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小说巴士 / 我在山村的哪些年 / 第三章 牛刀小试

第三章 牛刀小试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杜茵茵端着盆闪到太极界空间,把它交给绿娃。
  绿娃从来没有做过这种事情,自认他从有意识以来,没有做过洗衣服之类的事情,这令他非常的蒙逼,他该怎么跟他有些不着调的主人解释呢,主人是不是觉得他无事不通。
  但是,好钢不是应该用在刀刃上吗?指示他做这种小事,是不是有点委屈了他的才干。
  绿娃的抗议没有得到解决,他任命的端起盆子,走到一条小溪边,伸手从旁边的树上扯下一根树枝。
  绿娃把尿布丢下溪水,用意念控制着尿布不四散开来,用树枝捅着尿布折腾着,他把所有的怨念都集中在了树枝上,仿佛用大力折腾就能让他心里舒坦一些。
  不幸的是,尿布很快被折腾成了碎布,看来是他用力过猛了。
  怎么办,主人会不会打他?
  绿娃找小玉商量怎么解决,他俩在那里嘀嘀咕咕,杜茵茵自从修炼之后,五感异常敏锐,很快听到了他们的谈话。
  小样,给我泄愤是吧。
  小玉来到杜茵茵面前,征得了她的同意,从一个柜子里拿出几尺布,这些布看起来非常的好,肯定不适合做尿布的,家里人肯定会问,这是从哪里来的?她凭空变出来,这么好的布肯定整个村子里都找不到我,估计这个时代也是找不到的。
  小玉丝毫没有犹豫,伸手在布上抚过。
  奇迹发生了,漂亮的布变了样,变成了经过千锤百洗的样子,再改变下大小,成了尿布的模样。
  布还有很多,以后都不用洗尿布了,就这些布再用上十个月都可以。
  杜茵茵表示很满意,对于提高工作效率的事情,杜茵茵一向都是非常欢迎的。
  中午做饭,还是杜茵茵给她奶奶搭把手。
  大伯家的姐姐切菜,大丫姐已经17岁了,说好了婆家,过了年春天就要出嫁。农家人做饭是必须的,出嫁前必须得好好把做饭的手艺练一练。
  这边的人有个风俗,新媳妇第二天要做一顿饭给婆家人吃,展示下自己的手艺,代表着新媳妇贤惠能干会操持家务。
  其实这个是时节也没有什么好菜饭做,无非是萝卜白菜土豆或者是咸菜疙瘩,煮一锅粥,丢点儿红薯进去,蒸点窝窝头馒头类的就是一顿饭,有些人家连窝窝头都吃不上。
  农家人有个说法,忙时吃干,闲时吃稀,这样猫冬的时候,基本上家家都是吃稀的,粮食少的时候,人也不多活动,多数都窝在炕上,不能多活动,活动多了就得消化的多,消化的多了,就得多吃粮食,这多浪费。
  想到这儿,杜茵茵觉得,吃的少了拉的就少,那还怎么积肥?不积肥庄稼怎么办,不怪乎经常看到一些老农,挎着粪叉子到处拾粪。她看到过一个笑话,说是老师让学生用‘也’造句,有个学生造句:老头拾粪,鸡屎也算。
  傍晚,杜茵茵拿着一摞尿布放在他娘的炕头,她娘看也没有看,也是因为天色已晚,白天的时候屋里都不甚亮堂,傍晚就更不用说了,总算糊弄过去了。
  堂屋里有个黄历,杜茵茵瞅着空,专门去翻了翻,这一看吓了一跳:1957年农历9月25日。
  她这跳跃的跨度有点大,从现代化的城市来到这穷乡僻壤,一时半会儿,精神上她还得好好的消化消化。
  好在她有三丫的全部记忆,再加上她敏锐的反应能力,适应起来还是挺快的。
  她今年十二了,长了个大高个,瘦条瘦条的,身高大概有一米七多,她觉得,如果营养好的话,15岁她这个头应该可以蹿到一米八去了。
  家里人都希望她不要再长了,女孩子家家的,长那么高的个子,不好说婆家。
  农家人,吃的不好,营养有限,干活儿出力大,很多孩子,很小就开始干活,都压的不怎么高,高个的是有,可是不好找啊。
  可杜茵茵知道,她的个头是一定会长到上一米八的。
  这里的老杜家,从身高上来看,几个哥哥姐姐的个头也不是很高,至多算是中等偏上,唯独三丫,长了个大高个,这可能是命里注定要等着她过来。
  老杜家,奶奶是一把手总指挥,在她的英明领导下,大家的日子过得还算是说得过去,比吃不上饭的那些人家,真的是好过了太多。
  这会儿还可以编些筐子篓子去供销社卖,能换些油盐钱,晚上没事大家就聚在堂屋,唠着闲嗑儿,手里也不停活计,编些框子篓子。
  晚饭一过,一般人天一黑都不出去了,天寒地冻的,但是现在扫盲班正办的火热。大队上要求,家家都要出人去学习,这可是重要的任务,大队长在公社立了军令状,要严格执行公社的任务,要完全执行党的政策,那就必须,按计划,高质量的完成扫盲人口任务。
  老杜家除了床上的奶娃,第三代人口全体出动,当然,目前最小的,能去识字的,也就是三丫了。
  大伯娘也去了,她去的目的不是去识字,她去纳鞋底。
  大队屋里有油灯,纳起鞋底来更方便,还不用费自家的灯油,多合算的事,很多老娘们都是打着这个主意去的,反正是凑人数往那一坐,台上的老师管你是纳鞋底还是听课,他讲他的,不能对农村人要求太严格,能凑齐人来听课就不错了,那就是捧场。
  队上的喇叭一遍遍的叫着社员来上扫盲班,等了半个多钟头,凑齐了一屋子人。
  大姑娘小媳妇坐一堆,小伙子们坐一堆,纳鞋底的老娘们坐一堆,叽叽喳喳,像炸了营的老雀窝。
  乡下人很多都不在乎认不认字,认得字不也得种地吗!不认字家里的地也种的好好的,尤其是丫头们,认了字以后嫁出去也是人家的,白费力气。
  三丫她奶就不这样认为,不花钱去认字多好的事儿,认多几个字,会算点帐总归是好事,起码把家里那点帐能扒拉清楚了。
  这就是老太太的精明之处了,觉悟就是比一般人高。
  所以,三丫家兄弟姊妹全体出动,这还得到了队上的表扬。
  杜茵茵是上了大学的,识字这样的活动,对于她来说是需要藏拙的一件事情,跟上学习的节奏就行了,以后读书看报也不会突兀,毕竟她是扫盲班出来的。
  晚上九点,夜凉如水,扫盲班下课,一堆人又各自缩着脖子,把手拢在袖子是往家跑,冷啊,赶紧回家钻被窝。
  杜茵茵回去就跟她娘说睡觉去了,她进了太极界,上了她的公主床,不冷不热,睡的舒舒服服。
  第二天,天一亮就起来回到土炕,今天大伯娘做饭,两个姐姐帮忙,她就喂鸡,喂完了鸡,给羊喂草。
  她哥杜红旗扫了院子,大堂哥二堂哥挑水,各人都有事做。
  他哥扫完了院子把大扫把立在大门后,拍拍手上的尘土,叫她:“三丫,今天有事没?没事跟哥上山。”
  三丫忙答应了,以往三丫也经常跟她哥上山,砍点柴火,再拾点山货,运气好还能有个野兔子啥的,也算是改善家里生活。
  吃罢饭推了碗筷,三丫就跟着几个男丁走了,家里人也不担心她上山,那么高的个子,力气也大,能顶个人用。
  这个节气,山上的草多数都是黄色了,地上还结着霜,等太阳出来日头大了才能化掉。
  到了半高的山腰,地上的枯枝和树上的枯叉子多了起来,大家砍的砍,捡的捡,很快就聚出了一堆。
  山上因为经常有人来打柴,能剩下来的山货实在是少,有的话也只能再往深了走,走远一些的话,还能找到一些。寻了大猎物,得偷偷的拿回去,否则要交公,因为是国家财产,你私得了就是挖社会主义墙角。
  杜茵茵找她哥商量,他两人再往山上走一走,看能不能寻到些东西。
  她哥也有这个想法,两人一拍即合,跟其他人说了一声就走开了。
  杜茵茵自信满满,她现在五感十分发达,林子里,有些细微的动静,她都能感觉到。
  她捡了几块小石仔揣进兜里,扔石仔可是她的强项,扔石仔可比投铅球轻松多了,保管一扔一个准。
  前方枯黄的草棵子传来悉悉索索的声音,杜茵茵向她哥做了个禁声的手势。
  两人停下脚步,杜茵茵探步向前,放轻动作,寻着声音的出处用力扔出一颗石子。
  一声闷响,杜茵茵跑过去,从草棵子里提出一只兔子,一只灰色的大兔子,兔子头上有个洞,可见这石子的力量有多大。
  杜红旗真是服了,他什么声音都没听到,妹子竟然听到了,还那么手准,一击即中。
  “妹妹你真厉害,我咋就没听到声。”
  “哥你没注意听呗!”杜茵茵糊弄她哥
  他哥暗自决定要仔细听声,毕竟打猎听动静也是必须的技能。
  没走几步,前面有个下坡,杜茵茵听到拱地的声音,这是个大些的家伙。
  该是让她哥也露一手了,总是她出头也不行。
  引着她哥到猎物的不远处,让她哥自然的能看到的程度。
  果然,杜红旗面露兴奋,手里没箭没刀,但是有担柴的扁担,他呼啦一下冲过去,一扁担就朝正拱地的獾子砸过去。
  可惜,人指挥扁担毕竟速度有限,獾子反应又快,眼看要扭身跑了。杜茵茵手里一颗石仔弹出,獾子哼唧一声,她哥的扁担也到了。
  “哥,你真厉害!”杜茵茵及时表扬。
  “哥也是有运气。”杜哥谦虚了下。
  真正的英雄深藏了公与名。
  俩人拖着猎物往回路走,商量着下次啥时再来打猎,把工具都背上,没专业工具到底是不趁手。
  她俩转的时间不长,其他人还在拾掇柴火,见到打的獾子都挺高兴,想办法藏进柴火里抬出去。
  今天上山收获不错,大家伙都高兴,把兔子炖了,獾子也割下块炖了,多搁土豆,獾子油多,香的很,剩下的腌上慢慢吃。
  老太太不叟抠,有好吃也紧着孩子们满足,一家人吃的分外香。
  正吃着,院外的敲门声,门环扣的框框响,本来是一般不关门的,因为吃肉怕惹人眼气才把门插上的。
  “他杜婶子,咋还大白天关着门啊?”
  一家人停止了咀嚼,支愣着耳朵听着来人是谁!
  这时候吃肉可了不得,大部分人家都吃不饱的时候,你吃肉,这是招人嚼咕的事。
  听声是前院邻居,钱进他娘。
  一家人默契的把獾肉盆端起来放进里屋炕上,盖帘扣上,捂上被子。
  桌上骨头渣子收拾起来藏上,兔子盆不多了,没剩几筷子,不怕看。
  把早上拌的咸菜摆上来,老太太快步走出去开门,门刚打开一个老婆子就挤进来,一步不停朝堂屋走,边走还边亲热的嚷嚷,“吃啥好东西还关着门啊?”
  来到堂屋,大伯忙站起来照呼她“钱大娘过来了,一起吃点?”
  钱大娘看着桌上的饭菜“呦!这是哪来的肉啊,看着馋人。”
  那还有啥肉,净剩汤底了。
  三丫爹解释“红旗他姥爷昨天送来个兔子,让孩子们补补身子,这也是见天的吃不饱。”
  瞅着弄不到肉,钱婆子脸上活气劲也下去了:“我家孙子瘦的一把骨头,一年到头吃不到两片肉,你家这有好亲戚帮衬,咱们是远亲不如近邻,有好吃的也给咱家孩子剩一口啊!”
  这话理直气壮的!杜茵茵觉得这不是邻居,得是至亲。
  这是什么年月?一口吃食都能活条命的时候,自家不吃省给别人,脑子进水了。
  杜老太也不弱“一只兔子瘦的跟鸡崽子似的,他姥爷不舍得吃,给了孩子们尝尝味,我这要是东家西家扒拉几块,孩子得要埋怨我了。”
  钱大娘脸上要挂不住,讪讪的,眼睛朝着馒头筐上瞅。
  杜老太拿上个馒头递她手上“拿给孩子吃去!”
  钱大娘握着个馒头,还瞅筐里。
  那可不成,杜老太果断拉着她出堂屋,到咸菜缸里捞了两个疙瘩给她,她才颠着小脚不甘心的走了。
  都是穷闹的。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