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小说巴士 / 天龙量劫:慕容复的华丽转身 / 第22章 民生为何物

第22章 民生为何物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庙外荒草丛生,殿宇倒塌,断壁残垣,细雨绵绵冲刷不止。
  庙内蛛网结织,神象毁坏,香炉倾倒,篝火熊熊噼啪有声。
  庙中几人,各自安静的忙碌着。
  福四的伤势颇重,断折的右腿,正被福三仔细的捆绑。康嬷嬷则是喂其服下汤药。
  邓风照料的篝火,时不时悄悄撇上一眼昏迷的央央。
  忽的,慕容复从入定中醒来。翻身跃起,稍稍舒展身形,又如第一次那般,骨骼噼啪作响。整个人显得神采奕奕,哪里是刚刚受过伤的模样。
  却是这时,饥饿感如潮水袭来,腹中‘咕咕’作响似打鼓。“邓风,取些干粮吃食给我。”
  接过干粮肉脯,慕容复毫无顾忌的大口撕咬吞咽。吃了一会儿,再拿水袋狠狠的灌了一口,总算舒坦了不少。
  这一次的遭遇,对慕容复来说,倒有些富贵险中求的味道。刚刚他细细体悟一番,气力体质较之最初几近翻倍。
  而对于斗转星移,更是领悟颇多。完全掌握第一境后期不说,甚至对第二境,也有了些眉目。
  “公子,这李姑娘是妖魔化形不成!”见到自家公子已然无恙。邓风终于忍不住开口询问。即便他也觉问的匪夷所思了些。
  “不用瞎想,她只是走火入魔。鬼神言论休要再提。”慕容复自然不希望,大家对央央有特殊的偏见。
  “想不到央央她,居然有这般凄惨的经历。”同为女子,表面严厉内心柔软的康嬷嬷。听了央央昏迷前的述说,难免有些怜惜之情。
  随后又恼火的道“哼,大宋已经沦落到这般田地了吗?吐蕃也敢如此肆意妄为的,过来烧杀抢掠,当真可恨的紧。”
  “这个,我倒是在早年有所耳闻。”福三开口说道:“应是十年前,大宋皇帝派兵欲收复河湟。
  这就等若与吐蕃有了嫌隙。虽然吐蕃诸部是各自为政,但对于大宋这般行为还是产生怨憎。”
  历史中也的确是这“熙河开边”,导致大宋悄然间,将吐蕃这个无形中的盟友,推向了西夏。以至于后来,吐蕃与大宋从偶有摩擦,到了常起纷争。
  “三叔,你那都是老黄历了,我可是听说,那皇帝老儿又在集结兵力,向着西夏出兵了。”邓风不由插嘴道。
  福三他们在慕容家,既算仆从也是家臣。对于一个以复国为念的家族,多多少少会对国家大事了解一些。
  慕容复听了福三与邓风的话语,不禁皱眉沉思起来。
  说句实在话,慕容复前世记忆里,对于宋朝的印象,只有北宋富庶南宋积弱。
  中间还有‘连金抗辽’导致养虎为患,产生了‘靖康之耻’这一大事件,其他就了解不多了。
  这也是普通理科生正常表现。毕竟除了一些文科生,或史学爱好者,常人不会过多关注详尽的历史。
  哪怕知道一些特殊的历史事件,也没办法代入相应的朝代年份。
  这些时日的赶路游历。慕容复发现北宋的富庶,只体现在了官员士大夫,和商贾身上。在一些城镇中,不难看到他们奢靡的生活。
  然而到了田间地头,一群又一群面黄肌瘦的农户们,过着节衣缩食的日子。虽不至于流离失所,却也时常怨声载道。
  显然,当下的大宋,属于财富集中到了少数人手中。底层民众还处在疾苦中。在这样的情况下,大宋还要轻启战端,不知是出于什么考虑。
  慕容复从未想过真的去复国,那只会让时局更加动荡,民不聊生。况且自己不是嬴政,没有那一统六国的雄才大略。
  倘若利用慕容家的底蕴,建立一个能将几国联合,相互制衡的势力,倒也是不错的选择。
  相当于从侧面保持了和平。为这个华夏的底层同胞尽一份力。
  统不统一,在慕容复看来,是以后的大势所趋,不需要他来掣肘。
  毕竟对于从现代过来的他来说,无论大辽、西夏还是吐蕃都是自己人。帮谁统一都是死伤无数的一条道路。
  至于怎样建立一个,让几国和平发展的势力,就需要从长计议了。走一步看一步吧,别忘了他还有神山上人,这群讨债的等着呢。
  “福四兄弟的伤势如何了?”慕容复来到躺着的福四身旁,查看其伤势。
  “右腿断折,且有不轻的内伤。要不是马匹为他挡下大部分冲击,怕是就要去鬼门关走一遭了。”康嬷嬷讲了下福四伤势,又忍不住道:“恐怕,没办法和我们一同赶路回去了,需要将养一番。”
  “嗯,前面就是江南西路地界,寻一处自家的庄子,留福四兄弟,好好在那养伤。”慕容复回道。
  扭头对福三吩咐“到时候,再寻些当地有学识的乡绅过来,我要好好了解下大宋如今局势。”
  江南西路洪州府,南湖区域,有一座白墙黛瓦、清幽静谧的楼宇。
  那挑檐翘角、漏窗花墙,显得格外轻巧恬静,极具江南风味。
  一白衣书生,站在这三面环水,曲桥通达,环境清幽的亭台中,欣赏着满湖荷香飘逸,颇显神清气爽。
  这书生便是慕容复,他昨日安顿好福四,让其安心疗养,又在一些乡绅口中,稍稍了解大宋江南区域民间疾苦。
  但总感觉,这些人夸夸其谈不尽不详。叫他难以对民间局势,窥以全貌。
  尤其是他们对王安石变法口诛笔伐。让慕容复诧异非常,因为据他在历史课堂上,了解的王安石变法,应该是极具先进思想的政治谋略。居然被这富户豪绅贬的一无是处。
  于是慕容复就想,再找一位真正有学识远见的存在,来谈谈变法。
  经一番打听得知,洪州有一自号清逸居士的老先生,在南湖杏花楼隐居。
  据说此人幼以父荫得官,授江州德化县尉。却又愤然弃官归隐。几年前皇上召其为筠州推官,他推辞不就。想来属于学识渊博的存在。
  在书童引领下,慕容复到了社院内。见有一老者,正在侍弄花卉。
  一脸慈爱沧桑,根根银发半遮半掩。脸上条条皱纹,好似能看出其,一波三折的过往经历。
  慕容复赶紧上前行礼“学生慕容复,拜见潘先生,因学识上,有些许困扰,特来请教,多有打扰。望先生莫要怪罪。”
  慕容复早就派人递了拜帖,加之世家子弟出身,又相貌清秀,一番书生打扮颇具亲和力。
  那老者见来人一表人才又谦逊有礼,也是微笑相迎。
  再细细打量,老人虽穿着朴素,然身躯凛凛相貌堂堂。一双眼光寒星,两弯眉浑如刷漆。
  随老者到了庭院内石桌前坐下,书童奉上茶水。
  老者开口问道“小友是苏州人士,年纪轻轻就在外游学,当真叫老夫佩服的紧。不知需请教老夫何事?”
  见老者这般慈祥,果如传闻中一般,属好相与之人。慕容复就直奔主题问道:“学生听闻,先生与王相公乃旧识。特来请教新法之事。如今朝堂与民间,对于王相公的新法,皆褒贬不一。”
  见对方并不反感这话题,慕容复就继续侃侃而谈起来。
  “虽说新法一定程度上,改变我大宋积贫、积弱的局面,甚至于促进,熙河收复五州。但为何学生游学之时,看到的是富人越富,穷人愈穷。”
  “学生在研习新法时,觉新法皆利国利民,然实际施行,又难以达到预期,甚至漏洞百出。”
  “而在这底层民众,生活较为困苦之时,我大宋又轻起边境战乱。当真正确吗?”
  其实,在慕容复看来,随意与人商讨新法利弊,和国家战事,属于交浅言深了。
  但自持有些绝技傍身的他,也不担心会出什么幺蛾子,大不了一走了之。况且他已打听清楚这潘先生脾性。
  “嗯…,小友倒是快人快语,话语里的一些新词,叫人眼前一亮。反正老夫久居庙堂之外,无甚顾虑,倒是可以和小友聊一聊。”
  “王相公的新法,我向来看好。奈何我大宋立国已久,士大夫们派系林立,且权势滔天,地位巩固。哪里是一次变法能撼动。”
  接下来潘老先生,就从自己的角度,为慕容复答疑解惑。
  新法初衷乃是增加朝廷财政收入,推进军队建设,但由于用人不力,及执行出现偏差,使得变法带来一些负面效果。
  加之朝廷“新旧党争”,变法自然就受到不少朝臣的非议。
  “单论新法内容,如青苗法:在每年二月、五月青黄不接时,由官府给农民贷款、贷粮,每半年取利息二分或三分,分别随夏秋两税归还。
  这些年来大大增加了朝廷收入,限制了民间放贷对农民的剥削。奈何执行时,地方官员往往强制农民借贷,私自提高利息,农民负担愈发沉重。”
  还有募役法、方田均税法、农田水利法、市易法、均输法等等。潘先生皆将其利弊讲的清清楚楚。
  “这一系列的变法,确实让百姓生活清苦了些,但反而言之,朝廷也确确实实富裕了。
  皇上自然就想将边患彻底杜绝。若是边患早日解决,朝廷便可反哺民生。奈何那些武人、将领尸位素餐,未能建功。”潘先生说到最后,对大宋将领能力,颇为不屑一顾。
  与潘先生的交谈,不难看出其学识渊博,对家国实事的洞悉。
  然而他老人家,依然有着这个时代文人的通病。民间些许苦难是小,国家富强是大,之所以战事不断,且失利,皆因武将弱矣。
  典型的儒生为了自身的统治权力,以“为民”为口实,打压武将。
热门推荐
飞剑问道 无疆 我是仙凡 一念永恒 天影 六迹之万宗朝天录 飞剑问道 无疆 我是仙凡 一念永恒 天影 六迹之万宗朝天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