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小说巴士 / 狄博威列传 / 三、地穴之谜

三、地穴之谜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狄青刚刚平复战乱,凯旋而归。他带领的这支军队可是千挑万选出来的精兵,不但装备精良、英勇善战,而且军纪严明,一路之上对百姓可说是秋毫无犯。
  这支军队,在当时可是有名的,最大的特点就是士兵分工不同,有很强的专业性,
  这支军队,士兵的装备不同。
  总体来说,这些分为两种:骑兵和步兵。
  如果按武器装备分类,可分为以下几种:
  第一就是长枪兵,不用多说,自然是以长枪、钩镰枪、方天画戟等作为主要武器。枪乃是百兵之王,主要有刺、挑、隔、扫等招式。
  第二类是刀兵。刀兵一般配有长杆大刀和腰刀,适合斩、抹、勾、剁,主要负责近战和肉搏战。
  第三类是攻城兵。他们装备有云梯、抛石机、火箭等等,用来攻城掠地。
  第四类是弓箭兵和盾牌兵,负责远程攻击和防御。
  此外还有些使用其他兵器的士兵,也有用棍的,也有用大斧的。
  拿装备来说,普通的军队一般配备的主要是三大件——长枪(或者长矛、戈等)、弓箭、盾牌而已(刀、剑等都是辅助兵器,士兵也有佩带的),在历朝历代尽皆如此。然而,狄青则一反常态,他训练士兵,决不是千篇一律,而是因人而异。
  例如:有的士兵身高力大,或者比较胖、灵活性较差,狄青就让这样的士兵专学那种既简单易学、威力又大的棍法。你想,所谓“一力降十会”,如果让这样的士兵学那灵活多变的刀法、枪法,那好比赶鸭子上架了。相反,如果让他们使用特制的镔铁大棍或者是狼牙棒、大锤之类,在战场上与敌军力战,往往所向披靡、震撼人心。
  当然了,这样的士兵并非孤军作战,那样危险可就大了。狄青知道这一点,往往让使用不同兵器的士兵分组作战,这样往往会取得神奇的战果。布上一些奇异的阵势。
  众所周知,古代比较有名的阵共有十座:一字长蛇阵、二龙戏水阵、天地三才阵、四门斗底阵、五虎攒羊阵、六子连方阵、七星斩将阵、八门金锁阵、九耀星官阵、十面埋伏阵。这些都是兵书上所记录的正式阵,由古至今广为流传。
  然而,狄青所布置的阵与此不完全相同,他喜欢布一些让敌军莫名其妙的阵法。不过,这些阵法决不是他胡乱杜撰出来的,而是凭借多年带兵打仗、布阵的经验,结合兵书上所列的阵图,自己创出来的,这可费去了他不少的心血啊。
  因为他作为全军统帅,深知这一点:这些阵已经流传已久,均有破绽在其中。凡是学过兵书战策的将军、元帅,十有八九都懂得如何布置、如何可破。如果两军对敌,以摆阵、破阵决定胜负。如果对方熟悉所摆的阵图,懂得如何可破,那么,些阵图完全可能是己方的“军队杀手”。
  狄青综合以上十阵的一些特点,根据五行八卦知识,自己创出了一个“千变万劫连环阵”。此阵变幻莫测,阵中有阵。大阵由数个小阵构成,其规模可大可小、可分可合。如果规模大,最多可以分出八、九个小阵,正合八卦、九宫之数;如果规模小,可以分为2-4个小阵,正合二龙、三才、四象。”
  然而,两军交战智者胜,打仗不能光靠装备、士气,如果主将布阵、指挥不当,那可就容易吃了大亏。
  在回京的途中,不知不觉走错了方向。
  他们向前走着,眼前出现了一座高山。这座山险峻异常,而且只有一条通路。狄青下令将士们下马,沿这条山路继续前进。
  走着走着,队伍突然停止不前。狄大人心中纳闷,命令一个士兵道:“你快去前面看看,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为何队伍停滞不前?”
  那士兵应了一声,跑步上前。一会工夫就回来了,道:“报大将军,前面出现了一个地穴,阻住去路不能通行,请将军定夺。”
  狄青闻讯,心中大奇,于是说道:“哦,有这等事?待我前去看看。”
  于是,他跟随士兵来到队伍前面。
  只见前面果然有一个大坑,也就是士兵们所说的地穴了。这个地穴深不见底,而且透出耀眼的青光,似乎还隐隐传出婴儿的哭声,似乎充满着无穷的神秘。
  他虽然没有探地穴的经验,但是作为统帅的他坐怀不乱,于是命令道:“来呀,在这地穴边上迅速安好一座绞盘,我要下去一探究竟。”
  命令一出,可把旁边的几名大将、亲随吓了一跳。他们虽说身经百战,所向披靡,但是从来没有探地穴的经历,至于经验就更无从谈起了。于是纷纷劝道:“将军万万不可!下面恐怕有危险啊!”
  狄青道:“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再危险不过的战场我们都经历过了,何惧这个小小的地穴啊?你们快将绞盘安好。”
  那些将军和士兵跟随狄青多年,非常清楚他的性格——他一向是言出必行。现在既然这么说了,就一定会去做。于是,几个士兵迅速安装好一个绞盘,并用长绳将一个箩筐吊在绞盘上。此外,绳子上还拴了几个铁铃铛,以便联系。
  绞盘安好了,狄青问道:“不知哪位将军有探地穴的经验?”
  众将士一齐摇头。
  “既然如此,有谁愿意下去探个究竟回来?”
  只见那些将军、士兵们个个面面相觑,虽说没有退缩不前,但都露出惊惧之色。
  正在此时,只听一人答道:“将军,末将愿往!”
  狄青和众将士抬头一看,只见此人并非别人,乃是关将军。他生得赤面长须,丹凤眼、卧蚕眉,有如云长再世。虽说他年仅30多岁,但是武艺高强,力大无比,手中一杆青龙刀更是所向披靡,战场之中罕逢敌手。
  他参军入伍之后的十多年来,一直跟随狄青南征北讨,多次立下汗马功劳,因此在军中担任先锋之职。可以说,他是狄青最得力的助手,论地位不次于岳元帅的“马前张保”。
  狄青道:“关将军万万不可,你没有探地穴的经验。此地穴奇异无比,万一下面有凶险,岂不……?”
  狄青本意是说“岂不枉自送了性命”,可是他却没有说出口。
  对方看出了狄青的意思,于是说道:“正所谓‘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一个小小的地穴,安能难住我?将军请放心,末将去去就回。”
  狄青见对方态度如此坚决,只好答应下来,说道:“既然关将军执意前往,千万多加小心。探明地穴,即刻便归。”不知为什么,此时狄青的心中涌上一阵难过之情,似乎有些什么预感。
  “末将明白!”于是,他答应了一声,带上了腰刀、火折子。然后坐在箩筐中,命令士兵将他放下去。
  地穴真的好深,长绳眼看放到头了,箩筐也到底了。一个士兵向地穴里面喊道:“你到下面了吗?情况怎么样啊?”
  另一名士兵趴在地上听着,底下传来微弱但可闻的声音:“地穴很深啊!”于是,又摇动了几下绳索。此时,铃声响了几下。
  听到回答的声音以及铃声以后,狄青和众将士有些放心了,这说明对方已经安全到达地穴深处了。于是,这两名士兵就在地穴旁边守着,等待对方上来。
  结果,出人预料的是,他一去之后,就再也没有回来,绳子上的铃铛也没有发出任何响动。结果,一个时辰过去了,眼看到两个时辰了,他还没有回来。此时,两名士兵感到情况有些不妙,连忙报告狄青。
  狄青闻讯大惊,他感觉这个多年与他出生入死的兄弟可能凶多吉少了。于是,他心中很是着急,命令士兵将箩筐拉上来,希望以此能找出一些线索来。
  当士兵把箩筐拉上来之后,他仔细一看,箩筐根本没有什么变化,半点线索也没有。此时,无论是狄青还是属下的将士,他们都感到十分恐惧。
  狄青看了看属下的将士,有些感到为难。他知道,这些将士们和他一样,虽说都是身经百战且从无退缩,但都没有任何探地穴的经验。
  想到这里,他说:“既然如此,待我亲自下去探个究竟。”
  此言一出,反响异常强烈,士兵们都为狄青的无畏精神所感动。此时,不少将士纷纷劝道:“大将军不可如此!危险啊!”“这地穴深不可测,且有青光透出,万一发生什么意外,可如何是好啊?”
  狄青心中坦然道:“各位请放心吧,我下去探探就来。”说到这里,他停顿了一下,似乎想到了什么问题。
  “刘振兴!”
  “末将在!将军有何吩咐?”
  “我此去前途未卜,如果三天之内我没有回来的话,你就代替我的位置吧。”
  刘振兴劝道:“将军不可!就算是要去探地穴,还是我去吧。”
  别的将士也纷纷说道:“大将军,还是让我去吧。”
  开始时他们都面露惊惧之色,此时见狄青决定以身犯险,他们的态度就完全变了,个个跃跃欲试。
  狄青道:“我意已决,不必再劝。众位兄弟,大家放心!我不会有事的。”
  于是,狄青腰胯宝剑,带了几个火折子,坐到箩筐中,让士兵们用绳索把他放下去。
  结果出人预料,狄青下去以后,居然也是一去不返。那些将士们哪个肯离开地穴半步?纷纷在那里等着。几个时辰过去了,狄青依旧没有上来,天色渐渐变得暗了。
  此时,副将军刘振兴心中着急,命令士兵将箩筐拉上来。仔细一看,箩筐根本没有什么变化。于是,他又派了一个人下去。可是,这个人来到地穴下面,也是一去不返,音信皆无。他命令将士们原地扎营,并在地穴附近安排两名士兵看守,等候狄大将军上来;其余将士到营中休息。
  话说那两名士兵,等得十分心焦,他们不知道狄青何时能够上来。于是,他们一会就向地穴中喊道:“狄大将军,你怎么样了?”
  可是,无论他们怎么呼唤,也没有听到回音。不知道对方是因为听不到,还是……结果不得而知。
  就这样,他们等了三天三夜,也没见狄青、关将军还有那个士兵上来。可是,如果继续等下去,恐怕耽误了行程。无论是刘副将军,还是其他的将士,他们都等得十分焦急。
  有的人因为打了胜仗,着急与家人团聚;有的实在是为狄青将军担心。正在此时,猛然听见“轰隆隆”一声响亮,地动山摇。两个看守地穴的士兵匆匆跑过来报告:“刘将军,大事不好了!”
  刘振兴道:“什么事?如此慌张!”
  士兵道:“地穴已经坍塌,连绞车、箩筐都被埋在下面了,请将军定夺。”
  刘副将军道:“什么?快带我前去看看。”
  当他来到地穴前面,发现正如士兵所言,地穴已经平复,绞车、绳索俱已不见踪影。于是,他命令属下的士兵,赶快挖开地穴,救人要紧。
  可是,地穴虽说刚刚坍塌,但是其坚硬程度与其它地方几乎一样——都是泥土加碎石块,根本挖不动。人力毕竟是有限的,他们白费了不少力气,挖了半天,结果也没发现地穴的真正位置所在。
  此时,他心如明镜一般,知道狄青将军和那名士兵已是凶多吉少。于是,他强忍悲痛,对众位将士们道:“大家放心,狄大将军没事。他吉人自有天相,一定会逢凶化吉、遇难成祥的。”
  众位将士听了,也认为狄青将军应该不会有事。不过,他们也担心狄青将军此去凶多吉少。此时,他们想起狄青平时对他们的好处,不少人心中都酸痛异常,有的还默默流下了眼泪。
  刘振兴见此情景,心中如刀割一般。但是,目前他作为军队的统帅,也没办法挽救狄青,只好命令将士们班师回朝。
  正所谓军令如山,虽说狄青将军现在下落不明,不过既然副将军已经下令,众将士们只好拔寨动身,继续前行。
  然而,他们却万万没想到,此时狄青不但平安无恙地返回了千里之外的京城,还得到了一番奇遇。
  再说狄青,他一点事也没有。虽说洞口早已塌陷,但是那些泥土石块根本就没有碰到他。当时,他早就进入了地穴的深处。
  当日,狄青顺着箩筐下到地穴中,发现这个地穴果然好深,足有十多丈,里面透着阵阵青光和凉气,令人心寒胆战。他忍着寒冷,终于到了地穴下面。他四处看了看,发现洞穴的右边有明显的青光透出。于是,他小心翼翼地迈出箩筐,拿出火折子,摸索着向发光处走去。
  可是,后来他发现,发光的地方一共有两处,一左一右。他发现右面的光线似乎更强一些,可能有出路。于是,他心念一动,便向右面走去。
  结果,真让他找对了。右面这条地道确实有一个出口,外面阳光明媚,空气清新。狄青在地穴中探索了一阵,虽说什么也没有发现,不过总算发现一条安全通路,而且没有遇到任何危险,这可以说是万幸了。
  当他从地穴中上来后,发现四周围了一大群人,而且都在注视着地穴。其中一人见狄青上来后,先是一惊,然后说道:“老爷,您什么时候回来的,怎么从这里出来呢?”
  狄青出来以后,深深透了一口气。听到有人叫他,而且声音还很熟悉。仔细一看,原来是自己的管家。结果,狄青不但没有回答,反而问道:“你怎么也会在这里啊?关将军和众位将士们呢?”
  管家道:“老爷,您说什么呢?这是在自己家中,哪来的关将军和将士们?”
  狄青仔细看了看,发现自己居然真的在京城将军府中,周围的人们都是自己的家人。原来,地穴的出口居然在这里。
  此时,他又想到一个问题——地穴内有两条通路,这第一条通路他已经探明了,可是第二条路又将通往何处呢?
  于是,他说道:“放心吧,地穴内没有任何危险。不过你们都不要下来,在这里好好看守即可,我还有些事情要办。”
  狄青的话,哪个敢不听?于是,管家和几个人在地穴洞口处轮流把守着,而狄青则去了却心中的疑惑——关将军下去探地穴的,但是自己和家人都没有见到他,莫非他走的是第一条路,遇到了什么危险吗?
  他心中想着,按原路返回,希望能从那条地洞中找到一些线索。
  狄青本来想先去看看那些将士们的,可是,来时的很大一段路都被堵死了,无法回去。因此,他只好去找出来前那左面的第一条路。
热门推荐
飞剑问道 无疆 我是仙凡 一念永恒 天影 六迹之万宗朝天录 飞剑问道 无疆 我是仙凡 一念永恒 天影 六迹之万宗朝天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