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小说巴士 / 路远无期 / 第三章 荡军

第三章 荡军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童山
  朱荣多日来都是早出晚归,每天都有人与他同行。他也只在童山转悠,从未去过其他地方查看。
  今日轮到林臣与他同行,正准备出发,却见一书生打扮的中年男人站在溪水对岸。身前摆放着一张长桌案,其上放着一张麻纸,提笔望山,正打算作画。
  林臣似乎不感稀奇,早已习惯了这一幕。朱荣看了一眼继续向山边走去,不疾不徐地问道:“那位看打扮是个书生,怎得不去考取功名?此地过于偏僻了些。”
  林臣回望了一眼书生,说道:“他志不在此。”
  “哦。我见村中人丁不旺,但诸位皆谈吐不凡,难道还有隐世之人曾经在此授学?”朱荣状若惊讶地问道。
  “邓母曾教过我们一些浅显的学问,至于书生,他们是后来安家于此的。”林臣回道。
  邓母朱荣知道,是泥瓦匠邓十八的生母,腿脚不便,卧床在家。一个农妇有些许见识他倒不在意,但林臣口中的那个“他们”他可就来兴趣了。据他这几日交谈了解到的:书生张疑是独居的。那么也就是说村里还有其他人是后来安居的,因为他发现村长、猎户、林臣和泥瓦匠等人关系过于亲密了。村长虽然都是有威望的人担任,但对外人的吃饭与生活习惯不可能都一一了解。而且平时交谈显得格外亲近,但对溪水对岸的那三户却无交流。小溪上是有一座木桥的,但朱荣自来到这个村子到现在都没有见过两边互相走动。难道那三家都是后来安家的,那为什么互相又格外陌生呢?不对!不是陌生,是……冷漠,无视。朱荣在心里想到。
  他因为一篇游记里的记载来到这里,而这里比他想象的还要复杂。那篇游记是他无意间得到的,当时其被夹在一本志怪奇谈之中,上面写道:余游,夜宿于田家。夜闻马蹄车声,而不闻人声。余惧之,延窗而窥。但见众车之不见头尾。马走,车中莫有人。以为阴兵之过也。不敢入山,遂还。
  那个写游记的人是本县人,写了很多家乡的风景。但是这篇游记因为太过离奇被当作是梦呓,所以归为了奇谈。
  朱荣归纳总结了全本游记,发现只有这个方向没有记载,那显然“阴兵过境”的就是这个方向的某地了。但他可不相信这个世界上有什么妖魔鬼怪,他没有把这个当奇谈的主要原因是:那个时间还真有一只“阴兵”。准确的说那是一群本该死去的人——荡军。
  荡军是百年前明王的嫡系军队,那时本朝还未建立。那是帮助明王荡平天下的力量,传言其人数只有不到千人,但军士各个悍勇无比,可力战十数倍之敌而不退。明王就是以这支军队为核心建立了“新军”。但不知为何明王建立的“新朝”突然崩塌,荡军几乎全员阵亡。之后就没有其他的消息了。但当年先王带兵杀入王都时,没有发现宫中有任何战斗痕迹,大殿内的地板上却满是尸体,明王高坐于高台之上,早已自刎。还未等他们托运尸体,整个宫殿燃起了熊熊大火,据说是内侍点燃了库房,集体自焚了,又因为还有人誓死抵抗,没来得及救火,导致宫城付之一炬。先王仁慈,将大殿里的残骸尽数埋在了城郊。但后来有人在周边听到了鬼哭声,而且不止一人听见,之后就很少有人到那一块儿去了。后来不知是什么时候有人偶然发现那里出现了一个大坑,里面的尸骨和灰烬荡然无存。此事一传十十传百,有人说是荡军的游魂回来了,带走了他们自己的遗骸。官府有过调查,但当时政权不稳,还有强敌窥视,于是就不了了之了。至于真相如何,也只有当事人才知道了。
  朱荣这几日发现了一件怪事:村里的人从来不到童山上砍柴,就连山上的枯树枝都没人捡拾。而且这里的树木十分高大,大树很多,但木匠没有到这里砍过木料。他看见过村民去周边山上砍柴伐木,就是没人来这里。他没有直接询问,只是默默观察。
  待到下午下山时,朱荣在远处就看见了站在家门口的村长。两人走近后互相拱手作揖,村长笑呵呵地说道:“不知朱大人是否有雅兴陪我这年过古稀之人在溪边走走?”
  “自是愿的。”朱荣回道
  林臣没有跟随,自顾自离开了。
  太阳已西斜,阳光变成了橙黄色,浸染了半边天。夕阳煌煌,却也是余晖。
  “大人可知如今的安州府原来怎么称呼?”村长突然问道。
  朱荣不明所以,下意识地回道:“益州。”
  听到如此肯定的回答,村长笑呵呵地说道:“是啊,益州。改府一百多年了,大人真是博闻强记。现在绝大多数本地人都不知道咯。”
  “我也只是偶然在古籍时看见过而已。”朱荣道。
  “那大人可知如今的安州府之人大多是外迁而来的?”村长又问。
  朱荣思虑了一下,摇头道:“不知。可是因为当年的明王?”
  村长笑容更盛,点点头又摇摇头说道:“与那位有关,但又不能全归咎于他。明王乃当时益州太守最小的儿子,他起兵后庆朝对益州就大力打压,派兵围剿。当时明王实力微弱,护不了这整个益州,恰逢大旱,朝廷封堵了各个方向的道路,还让大军围剿,无论军民,一概屠尽。”
  看着村长眼里幽幽的光,朱荣有一种汗毛直立的感觉。他又忍不住好奇,下意识地问道:“那明王为何要反?反而连累了同乡百姓。”
  村长转过头,看向他,叹声道:“不得不反啊!”
  停顿了一下,村长又继续说道:“在本朝先王开国前,明王建立的‘新朝’崩塌,明王身殒,益州大户大多于家中举火自焚。之后又被诸王洗劫,益州人家十不存一。先王仁慈,迁来外地百姓,才有了今日的安州府。”
  “举火自焚”,心里嘀咕着这几个字,朱荣心里并不平静,不是因为世道的残酷,而是因为他再一次看见了那个字眼。有记载明王时期的内侍也是自焚,也有不少将领官员自焚,一两次可以理解,这么多就不太寻常了。他们真的是慷慨赴死?还是说,他们在惧怕什么?!比死亡还要可怕的,就只有生不如死了!
  明王的很多记载都被刻意抹去了,想了解真相只能靠口口相传。
  村长没有继续说话,朱荣也不动声色地思考,相继无言。
  不远处,可以看见尚元气在钓鱼,二人都沉默不语,慢慢走向他。朱荣也停止了思考,近日来他对这个少年也多了不少了解,是个开朗的人,但在吃方向十分坚持。你不能说他贪吃,因为他不是什么吃的都无所谓;也不能说他挑剔,他不认可的食物也能下咽,只是会指出一大堆毛病。
  二人已经走到了他身后,但他依然目光聚焦在鱼漂处。这让朱荣很是无语,因为他知道尚元气虽然没有练习把式套路,但是基础功却日日坚持不懈。结果人都走到身后了,还全无反应。
  村长什么都没有说,只是站在孙儿身后,不发一言,静静看着水面。朱荣也不好作声,也背手看向鱼线。他没有发现,村长对他的态度有所改变。
  待到入夜,朱荣以手枕头躺在床上,思考村长白天那番话的用意。他自认为自己没有什么可值得怀疑的行为,对村里也没有展现过多的好奇心。但情况确实发生了变化,村长不可能是一百多年前的人,那对这些事情这么了解的就只有当年益州幸存者了。那应该是村长祖父或是父亲辈。一州之人不可能死绝,但知道这么多内幕的就不可能是一般人。或许村长知道更多,只是没有说,那其中关键就在于村长为什么要告诉他这个外人了。他闭目沉思,却毫无头绪,直到睡去。
热门推荐
飞剑问道 无疆 我是仙凡 一念永恒 天影 六迹之万宗朝天录 飞剑问道 无疆 我是仙凡 一念永恒 天影 六迹之万宗朝天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