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小说巴士 / 拂露 / 情绪

情绪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我一直在探索的产生和变化。
  的产生从生物角度来讲是内分泌导致的血液流动速度,压力产生变化。
  外部世界带来的对个人的刺激,使个人发生变化。
  那么我想说的是为什么要产生?
  现在分为喜怒哀惧。这四种对抽象状态进行了具体表达的定义,囊括了绝大部分的状态。
  我认为的概念实在太为抽象,所以我从自责与自我开脱现象开始进行探索。
  先从自我开脱开始说吧,人性的弱点中一开篇就对此进行了阐释,提到了克罗利、阿尔·卡彭等等的例子。
  他们被认为是反社会人格,是违逆社会秩序的存在。是危险分子,黑帮头目。
  刨除了真实存在隐情的情况,实际只存在两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他们真的认为自己的行为是对的,那既说明他们的认知出现了问题,而不是好事逻辑出现了问题。
  什么叫好事逻辑呢,我使用了一个新的名词。而不是逻辑这个词,就是怕引起误会。那么好事逻辑是什么,我将其认为是认为正确的概念,并且执行下去。也可以认为是狭隘的勇气。
  那么认知出现了问题则是相对较好理解的,他们对于好事的认知与社会普遍认可的认知是相悖的。他们认为正确的事可能被社会所否定。
  那么第二个矛盾点产生了,在这种情况下。其为人本身到底有罪吗?
  社会的认定是有罪的,因为其个人行为对社会安定产生了威胁,导致社会产生了极大的动荡的。引起了大量人力物力的损失。从这种情况上认定当然的是错的。
  狭隘的勇气使他们破坏了社会的安定。
  当勇气成为了错误的助力,那么果敢就变成了愚昧。
  但是某种意义上认定,其实这种行为真的有错吗。如果这件事的立场发生改变,众人所坚定的选择出现问题,但众人并不接受个人的观点。
  那么这种坚持是不是就会显得有意义呢?
  第二种情况,开脱的产生。为了个人利益而产生为个人行为提供合理解释的想法。
  有些时候这些念头往往极其荒唐,说出来的时候就已经难以接受了。那为什么这些人依旧如此坚定的认为呢?
  清晰的认知到自己的行为是很困难的一件事,这世界上绝大部分的人都不会清醒的认知到自己的到底是何人,认可到自己行为产生的后果。
  开脱者是很普遍存在的,尽管读到这里。依然很多人不愿意承认。就请让我问一问你的内心吧。
  一考试失利或者绩效低的时候有没有一瞬间在为自己找借口。
  什么算是借口呢?我只是最近贪玩了,谁谁谁耽误我了。
  总的格式为我因为XXX所以XXX。
  二当你与朋友闹别扭的时候,有没有一瞬间将全部的过错归结于对方?
  三当你为了个人私利的时候,有没有从个人角度思考去找一个为集体产生帮助的理由。
  ….
  开拓存在于各种地方。
  以我的认为,如果太过于清晰的认知。会让我们的压力太过于大,因此自我麻痹式的认知让压力得到了倾泻。
  但这种行为一般情况下不会产生较大的影响,但在有些时刻,有些情况就显得格外恐怖。
  那么第二种自责性是一种什么样的行为呢?
  其实单一的自责并非是我想陈述的。因为自责一定会产生,做了错事产生的自我否定与自我开脱一定是相伴产生的。
  我所说的自责实际是一种讨好型人格,盲目的通过自我否定去迎合。
  那么常见的形象我一直认为是恋爱脑。实在是贴合的不行。更深刻的说就是常用的舔狗。
  他们往往进行自我感动,对一些细小的行为产生极大的反应。对认证对象的行为,不断的进行精神内耗。
  请让我进行详细的讲述吧,主角命名为舔狗A和女神B。
  舔狗A一直暗恋的着女神B,那么暗恋吗,既想让她知道,又不想让她知道。宽恕我这么直白的描写。
  女神B毫无疑问是对舔狗A无感的。
  舔狗A不断的为女神B端茶送水,进行一些讨好性的行为。
  但一旦当女神B知道舔狗A的行为,并且对女神B产生了一些影响的时候。女神B会直接放弃舔狗A。
  于是出现了经典名言:朋友还是恋人?
  每当这时候舔狗A的自责就产生了,我搞砸了我们之间的关系,如果我不表白会怎样怎样。舔狗A陷入无限的精神内耗之中。
  其实无论是女神B还是舔狗A在该事件中毫无疑问都是没有什么错误的。
  但舔狗A却深陷自责之中,这就是一种讨好型人格的具象表现。
  我在寻找这种人格出现的来源。我认为这种人格是一种现象级的浪漫主义者。
  他们对一个对象有了部分好感,就在不断丰富内心的其形象,对内心形象不断优化。将该形象认为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存在。
  讨好型人格内心是极度浪漫且脆弱的。无时无刻不处在一种内耗的状态之中。
  讨好型人格是极其矛盾的,他们内心有着骄傲,强烈的旁观者状态,也存在着浓烈的融入态。是一种强烈隔离与融合的状态。
  有人问难道就没有一个讨好型人格完成转型吗?
  即便发生了任何事情,讨好型人格依旧是讨好型人格,不会因为任何事情,任何时期而发生改变。
  人格的转变实在太过于困难,不是谁都可以从讨好型人格变成西格玛男人。除非发生了极大的外在世界变化,对个人的刺激导致其旁观者状态的下降。
  通过对于自责与开脱的理解,我们可以发现。
  其实的矛盾与并存是必然存在的。就想章节一中所说,人是一种极其矛盾的集合。本身的矛盾性是客观存在的。
  但克制也是人生当中的一向必修课。
  从旁观者走向融入者必然需要对自我形成清晰的认知。
  那么需要怎么做呢?
热门推荐
圣墟 万界天尊 太初 圣墟 万界天尊 太初