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二营虽说是休整,不会再做下力气的事,但日常岗哨和学习还是不能缺少的。
吃过早饭,沈泉就组织了学习,拿着昨天刚缴获的望远镜给战士们上课。
这是一个大正十三年式望远镜,因为是六倍镜,也被称为制六望远镜,6*24的体积拿在手中十分小巧,是当今世界上最先进的望远镜之一,在十年后的两朝战争期间,还被梅军大量使用。
日本军官的装备是要自己购买的,从这次缴获的勃朗宁手枪、高档手表、特制军刀和六倍望远镜可以看出来,这个鬼子小队长的家资颇丰。
沈泉不知道,上次在牛角铺镇伪军军营,面对他的炮击龟缩不出的就是这鬼子小队长。
他把“望”、“遠”、“鏡”三个写在木板上,举起手中的望远镜,开始了讲课:
“我手中这个东西,叫望远镜,可能有人认识,可能有人见过但叫不出名字。
望远镜被很多人叫做千里眼,是因为它可以把几百米上千米之外、我们用肉眼看不清的事物,拉近到眼前,让我们能清楚地看到。
下面大家排着队,挨个都来试试看这望远镜的效果。”
他招呼战士们上来试用望远镜,把站在最后面听课的孩子们馋坏了,伸着脖子眼巴巴地看着。
等到孩子们也挨个过了眼瘾,沈泉拿回望远镜接着讲课:
“除了看的远,望远镜还有一个最大的作用,就是测距,当然,没有望远镜,我们也可以测距,只是能测的距离近些。
今天,我就把具体的测距方法交给同志们,测距第一步,我们要......”
他借着望远镜这个稀罕事物,把文化课和战斗技能融会到一起,对着众人娓娓道来,因为有“千里眼”这个神话传说中的噱头,所有人都听得入迷,时间在不知不觉中流逝。
沈泉认为,自己多次全歼掉鬼子小队,必然会引起鬼子高层的特别注意。
不管他们是额外发动扫荡,还是会进行渗透破坏,现在都不宜再分兵派人外出了。
经过开会商讨,二营决定全天候加哨,大部队收缩在树林里,最近一段时间先把营房造出来。
虽然天气越来越暖和了,但是人不能总睡在野外,时间长了战士们的身体会坏掉的。
这天,沈泉带着几个人给营部的房子封顶,爬上爬下忙的不亦乐乎,上衣、武装带和驳壳枪都扔到了一边。
一个六连战士端枪押着个人找了过来。
“报告营长,这个人鬼鬼祟祟地,一直围着树林往里看,我们怀疑他是个特务汉奸。”
被压着的是一个壮年汉子,头上裹着一个看不出颜色的毛巾,脸色蜡黄,阔口方鼻,胡子拉碴,身后背着一个灰布包袱。
看着汉子坚定的眼神,沈泉凭直觉认为这不是一个特务汉奸,就挥手让战士返回哨位。
刘铁看押解的战士离开了,马上从屋顶上爬下来,抓起自己的衣服,把驳壳枪拿在了手里。
沈泉举手表示稍安勿躁,走到汉子身边,和颜悦色的问:“老乡,你是干什么的啊?”
汉子把手伸到怀里,边往外掏东西边说:“你是沈营长吧,我......”
还没等他说完,刘铁举枪关保险子弹上膛一气呵成,厉声打断他:“别动,动一下我就给你开俩窟窿。”
他说着话,就迈着蟹步往近靠,枪口一直对着汉子。
等走到汉子身边,他粗暴的扯开对方衣服,把手伸进了他的怀里,来回寻摸了好久,最后从对方怀里掏出了一叠纸。
沈泉接过他递过来的纸,凌空提搂开,发现就是两张叠起来的纸,没有想象中的白色粉末之类的。
他把纸拿到面前,轻声地读了起来:
“三八六旅关于孙大圣到任的通知
旅属独立团:
兹派孙大圣到你处担任政工干部。此通知总部备案,全旅通报。
三八六旅
民二十九年五月。”
读完第一张,他又翻到第二张,继续读了起来:
“独立团关于孙大圣任职的通知
团属二营:
兹委孙大圣任二营教导员。此通知总部备案,全团通报。
独立团
民二十九年五月。”
听着他读出来的内容,刘铁尴尬地放下了手中的枪,手足无措的看看新到的教导员,又看看营长,最后立正敬礼,大声说:“教导员好,我正在建造营房,请指......那个,营长,教导员,我先去干活了。”
沈泉笑着摇摇头,伸着手迎向了汉子:“你好,我是二营长沈泉,你可以叫我沈泉,也可以叫我老沈。”
汉子双手紧握住他的手,上下摇着说:“你好,老沈,我是孙大圣,即将担任咱们营的教导员,你就直接叫我老孙吧。”
“好的,老孙,你的名字可真威风。”
沈泉打趣了一句,就向他解释道:“刚才那个小伙子,是咱们的五连长刘铁,我会严厉批评他的。”
孙大圣摇着头,不在乎的说:“别,五连长警觉性非常高,是我的动作让他误会了,他只是有了一个优秀战士会有的正常反应,你可千万不要批评他。”
“那好。”沈泉从地上捡起衣服穿好,伸手让着:“老孙,我带你走走看看吧。”
孙大圣微笑地点点头,也伸手让着:“走,我也正想走走看看。”
于是,两人相跟着,把二营和新二道坡村转着看了一圈。
一路上,沈泉边走边说,把二营和周边的相关情况全部介绍一遍,其中重点介绍了新式营房和两门意大利炮。
孙大圣最开始一直微笑着点头,后来开始吃惊赞叹,特别是听说了新二道坡村形成的原因,以及整整一大屋子的粮食时,更是发出了惊叹的声音。
看完了二营和新二道坡村,两人坐在一根树桩上,孙大圣说起了自己的情况。
他是晋西北本地人,原本是寿阳县城旁边孙家坳的农民。
家人都死后,他就投身革命,在鬼子来了后,更是组织了游击队,带领老百姓积极抗日。
游击队日渐壮大,后来发展成了区抗日大队,他担任了大队书记,所在的区大队隶属于七七一团。
这次独立团向上打报告要政工干部,旅长把名额摊派给了七七一团。
七七一团是主力团,兵多将广,武器兵员都有保障,自然没有干部愿意来独立团,最后就把他这个区大队书记,赶鸭子上架地送到旅部,然后给他派到二营当教导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