准备在河湟大力进行建设,方才明白水利的重要性。
  没有足够的水利设施,河湟地区空有如此多的水资源,却无法使用,这也导致这么多年来河湟地区的耕地不多,粮食产量也低。
  “诸君,某意停留两日以观关中水利之要,诸君以为如何?”
  “善!”
  韩江对关中最为熟悉,当下就通过县令找来了当地的水官。
  在大汉水官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职务,他负责管理水利工程和水资源,包括治理河道、修建水利设施、排灌灌溉等。
  汉初之时水官还只是被简单划分为上、中、下三级,如今则已经有了“节度使”、“总督水利”等高级水官职位。
  大汉在每个郡也都设有主水史,下领东都水官、西都水官,率吏卒、刑徒、官奴整治水利。
  各郡国从事水利建设的人员也都是经过严格训练的,对如何挖沟开渠极有经验。
  当地的水官氏徐名岢,年约五旬,若非提前知道他乃是当地的水官,表面上看起来与一般老农别无二致。
  “某乃别部司马韩奉,还请公为吾等解惑!”
  得知韩奉等人的身份和目的后,徐岢当即欣然同意。
  随即一行人在徐岢的带领下前往参观当地的水利设施。
  “下吏听闻明公向以擅屯田而著称,不知此地可能入明公之眼……”
  听徐岢这么说,韩奉不免感到脸红,自己一向自认为屯田做的不错,但比起这关中之地来却是大大不如。
  河湟地区所处的地理环境水文条件其实与关中差别并不大,甚至水资源反而更加充足,若是河湟也能有如此的水利设施,河湟必为大汉又一粮仓。
  “徐公,可否为吾等介绍一下,这里的水利沟渠?”韩奉虚心求教道
  “明公请看这里!”
  徐岢指着最大的一条沟渠道:“这里就是本县最早、最大的一条堰渠。“
  “先秦之时,本县仍然是荒僻之地,正是有了此渠,本县才能有如今的景象!”
  韩奉点点头,仔细的查看起那些偃渠。
  这些偃渠并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由主渠与分渠组合而成的一个精密灌溉系统。
  “刘刚,给某好生把这些水渠都画下来!”韩奉吩咐道。
  “诺!”
  刘刚答应一声,当即就要派出手下斥候。
  “明公不必如此,下吏处正好有偃渠之图……”徐岢笑着道
  “如此多谢徐公了!”韩奉正了正衣冠躬身一拜。
  徐岢吓了一跳,赶紧避开道,“明公不必如此,这本就不是什么大事,关中各亭里皆有此物……”
  韩奉却道,“此物在关中或许只是一般但在奉心中却是无价之宝……”
  韩奉一边说着话,一边取出一块金饼,欲要赠送给那徐岢。
  徐岢本不愿收,不过在韩奉的再三请求下,这才把那金饼收入怀中。
  “明公且稍待,下吏这就去把图取来……”
  “如此就有劳徐公了!”
  徐岢走后,刘刚却是在一旁道,“明公何必对一区区县中水官如此客气?”
  韩奉却是笑了笑,“尔不懂!”
  韩奉在偃渠边等待了大约两刻钟,那徐岢已然满头大汗的赶了回来。
  “明公,此物就是本县偃渠之图了!”
  “多谢徐公了!”
  韩奉命刘刚收好图,满意的伸了伸懒腰,愉快的看向四周。
  在他眼中这些堰渠实在是太美了,它们就像是人体的血管,将河流与农田相连。
  水流可以通过沟渠,源源不断滋润田地,让原本被称为西戎的蛮荒之地,成为了当今世界最富庶的地方。
  若是河湟以及河西地区能够建设起同样的水利设施,那将是多么美好的图画。
  这时一个宏大的计划已经在韩奉的脑海中展开……
  韩奉一边参观,一边思索着如何在河湟,乃至于整个河西地区建造出类似的水利系统。
  虽然现在河西人力还不充分,但韩奉相信很快就会有所改观,他隐约记得,在远征大宛之时,大汉同时进行一次大规模的移民行动。
  正是因为此次行动,大汉才牢牢的控制住了河西走廊,有了向西域大举开拓的基础。
  如今这个时代最先进的文明就是农业文明。
  农业文明最关键的自然就是农业生产。
  想要把河西地区打造成大汉向西扩张的基地,关键之处就在于农业建设和生产。
  历史上武帝和昭宣之时这方面是卓有成效的。
  可惜的是新莽和东汉初年大规模的内战,摧毁了近百年的成果,导致东汉之时对河西和西域的控制力反而下降了许多。
  “明公吾河西亦该有如此偃渠啊!”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