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小说巴士 / 长安故事多 / 第4章 唐朝伊始

第4章 唐朝伊始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长安大战前夕,我们的主角们此刻都在干嘛。
  九月二十七日,炖煌公李世民,这个后来的唐太宗,此时驻扎在了阿城,做着战前的准备;而陇西公李建成,则从新丰一路高歌猛进,直奔霸上。
  九月二十八日,李渊从下邽一路往西,他一边关闭途径隋朝的行宫和御苑,另一边则释放了那些无辜的宫女让她们重返家园。这些举动,在赢得了人民的爱戴的同时,也为他的军队减轻了不少负担。
  十月四日,李渊和他的儿子们在长安城外汇兵一处,带着他们的二十万大军,兵临长安城下,战争一触即发。
  而此刻,在长安城内,隋朝的留守官卫文升和几个其他的大佬,他们围着代王杨侑,像是保护最后一块宝地一样,准备与李渊抗衡到底。
  李渊派出了使者,但他们连回应都懒得给,这让李渊感到了被无视的愤怒。李渊下达了一个命令——围攻京城,但他并没有被愤怒冲昏了头脑,并不急于将隋朝的宗室子弟赶尽杀绝。他宣布了一条奇怪但很严苛的法令:“犯隋七庙及宗室者,罪三族。”
  就这样,一个月后,十一月九日,长安城破。
  一个新纪元的开始了。隋朝,这个曾经辉煌一时的帝国,他的灯火正渐渐黯淡,现在轮到我们的李老头,在这长卷上书写新的篇章了。
  某日,李渊望着那巍峨的宫殿,深深一拜,那一刻,他仿佛是在对历史说:“我来了”。
  取得了大胜的李渊并没有得意忘形,他时刻记着还在南方的隋炀帝,他没有直接废掉隋炀帝或者派兵讨伐,而是给了他一个太上皇的名号,并把代王杨侑立为了皇帝。
  大赦天下,改年号为义宁。杨侑则懂事的授予李渊假黄钺、使持节、大都督内外诸军事、大丞相、录尚书事等无数头衔,一切荣耀和权力,集于李渊一身。
  李渊,这个曾经的边疆小官,如今已经成为了天下人的焦点。
  同年冬日里的一天,杨侑封李渊为唐王,一并荣膺的还有他的儿子们,李建成成了唐国世子,李世民成了秦国公,李元吉则被封为齐国公,就连李渊的夫人窦氏,也被封为唐国妃,谥号“穆”。
  长安城内,李渊的势力如同潮水般膨胀。他把武德殿改为丞相府,在李渊的政治版图上,他的棋子们也各就其位。赵郡公孝恭奔赴山南,展开征讨,云阳令詹俊则奔赴巴、蜀,扩张李氏家族的势力。
  接下来的一年仿佛按下了加速键,李氏家族的权力在这一年的时间里极速膨胀。
  正月,杨侑给了李渊一个前所未有的荣耀——在朝堂上“入朝不趋,赞拜不名,加前后羽葆、鼓吹”。至于李渊的儿子们,李建成和李世民分别被任命为左右元帅,一个负责东厢房,一个管理西厢房,整个唐朝的军事力量就这样被李家兄弟牢牢握在手里。
  二月,郑元璹和马元规两位忠诚的跟班稳定了樊、邓、荆、襄一带。
  三月,李元吉也不甘落后,成了太原道行军元帅。
  四月,张长逊也智慧地选择了投降。
  五月,事情更是戏剧化,杨侑竟然让李渊戴上了带有十二旒的冠冕,这种冠冕在古代可是只有皇帝被允许穿戴。
  就这样,又过了一段时间,最后的时刻来临了,杨侑决定退位,把皇帝的玺绶交到李渊手上。
  我们那个曾经的官N代李渊,现在的唐王,按照当时的传统惯例“三让乃受”,最终接下了独属于皇帝的帝玺。
  就这样,在武德元年五月初一,李渊在太极殿上正式登基,正式成为了大唐的开国皇帝。他改元为“武德”并大赦天下,赐给所有官员和百姓晋升一级,跟随李渊起义反隋的军队兄弟们李渊也没有忘记,赋予他们三年的税赋减免,就连其他没领着原始股的百姓们都获得了一年的税赋减免,同时改革了相关行政区域的划分,郡改为州,太守变成了刺史。
  我们熟悉的那个唐朝,他来了。
  (当然避免不了的,新朝诞生,没点特殊的天象也不合常理哈哈。)
  在那个庚午的白天,太白星罕见地出现在白昼的天空中,仿佛连天上的星星都在为李渊的崛起打Call,而这样的星象在古代被视为天命的象征。似乎天意也在指示,大唐的时代,正式来临了。
  唐朝已经初步建立了起来,现在我们来总结一下李渊起义的这一段内容。
  自从孟夫子在《孟子-公孙丑下》中抛出了天时、地利、人和这个概念。后世的人们便总是从这三个角度来分析胜利者成功的原因(作者:失败的自己往后站),我们今天也从这三个角度分析一下:
  首先看天时,在那个乱世之中,时机就像是煮熟的鸭子,稍不留神就飞走了。如果李渊像杨玄感那样起义早了,那他可能就成了历史上的一个小插曲,如果再晚一点,说不定隋朝那块大蛋糕就被别的饿狼给瓜分了。
  换个时间起义,也许我们熟知的李唐皇室就变成了一个记录在其他王朝创业成功史中的路人李,《新唐书》可能也得换个名字(比如《新张书》?哈哈,作者姓张)选择,有时比努力本身更重要。
  我们的唐高祖,就是在这么一个不早不晚,且长安这个大舞台还没被任何一个义军占领的时候,悄悄坐在了主位上。占领了长安这个天下的制高点。
  再看地利,老天爷似乎特别待见李渊,给他安排的发源地是太原,这地方在那个年代已经被老李家祖祖辈辈经营成了一个军事要塞。在自家的后院招募兵马,这种感觉就像是在自己的花园里种菜,既熟悉又得心应手。
  太原,这块“陶唐故国”,给李渊提供了强大的地缘优势。这里不仅山清水秀,资源丰富,更重要的,在这块土地上几乎每个角落都留下了李家的痕迹。
  而且,太原的地理位置是连接中原和边疆的关键节点。在这里起兵,就像是控制了一张巨大的棋盘,可以随心所欲地调动兵力,向四面八方发起进攻。对李渊来说,太原就像是天然的军事指挥中心,不仅能保障兵源,还能为他的军队提供充足的粮草和装备。
  最后来看人和,一个人能走多远,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他的team。而李渊这位老司机,他的team可是豪华到不行。从智囊到武将,从儿子到亲信,每个人单独拿出来都能在历史的名将排行榜中排一排。
  首先得提的是李渊的智囊团,裴寂和大外交官刘文静。这俩人可不是普通角色,一个是策划大师,一个是外交高手。在李渊的每一个决策背后,都有他们的智慧和谋略。
  再说李渊的武将们,上有长孙顺德、刘弘基这些名将,下有李渊的三个儿子,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这三个小伙子,也是一个比一个有能耐。李建成,稳重老练;李世民,机智果敢;李元吉,勇猛精悍。他们不仅是李渊的儿子,更是他最得力的左膀右臂。是李渊成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无论是攻城略地还是守卫要塞,他的team在这个时代的表现都是游刃有余。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响应李渊号召的士兵和人民。他们对李渊的支持和信任,是他能够成功的关键。这些人的拥护,是李渊成功的最大助力。李渊进关时,史书中记载是“舍于朝邑长春宫。三秦士庶衣冠子弟、郡县长吏豪族、弟兄老幼,相携来者如市”,可见此时他的人望。
  天时、地利、人和,在此刻李渊身上得到了完美的结合。他也抓住了时代的脉搏,创建了属于李唐皇室的时代。
  《长安》
  阿城战鼓,世民筹谋未息。新丰路上,建成兵马已集。长安城外,李旌风卷云涌,大业如梦,一朝天下旧制。
  城破月明,文升忠烈空惆怅。代王封堵,孤城难抵狂浪。宫女归家,几多悲欢离合。唐风已起,江山换主荣光。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