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小说巴士 / 回忆搁浅 / 第三章 回复的态度

第三章 回复的态度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嗨哈,啊,一天又结束了。
  由于懒惰,明天的,啊,不对,应该是昨天的话题,就只能在今天补上了。
  今天就拿昨天话题展开吧,即微信信息回复的问题。
  每当提起这个话题时,你会想起什么呢?
  会是轮回与秒回嘛,哈哈哈,有点说笑了。
  根据周围人的说法,与之相关的的观点核心是,微信回复与对方的态度相关,即,一个人回复你信息的速度代表着他对你的关心程度或是对你信息的在意程度,若以此观点单纯来讲,貌似有几分道理,不过,其合理性得有一定的前提条件,亦或是在某种特定的情况下而言的。
  亦然,回复快慢的问题,其影响因素是多种多样的,若仅以态度去说事的话,就显得些许无知了。
  再回到这期的主题来说。
  首先呢,我仅是站在自己的角度去做些解释和思考:
  如果是自己跟别人进行交流呢,肯定希望能够在第一时间内得到回复,而不是在我给出答复好长时间后,对方才进行回复,当然这只是我所希望的。
  最后回复了,纵使收到了,但是当初的那种想与对方交流的热情也会减弱,一些即时的信息或是想法在倾诉后,不能在第一时间内得到回馈就很烦。
  所不知道的是,即时的回复能给人一份向上的力量感,起码在发消息者来看,自己的信息受到了重视,进而会联想对方对自己的态度,起码对方很是乐意与我交谈的,当然,这仅是在发消息者的角度来说的。
  固然,也不排除对方拥有良好的家庭教养。
  但是,没有人喜欢拿着热脸去贴一张冷屁股吧。
  再把视角拉回到自己身上。
  一般情况下,我都是秒回的,倒不是说我很闲,只是想着在第一时间回复是最起码的尊重。
  但有时还是会因为各种各样的事忘了回,就只能在看见的第一时间去回复了,如若不能,我也会选择适当的说明原因并予以回复。
  一直这样认为着,也一直这样做着。
  有人也说我这样是不是有些卑微了,没必要这样做的,想回就回,不想回就不回呗。
  嗨,哪有什么卑微不卑微呢,只是一种习惯罢了,也算是一种起码的尊重了吧。
  次之呢,不妨在换个角度去想,把我们放在对方的角度上去思考这个话题。
  当你站在不同人的角度上去思考时,又会得到那些答案呢,又会有怎样的理解呢?
  理解他们回复不及时的情况,理解他们在第一时间回复时的真诚。
  理解之后,便能对这一话题所产生的相关问题有新的认识。
  不过,总的来说呢,无非是回与不回的结果罢了,而至于其中的心理变化,哈哈哈,别提多有意思了。
  将目光再拉远一些看,回复的及不及时又能说明些什么呢!
  发是自由,回亦是自由,又何须过多在意呢,所在意的不过因为是那个人罢了。
  还有一点想说的是,对比较亲近的人还是尽量做到及时回复吧,当然,对于其他人也应及时回复,但应有取舍。
  话题的最后呢,想把视角回归到实际生活中去谈谈。
  生活中,或许每个人都很忙吧,忙到不想拿起手机。
  若想回,早就回了,又何须五六个小时呢。这个年纪的我们,有多少人一整天都不碰手机的呢,何况还是你呢,我的朋友。
  也不知为何,有些交流竟会令自己有些生气,或许是太在意对方了吧。
  记得那一次,与她聊着聊着,竟有些莫名的气愤。或是她的回复状态,或是自己那不够大的格局,亦或是太把自己当回事了,竟期待她能够及时回复,真是奢侈了。(在和喜欢的人交流时总会乱了手脚)
  还是太在乎自己的感受了,而忽略了对方的感受,真是糊涂啊。
  冷静下来去想,事情本身没什么问题,只是自身觉得不妥罢了,若能动观全貌,气愤又怎会有呢!
  当微信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少的问题。
  尤其是在交流这件事上,虽说交流的及时性和便捷性大大提高,但它终究取代不了面对面的交流和沟通,随着日常生活中的微信交流越来越多时,面对面的交流就减少了。
  在如此情况下,见面时的不知所措也成了常态。
  手机也好,微信也罢,终究是一种工具,亦或是媒介,又怎能代替人与人面对面的交流呢!
  冷冰冰的文字终究抵不过耳旁的轻柔话语。
  已经习惯,不论做什么,终是以人为核心。
  如果可以,还是想与你一起散散步,说说话,即能见到你的模样,也能听见你的声音。
  写在最后:经常找你,经常联系你,说到底是我对你的喜欢与不舍啊。
热门推荐
圣墟 万界天尊 太初 圣墟 万界天尊 太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