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小说巴士 / 从爆杀倭寇开始 / 第九章 我听人说三郎被倭寇杀了

第九章 我听人说三郎被倭寇杀了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不过他家里有困难,本官倒是能帮得上忙。
  届时与家里父母说一说,还不上赶着送祝今宵为本官效力?
  至少胡宗宪不觉得自己在十七八岁的时候,能有祝今宵这般果敢。
  面对强敌不进反退。
  一往无前的勇气,当真不是谁都能有的。
  “接下来你有什么打算?”
  “不知道,尽可能的活着,更好的活着。”
  祝今宵手里握着缰绳,其实他心里也在犯嘀咕。
  拍视频经常复刻古装,但有谁经历过大明嘉靖时期的生活?
  前人经验没有,后续经验,也都得靠着祝今宵自己摸索。
  故而现在杀了倭寇解决自身危险问题之后,他陷入了迷茫当中。
  不知道今后要作何抉择。
  此时拒绝胡宗宪的招徕,祝今宵也不觉得有错,给大明当兵没什么出路,纵然是干到总兵,见个低级文官也得低声下气。
  “胡巡按,你可听说过戚继光?”
  祝今宵倒是想要打听打听戚继光的存在。
  对于这个人名,胡宗宪摸着胡须仔细想了想,他倒是有点印象。
  在京师的时候听人聊过,曾经的神童张居正举荐的人叫戚继光。
  “不曾,怎么了?”
  “没什么。”
  祝今宵了然大抵戚大帅还没有调任浙江,也就没有去义务征兵呢。
  他见胡宗宪疑惑,便借死人之口道:
  “我听假倭说他们跟明将戚继光打了一架后,才跑到浙江来的,我猜戚将军武力也不低,胡巡按可找他助力。”
  胡宗宪如今也没有什么太大的跨省调兵权,只能暗暗记下戚继光这个名字。
  毕竟戚继光能被倭寇传扬,说明还是有几分本事的。
  胡宗宪想的是,那张居正还是有几分识人眼光。
  如今浙江等地剿灭倭寇一事全由张经负责,他想要大展身手也得等待时机。
  话赶话,胡宗宪随口道:
  “若你挂帅剿灭倭寇,该当如何?”
  他想要激起祝今宵心中的野望,提前铺垫一二。
  哪个少年郎没用过驰骋疆场,指挥千军万马的幻想?
  “全都杀了。”
  “哦?”
  “不仅是要把沿岸海岛居住的倭寇都杀了。
  大军还要去日本登陆,杀他个昏天黑地,从根源上解决倭乱问题。
  杀的他们伤筋动骨,提起大明军队就发颤,才能彻底平息倭乱。”
  胡宗宪未曾想祝今宵年岁不大,杀性却如此之大。
  不过总算是正常的。
  倭寇就该杀!
  祝今宵拽着缰绳道:“况且中国海岸线太长,如今他们在山东、浙江抢掠。
  等浙江军队力量强盛一二,他们就会跑到福建、广东去。
  没有千里万里防贼的,况且大明有那么多钱养军队吗?”
  胡宗宪认为虽是少年意气之说,但总归是个从根源解决的办法,但不现实。
  祝今宵见胡宗宪不屑,倒是有了几分认真:
  “你知道倭寇如此之多缘由何在?”
  胡宗宪随口反问:“何在?”
  “倭人与海盗做生意,对于沿岸百姓起了贪念,杀人夺船,回了本国,到处传扬他们在我中国劫夺非常容易。
  那些破产的商人、浪人、武士纷纷起了我去我也能发财的心思,你不杀的他们血流成河,这种在日本流传的发财说法是不会灭绝的。
  倭国,是最为反复无常之国,其人,甚卑贱,不知世上有恩谊,故而,只能用刀子说话,不能对他们有稍许好脸色。
  你一旦被他看到弱点,喉管就会被它立即咬破。”
  祝今宵的意思是,日本人觉得中国人好欺负,那他们的观念便是欺负我们,然后吃掉中国这块肥肉。
  典型的胆大不怕撑死的思路。
  “所以我认为镜子不擦不行,日本认不打不行。”
  胡宗宪对于祝今宵这般言论,大为震惊。
  或者他认为那些宵小倭人如何胆敢起这种心思的?
  这是胡宗宪以前未曾思考过的层面。
  他只晓得洪武皇帝说过日本人就是走路光脚,说话像青蛙叫的跳梁小丑。
  “尤其是这些人都受到了一些大名的支持和怂恿,有这股人存在,只要他们当政就会惦记中国,想法子会来祸害中国。
  不杀光他们,大明如何能长治久安,彻底平息倭乱?”
  “此事容本官想一想。”
  胡宗宪只是想要平息浙江的倭乱,并没有想那么长远。
  首先大明的水师都不允许远行航海,也多是内陆的水师。
  浙江一乱,对于大明的税收有着极大的影响。
  嘉靖三十一年以前,倭寇进犯沿海地区次数少,时间短,规模小。
  但在这年开始,他们抢掠次数越来越多,业务扩展到整个东南沿海。
  倭寇也不是抢一次就走,而是建立起来了根据地,进犯重点就是浙江以及南直隶。
  同样在嘉靖三十一年,海盗汪直已经确立了海上霸主的地位。
  手下分为几大船团,苏杭等地百姓争相把子女送到汪直的船队当中去讨富贵。
  但是海上霸主汪直无法控制其余海盗势力,也无法完全约束部下,于次年被俞大猷击溃,败走日本。
  倭乱前两年集中爆发后,此事社会上引起了严重的恐倭心理。
  明人听闻倭寇的残忍行径,加之大明官兵在前期抗倭斗争中一败再败。
  普通百姓对于倭寇更是畏惧。
  地处沿海地区的绍兴府百姓始闻倭信,各乡民想拥入城者几万计,哭声震天。
  此时城内更是人挤人,慌乱的不行,生怕倭寇打进城中来。
  恐慌才是萦绕在数万人头上最致命的刀子。
  未曾进城的百姓,更是多的不可胜数。
  城墙之上有一相貌出众,肤色白皙,长得高高个子,胡须也十分规整,扶着城墙垛子向外观看。
  “倭寇如此横行,皆是严嵩之故。”
  敢在当众放此狂言的,正是山阴赘婿徐渭。
  一听这话,回乡守丧沈炼立即赞同附和,大骂严嵩父子。
  不远处的山阴县知县眉头微皱,不去理会狂士。
  他倒是希望胡巡按,能够带兵顺利绞杀倭寇。
  否则倭寇杀到此处,城外百姓自踏而亡者不知几许,他升迁是别想升了。
  针对于倭寇来袭,他一个知县能有什么兵力抵抗?
  指望着手底下的三班衙役?
  或者那群“光棍”组成的帮派?
  他们欺负欺负本地百姓还行。
  杀倭寇,别他妈的做梦了。
  可惜胡巡按自身难保,该头疼的是知府。
  西街。
  祝家的肉铺也都关上板子。
  山阴会稽二县虽说有二十三里有余的大城,但一下子涌入太多人了。
  “姐,我听人回来报信,三郎被倭寇宰了。”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