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家里变得异常冷清,极少的爆竹残渣在院子里打转,桌子上的各式水果,似乎没有减少,一家人还在沉寂在那场吵闹中,父亲没有说话,只是接二连三的抽着烟,赵红阳在院子里兜兜转转,似乎无聊透顶。
过了年初二,春节也算过完,对于赵红阳来说,这个春节似乎有些失望,心里总觉得缺少了什么?却又说不上来,春节对他或者对他们一家人来说都是白欢喜一场,枉费母亲一片苦心,看着母亲瘦弱的身躯,赵红阳心酸入骨。
哥哥与啊娟已经匆忙收拾着行李,对这个家似乎没有半点情份,似乎一刻也不想多呆,即便母亲极力劝说,哥哥也执意要回去。年初三,吃过早饭,哥哥与啊娟就早早出门,母亲在院子里看着哥哥远去的背影,脸上已经挂满不舍及忧伤。
家里又只剩三口人,一切似乎又恢复了平静。赵红阳理解父亲的思想与失望,却不赞同父亲的做法,他也理解哥哥的痛楚,可哥哥已经染上了暴脾气,已经没办法与家人平静的交流。
赵红阳其实很佩服哥哥,他虽然承受着多于别人的压力,可是他已经走出了这座贫困的大山,他不用像村里同龄人一样,脸朝黄土背朝天,每天早出晚归的穿梭于山野林间。他手臂再也不用握锄头,裤脚不用沾满泥巴,肩上不用扛着猪草,再也不用淋着雨跟在牛身后。
哥哥长大了,已经有大人的模样,他有着自己的生活。只是赵红阳一家人已经回不到从前,一家人烤火欢乐聊天的日子,已随时间流逝,画面如同落叶,在大家心里慢慢腐坏,最终化为泥土,被遗忘。
母亲在门口伫立很久,她一遍一遍的看着哥哥走过的小路,又一遍一遍的托着头发,太阳泛着金色的光芒,把母亲身影拉得老长。
“老二,去趟外婆家咧?”母亲想了许久,最终还是决定回外婆家拜年。
由于外婆家比较远,加上舅妈及舅舅对母亲便不友好,往常,母亲基本很少会回家拜年。
“嗯咧,我不去了咧”赵红阳回答道。
母亲假装微笑,极力隐饰着内心的失望及忧伤。她把剩下的水果及肉类收拾进篮子,准备带去外婆家。
父亲虽然腿脚不利索,不过能自理生活,父亲要强的性格,从来不低头。母亲把家里收拾妥当,交代赵红阳要好好做家务。第二天,便早早就离开了家。
外婆已经年过八旬,不过生活还算比较厚实,外公小外婆十几岁,七旬的外公依然健壮如牛,长期在田里劳作及养殖,很少回家。不过舅舅外出打工,挣了很多钱,家里房屋也早已经重建。
赵红阳喜欢外婆,不过他不喜欢舅舅及舅妈还有外公,小时候,赵红阳去外婆家,外公总是骂外婆,而舅舅及舅妈瞧不起父亲,他们总是嫌穷爱富。赵红阳经常受委屈,舅妈都不和母亲与他讲话,总是说着冷嘲热讽的话语,母亲生性能忍,她会不定时的去把外婆积累的脏衣服洗干净,然后帮外婆把卧室收拾好,再给外婆按摩擦身。外婆已经无力反驳舅妈,只能任凭她性子,每次母亲回来,外婆都会把自己集攒的钱都塞给母亲,有时候十几块,有时候三五块。母亲开始是拒绝的,后来也就接受了,她心想,外婆这把年纪,也没办法上街买东西,倒不如自己拿着,给她买来。
母亲出门后,家里更是安静,整个院子只剩父亲吸水烟筒的声音。
赵红阳一家便没有经常来往的亲戚,似乎关系都比较淡,赵红阳家属于比较困难家庭,在很久之前,父亲找亲戚借过钱,没有一个亲戚愿意借给父亲,亲戚一个比一个吝啬,一个比一个坏。
舅舅总喜欢在别人面前诋毁父亲,总喜欢把父亲说的一无是处,也从来不会向父亲叫一声“姐夫”,他不止如此,他对父亲这类人便不尊重,对舅妈也是,两人性子刚烈,经常动不动就相互大打出手。而他们生有两个孩子,一男一女,经常在父母争吵中度日。
村里很多人如同赵红阳一样,不喜欢他们,舅妈经常呆家里,三邻五社,没有一个人是她没得罪过的。赵红阳打小就很怕去外婆家,去外婆家的次数屈指可数。
父亲坚持让赵红阳上学,大多缘由也出于此,他便不想让赵红阳哥俩步他后尘,在村里被人瞧不起,被亲戚瞧不起。而这样温饱边缘的家庭,根本无法承受两兄弟的学费,后来就只选择了赵红阳上学。
父亲与母亲,总盼着赵红阳与哥哥长大,哥哥继承家里祖业,好好耕种家里的田地,赵红阳则去城市发展,两兄弟团结互助,相互扶持。这样,他们也就可以享清福,到处是别人羡慕的眼光。
父亲如往常一样,坐在院子里烤太阳及抽水烟,赵红阳也一样坐旁边,只是他们没有交流。
母亲去外婆家的第二天,赵红阳早早起来,院子里已经落满榕树的枯皮腐枝,村子里恢复平静,偶尔一声声鸡鸣狗吠,每家屋顶都飘满炊烟,微风吹来,还有些凉意。
赵红阳首先抓了些玉米粒喂鸡,然后到井里打水,准备烧火做饭。接着父亲也起来,便说道:“起那么早咧”。接着一瘸一拐的拉椅子坐下,第一时间便是抽水烟。
赵红阳如同母亲一样,井井有序的做着家务,这天,他很想母亲,他后悔没跟着去。
这时间总是很漫长,一天很难熬到夜晚,而夜晚却很难入眠,母亲去外婆家的这几天,对赵红阳来说度日如年。父亲便没法给赵红阳带来很多乐趣,最多也就是几句交流,他心情依旧没有恢复,或许这几天他都在反思哥哥的话。
赵红阳回忆起以前,不由得有些自嘲,他总是觉得家里是最和睦的地方,可如今一想到家,只有失望及不安。
赵红阳想到自己离开学越来越近,心里又渴望了许多,也说不上什么原因,或许是想早点步入社会,替父母分忧。父亲除了抽水烟烤太阳,似乎也没能给家里带来什么,家里所有点滴,都得母亲一肩来扛,不过哥哥外出后,也不少给家里寄生活费,赵红阳上学也申请了贷款,这样一来,家里便轻松许多。
很多人都觉得村庄里的人都很淳朴厚实,他们没有心机,没人与人的敌意,他们大方善良。可实际便不如此,村里的人文盲偏多,不懂道理也不讲道理,他们只会站在自己的角度看问题,在他们看来,拿父亲这一类人取悦作笑料是天经地义。看到有钱人,就顶头哈要,如同一群恶犬遇到上厕所的人。
赵红阳越来越看透了村里的人,小时候他不懂为什么别人总喜欢与父亲开玩笑,父亲也会废话连篇的随从,然后引发笑声连连。后来他明白了,父亲已经麻痹,被取悦之后依然附和随从,别人便不是喜欢父亲,而是只把父亲当做笑料罢了。
父亲已经习惯被人取悦,被舅舅背后诋毁,他没有与舅舅正面争吵过,他只会避开舅舅,时间久了,自然也就不在意了。
在父亲的字典里有这么一句话:反抗不了的事,就慷慨接受它。父亲不会这样表达出来,只是平日的举止,让赵红阳意识到。
他便不想像舅妈一样,把全村人都得罪了,然后那种“全部人都是傻子,只有自己是智者”的态度高傲的生活着。而父亲的能力,确实也没办法让村里的人诚服。
父亲与母亲,同样渴望着过上万众瞩目的地方生活,他们或许对这样的生活没有什么概念,也许就简单的住进县城,然后有钱买新衣服,有钱买肉,买水果,然后悠闲的逛着繁华的公园,远离农村灰头土面及穷山恶水,这就算是过上了理想中的生活。
第四天,母亲终于回来。
“老二咧,妈回来咧“远远就呼喊着赵红阳的名字。赵红阳急忙出门迎接母亲,只见她容光满面,她应该是把这久的痛楚给外婆诉说了。
赵红阳连忙接过母亲的竹篮,上面隐约可以看到母亲沾染的汗水,赵红阳便没有向母亲说了什么,只是觉得母亲回来了,自己心就舒服,安然。
母亲用手摸了下赵红阳的头发,笑了笑,似乎放下了千斤负担,对生活满怀信心。
而父亲的痛楚他无处可说,他只能每天心事沉沉的抽着水烟,然后一动不动的烤太阳,有时候会修修院子里破旧的篱笆,一瘸一拐的步伐,极为不便,他脸上已经许久没有笑容,表情全部不皱纹隐去。
父亲也曾经对赵红阳说过,他最对不起的人就是母亲了,结婚后便没有让母亲过得更安稳,反而苦不堪言。父亲甚至没有给母亲买过一件衣服,或者一双鞋。从父母的故事中,赵红阳似乎感受到了自己与爱人老去的情形,于是他记录下:
《当我们老了》
当我们都老了
你集发如白雪
面容苍老已不复当年模样
我深凹的眼球
终将看你模糊
而你的容颜,在我脑海依然靓丽
你声音不再精锐嘹亮
你话语不再连字成线
你断断续续吐露着什么
我始终听得朦胧
我努力吐露出内心的笑容
脸上的皱纹让我表情隐没
我脑海中依然填满你的倒影
依然是那年轻泼辣、爱撒娇的少女
当我们都老了
呼吸变得急促
步伐也变得沉重、颤巍
身躯已经不住微风的吹扰
你回首向我的动作也变得迟缓
我依然会开心,快乐
我依然会大声告诉你
我是你终生最痴情的守客
这一定是父亲想对母亲表达的,只是他文采有限,而赵红阳更佩服父亲的是,父亲已经付出了实际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